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
最近台湾出版的《雄狮美术》1984年第四期,重点介绍我说:
中国绘画发展至今时,很明显地看到有两种趋势,一是走传统路线的,一是走新派作风的,这两路画家,似乎互相对峙,各不通融。走传统的经常骂走新派者为旁门左道,作品毫无可取。而走新派者却不断讥讽走传统者为老古董,作品墨守成规。
然而有一位画家的作品,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的绘画既包涵着浓厚的传统精神,又具有使人耳目一新的抽象意味。传统画家们认为他是位承先启后的巨匠,而新派画家亦赞誉他为胆色过人,深具创见的现代画家。这位左右逢源的画家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他就是近年来颇受艺坛瞩目的人物——陆俨少。
走传统路线的人喜欢他的画,原因是他保留了许多中国绘画所特有的传统精髓于创作中,他曾深入地去钻研前人的创作技巧与心得,又融会贯通地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简单地说他是位能入能出的画家。他的笔墨功夫,实际是将宋元之法集中于一身,他学宋人以取其法度,而归宿于元人以尽其变。
搞新派作风的人对陆俨少的绘画也大感兴趣,原因是被他的画幅中所具的“抽象意味”吸引着,说实在有些作品,如果不加上房子与点景人物,根本就看不出究竟是何物,与赵无极的绘画一样,抽象得很。从大处去看陆俨少的画,首先看到许多的白面块与白条子,又看到了许多黑面块,这些黑白对比,互相交织成一幅幅奇特的景象,使整幅画充满了“动荡之势”,在其艺术创作中,的确创立了前人没有过的新技法,而且又能呈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我觉得上面的介绍,未免有些称誉过分,是不敢当的。但是也写出了我的心愿,这半个世纪来,我就是孜孜兀兀朝这个方向追求探索而前进的,以做到来自传统而又无悖于创新。中间也曾想摒弃旧习,彻底改变面目,有人说这样是步子跨得太大了,我自己也感到生搬强扭不是自然的变,所以也不能肯定是正确的办法,这样走过去又回过来,徬徨不定,苦闷万端。变法是第一义的,不过也不能空想冥索,一夜之间,突然变异。必须培养情操,加之深入生活,有新的意境,从而生发出新的技法,当然也不妨吸收外来的东西,这个变才是有原有委,而不是从空而降。
我今年七十六岁,方诸黄宾虹先生,还可再创作二十年。我不能满足过去,总想老年变法,为适应时代要求,要继续有大变。我深信只有根植在祖国的土壤上,我的艺术生命才能获得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