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籍
1.西汉司马迁《史记》
2.东汉班固《汉书》
3.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西京杂记》
4.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5.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6.北宋宋敏求编《唐太诏令集》
7.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8.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9.明宋濂《宋濂全集》
二、专著
1.鲁迅著《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第9卷)
2.陶秋英著《汉赋之史的研究》(中华书局1939年版)
3.龚克昌、苏瑞隆著《司马相如》(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4.刘南平、班秀萍著《司马相如考释》(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5.李天道著《司马相如赋的美学思想与地域文化心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华龄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6.踪凡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司马相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8年11月第1版)
7.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8.许结、今波、夏宁著《赋者风流:司马相如》(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9.熊伟业著《司马相如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10.侯柯芳著《浅说司马相如》(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
论文
1.冯良方《汉初儒学的延续与嬗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孔学研究》第七辑)
2.房锐《对司马相如成名与文翁化蜀关系的再认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版《巴蜀文化研究集刊5》)
3.沈伯俊《司马相如与司马迁》(《天府新论》1985年第4期)
4.谭继和《郭沫若与巴蜀文化(上)》(《郭沫若学刊》1996年第4期)
5.崔荣昌《巴蜀语言的分化、融合与发展》(《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6.王永宽《论历代文士的梁园情结》(《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7.刘跃进《梁孝王集团的文学想象》(《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8.刘跃进《〈子虚赋〉〈上林赋〉的分篇、创作时间及其意义》(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秦汉文学论丛》)
9.马予静《西汉文章两司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考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10.方向红《司马相如及其辞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11.杨晓芳《司马相如〈封禅文〉与汉武帝封禅》(《教育与教学研究》2005年第7期)
12.王立群《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中心》(《文学评论》2011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6期)
13.程世和《代天子立言:司马相如文本的精神解读》(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长安学术》第二辑)
14.鲁红平《论司马相如的儒家思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9期)
15.吴明贤《论司马相如在开发西南夷中的贡献》(《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6.祁和晖《苏轼小贬大崇司马相如》(《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7.赵炳清《司马相如与通“西南夷”》(《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8.蒋方、张忠智《司马迁与班固眼中的司马相如——两汉文人的价值观演化之管窥》(《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9.刘朝谦《司马相如与汉武帝遭遇事件的诗学解读》(《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20.李凯《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学范式》(《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1.黄金明《司马相如赋际遇汉武帝的分析》(《中国楚辞学》2009年第2期)
22.李薇《〈白头吟〉著作权新考》(《大众文艺》2010年第7期)
23.锦苑、黄河《司马相如:西部开发第一人?》(《中国西部》2010年第21期)
24.张大可《论司马相如》(《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25.王德华、宋雪玲《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26.文晓华《司马相如与汉代郊祀歌诗写作关系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27.马君毅、赵望秦《清代诗人笔下的司马相如形象初探——以咏史怀古诗为探讨中心》(《鸡西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28.吴娱《论司马相如抒情赋中的私人情感》(《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年第3期)
29.刘海永《梁园:文人雅士的乐园》(《开封日报》2014年2月18日)
30.陈泽远《归凤求凰安可诬也——七评王立群教授的司马相如“劫色劫财”论》(蓬安门户网)
31.赵俊波《唐人评司马相如》(蓬安门户网)
32.秦四晃《苏东坡为何很瞧不起司马相如?》(新浪博客)
33.高远《切莫只为文人——理解司马相如》(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