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势之道——探求章法形制规律之奥
陆俨少曾多次对人戏言“我是画到哪里算哪里”,其画法也确是下笔先由局部画起,笔笔生发,而后成局,但他在作画时心中考虑最多的,还是章法境界的布势之道,即章法的运作规律。若说笔墨是一幅画气韵的运行和分布,那么章法便是这幅画气韵的总纲和分布之谱。
有不少人似乎对传统大同小异的章法形制不屑于一顾。更有不少人虽痴迷传统,却不谙全局变通而囿于一味地临摹操演,最终多被浩瀚的传统所淹没。其实在传统章法形制之中,却蕴涵着乾旋坤转、收放开合呼应等与西画全然不同的奥理。一个画家若是对于笔墨之气运行依附于山水构成的理法规律,亦即笔墨的生发之道胸中有数,则其笔下的笔墨必然气清;反之画家若对理法规律心中茫然,则其笔墨必然畏缩犹豫而气馁;若是画家心中理法混乱,则其笔墨之气也必杂乱无章。因而清人论画便云:“画中理气二字最须参透,有理方可言气。……理与气会,理与情谋,理与事符,理与性现,方能摈落筌蹄,都成妙境。”(秦祖永《桐阴论画》)“腹稿不充,笔无适从”,“理正气清,胸中自发浩荡之思,腕底乃生奇逸之趣”。(王昱《东庄论画》)最能参透山水构成奥理者如石涛,自谓“搜尽奇峰打草稿”,其实关钮却在于他对奇峰构成所蕴涵奥理的体悟。石涛执此奥理以驭山水,其章法便屡变屡奇。
陆俨少在早年有个关键性的事件,便是他曾专程由上海赶赴南京观看近百幅历代名画。一般总以为他那次去看画,看的主要是笔墨,可那些功力精深的宋元名家之迹,又岂能让才二十七岁的陆俨少在不满两星期的短时间内就一下子学得?古画论中说“先究格法,次辨清浊”,亦即是主张先研究其章法规律,再论其笔墨好坏。若看一下陆俨少的早年之迹,我们很快也会明白这点。陆俨少早年的笔墨功力还远未炉火纯青,那能让他在短时间内看得烂熟而大感获益的,应是山水的章法规律和境界。正是早年那一次他对于大家气局的苦苦探究,使他深得山水造境之法,这给他以后的山水气韵带来了整体气格上的助力。因而我在为《陆俨少全集》所撰卷首语中,便这样评价他早年气势构架阔远而用笔气息幽微清纯的山水:
陆俨少早年对于章法结构宏观变化规律的探求可谓贪得无厌,而在笔墨操运上他则关注幽微的气息变异,这使得陆俨少早期所作的山水画产生了宏观与微观的对比反差。气局大而韵致幽,正是其早年画风的魅人之处。《中庸》释儒家哲学所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在陆俨少早年的山水画中,竟得到了微妙的体现。
正是早年那次异于常人的读画经历,使陆俨少能抓住画面形制结构的变异规律,对于“咫尺万里”的空间间隔处置感悟尤深,亦使他在以后的写生和创作中对于山水画宏观空间的把握,站在一个超越凡庸的制高点。陆俨少后来的山水尤以布势、运势之妙卓烁古今,其风格起点亦即在于此。
陆俨少一生钟情诗文,将历代鸿篇名著“撷其精英,移之于画,无非佳制”,这显示在他身上有着文人“士气”的一面,亦为他摆脱传统束缚、驰骋意境想象,拓展出一片广阔的艺术天地。而在陆俨少的身上,也有着院体“作家气”的另一面。他早年喜爱明代项圣谟的山水,而项被董其昌评为“士气作家俱备”这六字,正与陆俨少的天分和喜好相一致。“陆家云水”出其笔下,固然与其天生禀性及后来乘木筏下峡江的行踪有关,但其传统渊源显然受李唐等院派以线条画水的启迪。在1950年代初,陆俨少迫于生计,曾一度改画连环画,后来他也画过大量题材画。中年时期,陆俨少状物写象的兴趣相当广泛,不但山水、人物、花鸟皆有涉猎,梯田、公路、水车、厂房、汽车、轮船乃至飞机,竟在画中都时有所见,对于各种题材,陆俨少皆能应付裕如。在“文革”之后,他又应邀画了不少大幅布置画。这些皆显示了陆俨少意匠经营的才能,亦是他身上“作家气”的明显体现。
因此,陆俨少虽是一位文人画家,他在章法形制结构上的孜孜探索,可能亦受到关注形式探求的董其昌的影响,但他“士气作家俱备”,应该说其身上的“作家气”才更是他作为画家的立身之本。早年取法传统,陆俨少注重于探究山水形制结构的变化规律;中年注重写生,他关注山川回环曲折的来龙去脉及其间的盘转衔接;晚年画山水,他也仍注重于深究章法格局的生成规律。长期痴迷于探求形式感,使陆俨少对立轴、手卷、册页、扇面等各种形制的笔墨操运皆得心应手。即便晚年已享大名,陆俨少仍不断地探求变法,这亦与他对风格形式的追求无限痴迷有关。
陆俨少对章法境界的探求相当广阔,而他又善于及时缩小视野关注圈,并非一味地拓展战线,所取题材相对集中。陆俨少一生虽作画无数,但前后画得最多的,还是杜甫诗意图、云水图和梅花图,每一系列皆不下数百幅。同一系列之作当然并非简单的机械重复。我见他画杜甫“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诗意,前后就画过多幅,虽所画皆为苍藤古木、峡壁和湍流、舟楫,但各幅上下、高低的摆布皆有所不同,可见他正是借助于相对重复的修炼,来对题材形式作更为集中而深入的探求,以尽抉其底蕴灵苗。
在山水画面组合构成中,陆俨少最注重突出的是气势。他要求以笔墨构成的虚实对比,来突出画面主题;又要求“一开引起一合,开合之间,要有一定的倾向”,“小开合包括在大开合之间”,整个画面要笔笔增益其势,处处增益其势,在彼此呼应之中求取共同的态势倾向。陆俨少还指出章法规律有相避、相犯、相叠三个诀窍,并将繁复的章法取势变化以“之”、“甲”、“由”、“则”、“须”五个字来形象化地概括。这样由博返约地探究章法形制规律,精益求精,终使他“理正气清,胸中自发浩荡之思,腕底乃生奇逸之趣”,“陆家云水”也因而出神人化,遂至于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