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

六十六

1983年9月在北京,于香山饭店看到赵无极水墨画屏。回到上海又看到赵无极大型画册,以及读到在香港《美术家》杂志上发表的郁风所撰《赵无极——在东西方之间》一文。可惜我没有看到他在杭州的个展,未能观摩他的原作。而此大型画册,引起我的兴趣。我一向主张画应在似与不似之间,即具象和抽象应该有机地结合。如果抽去抽象部分,走具象的极端,当然不好;但如果抽去具象部分,使览者看不出所画为何物,也不是正确的创作方法。赵无极的画,看不出所画为何物,所以完全是抽象的。我认为这绝对不是我们的方向,但我们也不应该一概排斥,如果其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还是值得拿过来,为我所用。例如他的设色调子,可供借鉴,次之他的构图虚实相生,有大空白,不同于其他西洋画的构图。加之他的意境、情调,也有接近东方的地方。郁文所谓“在东西方之间”,我想就是指的这些。也即是和中国的山水画,有些相通之处。赵无极是由西方走向东方,也就是在西洋画的立场上,吸收一些中国画的东西。我们应该在中国画的立场上,适当地吸收一些西洋画的东西,但决不能舍本就末,或本末倒置。东西方绘画是有相通之处的,例如赵画有动势,我也主张要有流动感,在这点上也可说是并行不悖的。

11月,应福建泉州华侨大学之邀,前往讲学。节届初冬,杭州已有寒意,而在泉州,暄暖如春,初意闽中可以避寒,在泉州住十日,遂至福州,而寒潮骤至,冷气入侵,几不能耐,当地人亦谓数十年所未有。适北京国防科委属画布置画,乃至厦门,稍事游览,转至北京,住远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