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论艺》简介
《陆俨少论艺》这本书是由.陆俨少原著创作的,《陆俨少论艺》共有152章节
1
导言
舒士俊 出版社要我推荐陆俨少画学方面的著作,虽然陆先生生前各类题跋短文也撰有不少,较为完整的著作却只有两部——《陆俨少自叙》记写的是他的生平,《山水画刍议》讲述...
2
一 布势之道——探求章法形制规律之奥
陆俨少曾多次对人戏言“我是画到哪里算哪里”,其画法也确是下笔先由局部画起,笔笔生发,而后成局,但他在作画时心中考虑最多的,还是章法境界的布势之道,即章法的运作规...
3
二 运势之功——修炼积健为雄的笔力
陆俨少山水之妙,在于布势和运势。他是先求山水构架态势之理,再求笔墨贯通态势之力。布势,重在画面构架气局和程式程序的有序设计;而运势,则重在向构架和程式灌注生气和...
4
三 晚年呼唤变法魂兮归来
作为传统派大师,陆俨少一生在章法和用笔上不懈修持,使其画格局气派之大,笔力挥写之健,深得传统之道(形制规律)与精神(笔力)之大者。可以说,陆俨少探究布势之道,是...
5
陆俨少自叙
...
6
一
我小名骥,学名陆同祖,又名砥,字俨少,后以字行,改字宛若。1909年阴历五月九日生。原住江苏省嘉定县南翔镇。父亲陆韵伯开一爿米店,他是我祖父少樵公的长子。少樵公...
7
二
我老家在南翔镇南市梢,再南不到一里路,就是沪宁铁路。我小时常到铁路旁去玩,把铜币放在铁轨上轧成饼饼;清明时节,在铁路旁废地上放风筝、拔茅针,在茅草丛中捉刺猬。再...
8
三
我在小时尚未读书识字,就喜欢东涂西抹,画些人呀,狗呀,没有范本,就拿香烟画片照着画。七岁,进嘉定第四国民小学一年级读书。这所学校在家后几十米的土地庙内,只有一个...
9
四
四年中学毕业后,我再次提出要求专心学画,我父亲同意了。他知道我要学中国画,听人说上海美专注重西画,学中国画到无锡美专为好。1926年,我十八岁,父亲领我到无锡,...
10
五
其时苏州王同愈胜之老先生在南翔仙槎桥东堍买进一幢洋房,为终老之计。我有一位表兄李维城和王老先生之子王仲来在东北同事,经过李维城的介绍,我带了几幅山水画请王老先生...
11
六
在冯先生处,除了他自己的作品之外,也可以临到一些明清画。冯先生的朋友买画需求审定真伪,多拿到冯先生处请他过目。冯先生手头有了好画,常写信给我,叫我到上海来取去临...
12
七
冯先生有一位外甥名张谷年,比我大几岁,随冯先生学画也早于我,当时是冯先生门下的高材生。有次我和张谷年侍坐在旁,冯先生指着我两人说:“中国山水画自元明以后,流传有...
13
八
1929年,我二十一岁,阴历九月廿六日我和朱燕因结婚。新房设在南翔南市老屋内,寝室旁边又辟一小间,作为画室,中设一画桌,旁陈一榻,榻上堆置印刷品书画册子。我没有...
14
九
好景不长,当时民族危机四伏,尤其“九一八”之后,日军步步进逼,山海关外已沦于敌手,关内也是风声鹤唳,燕巢幕上,随时有倾覆的危险。南翔古猗园竹枝山上,邑人筹建一亭...
15
十
1933年我廿五岁,4月间父亲去世,料理丧葬,过时而哀。老二女孩阿旻生,取名陆辛。1934年春,我的小学同学金守言在浙江武康县上柏山中办农场,他约我游西天目山。...
16
十一
因为自己别无他长,当时卖画又极端困难,故常为生计所扰。像冯超然、吴湖帆等名家,当作别论。一般画家,靠开展览会过活。所谓开展览会,不一定要画得好,第一要靠有人捧场...
17
十二
我家父亲死后,母亲当家。我心想将来办了农场,不再卖画,可以做到衣食给足,那么画卖也好,不卖也好,自己要怎样画,就怎样画,不必仰息他人,受人之气。所以在这段时间里...
18
十三
1934年我二十六岁,此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侵略中国,既陷东北,凶焰日张,平津也早在其觊觎之中,旦不保夕。有人劝我北游,说当今不去,后日沦为异域,欲去不能。于是...
19
十四
1935年我二十七岁。5月中,国民党政府举办第二届全国美展。除现代人作品之外,展出故宫以及私人收藏历代名迹,其中精品有一二百件。我特地去南京观看,住在表兄李维城...
20
十五
当时吴湖帆的画有天下重名。他设色有独到处,非他人所及。我有八字评他画:“笔不如墨,墨不如色。”如果也走他这条路,研求设色,虽然他的法子可以学到,然其一种婉约的词...
21
十六
1936年我二十八岁,上柏山中经过几年的经营,燕竹渐渐成林,梨树嫁接之后,逐年长大,高过人头,山中房屋也基本落成。这年冬天,乘一只空船前往德清装荸荠之便,把我的...
22
十七
讵知其年秋间,日寇步步进迫,风声日紧。我悬念岳母犹在南翔山间,她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即我妻朱燕因,事急无人照顾,我遂与燕因回至南翔,迎岳母来山同住。不久燕因忽患伤寒...
23
十八
1938年2月到达重庆。到了重庆,在城内怕轰炸,在乡下怕土匪,计无所出,不得已去投奔表兄李维城,以雇员名义在秘书室任事,住在厂内宿舍,稍得安定。到了夏天,敌机时...
24
十九
我在入蜀前行李中只带一本钱注杜诗,闲时吟咏,眺望巴山蜀水,眼前景物,一经杜公点出,更觉亲切。城春国破,避地怀乡,剑外之好音不至,而东归无日,心抱烦忧,和当年杜公...
25
二十
我在兵工厂,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农场事务员,但谬有文名。后来我的亲戚李维城调至昆明,我一家老少,无法再动。继任厂长陈哲生,我与他并无渊源,但是他对我另眼相待,当迁厂...
26
二十一
在重庆期间,公余每以片纸杂抄唐宋诗文,既不临帖,复以己意为之,成为似隶非隶的书体。这种书体横画阔而竖笔细,也不同于金冬心之漆书,我自以为有古拙意。山东王献唐先生...
27
二十二
1944年,燕因又生第五胎,为一女孩,取名陆音。至此我有五个孩子,加上两位老人、我和妻一共九人,食口众多。而币值日跌,物价踊贵,开门七件事,幸多实物福利。柴、米...
28
二十三
1945年9月,我三十七岁。鞭炮声中,总算迎来了抗战胜利,且喜有归回故里之可能。当时所谓政府要员之类,以及有办法之商人等等,以前为发国难财而来者,今则以发劫收财...
29
二十四
我少时读《水经注》,关于三峡一段,文字隽永,令人屡读不厌。及今亲历其境,则又有文字所不能形容者。江上山势连绵不断,如展长卷。危岩穹谷,叠岭平冈,土坡石山,长云横...
30
二十五
到了宜昌之后,满想总可搞到轮船票,谁知船票都掌握在复员委员会手里,他们面向达官贵人、奸商豪富,从不设想为老百姓服务。我株守在小客栈里,一筹莫展,见有小轮拖木船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