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沈竹礽更正蒋盘简式
【注释】
[1]何令通:即何溥(922年-1019年),字令通,号潜斋,晚号紫霞老人。北宋初年,南唐国师何溥因得罪皇帝遭贬,至海宁县(今属安徽省休宁县)任县令。为避新安江水患,令通公率领百姓将县址迁到高处。等到城墙筑好后,令通公见婺源东部的芙蓉峰风景秀丽,即挂印而去,结茅隐居在那儿,享年98岁。安徽桐城(枞阳)青山何氏发自婺源东部的田源何氏,始祖即是南唐国师何溥。《休宁县志》有记载称:“凡徽人葬地之善者,多为何国师所扦。”何令通的风水术一直在徽州传承。如婺源济溪的游氏家族,即“得舅氏国师何令通青囊之学”,历代均出过不少著名的风水师。明代游元礼还曾于“永乐初应诏卜天寿山陵,优赐还山”。何令通先生著有《铁弹子》(又称《灵城精义》,被《四库全书》收录)。此书上卷论形气,主于山川形势,辨龙辨穴。认为大地无形则看气概,小地无势则看精神。龙为地气,水为天气。下卷论理气,主于天星势例,生克吉凶。全书主元运之说,认为宇宙有大关合,决定于气运。地运有推移,天气从之。天运有转旋,地气应之。
[2]前愆(qiān):指以前的过失。《孔丛子·论书》:“忧思三年,追悔前愆。”
[3]疑窦(dòu):指使人怀疑之处;疑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我今天又细细的想了一天,忽然又想起一个疑窦来:他天天来诊病,所带来的原方,从来是没有抓过药的。”
[4]数皆不动:指数皆归本位,一白到坎,二黑到坤,三碧到震,四绿到巽,六白到乾,七赤到兑,八白到艮,九紫到离。
[5]纪大奎:纪大奎(1756年-1825年),字向辰,号慎斋,江西临川龙溪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理学名家、地理学家。纪大奎幼涉群籍,从父学《易》,父嘱其牢记《易》中的“独慎”,书之于壁;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慎斋”,朝夕诫励。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登顺天乡试举人,任《四库全书》馆誊录。纪大奎博学多才,对程朱理学造诣很深,善古文词,精于《易》,于数学、地理、音乐、考据、占卜、地方志等也作了长期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一生著述颇多,今传《纪慎斋全集》,计有《观易外编》6卷,《地理末学》6卷,《地理水法要诀》5卷等。
[6]两仪:指阴阳。《易经·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
[7]以戌乾亥与辰巽巳山向为旺:(伪法)认为二运时二入中,戌山辰向、辰山戌向、乾山巽向、巽山乾向、亥山巳向、巳山亥向为旺。
[8]图中所示之意即为:一入中顺飞,一到中宫,二到乾,三到兑,四到艮,五到离,六到坎,但因为是一入中,六须加一为七,所以应七到坎,八到坤,九到震,十到巽,此为“加一为十”。其实,变化皆在坎宫,一入中坎宫为七,二入中坎宫为八,三入中坎宫为九,四入中坎宫为十,五入中坎宫为十(不变),六入中坎宫为二,七入中坎宫为二,八入中坎宫为四,九入中坎为五。
[9]下图中的“”代表“
”,但可变为“
”, “×”代表“
”,但可变为“
”。
[10]袁柳庄:即袁珙(1335年-1410年),元末明初人。字廷玉,号柳庄居士,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明朝相术奇人。元末举家十七人皆死于兵祸,游海外洛伽山时遇异僧别古崖,别古崖觉得袁珙是可造之材,就传授他相面之术。这个和尚相面的方法和普通人不同,在黑夜里,点两支蜡烛,就烛光之下相人的形状和气色。并且还要先知道被相人的出生年月,作为参考。袁珙通过严格的训练之后,相面百无一误。洪武年间,袁珙到北京,朱棣当时带着几个贴身侍卫混迹在人群中,袁珙一见,立刻跪倒在地,说:“殿下何轻身至此。”给朱棣相面以后说:“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朱棣当了皇帝以后,想起袁珙,要给他加官进爵,袁珙推托,说他什么也不缺,就想喝酒快活人间,朱棣就赐予他一块金牌,凭着这块牌子可以随意到各地府库支钱喝酒。袁珙为人孝敬长辈,晚年回到故乡宁波,在住宅周围栽满柳树,自号柳庄居士,人称袁柳庄。著有《柳庄相法》,为今相术重要工具书。永乐八年卒,年七十有六。赐祭葬,赠太常少卿。《明史》有传。
[11]忠彻:即袁忠彻(1377-1459),又名袁柳庄,字公达,又字静思,明代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家住今宁波市西门外,父子相术起家。其父袁珙(gǒng)号柳庄居士,曾因预言坚定燕王朱棣夺取帝位之决心,朱棣登极后,其父袁珙遂被拜为太常寺丞,故袁家乃故家旧族。袁忠彻好学,幼传父术,博涉多闻,明成祖时被封为“尚宝司少卿”,日与官宦文士磨砺讽咏,其瞻衮堂藏书甚富,曾经收藏过《清明上河图》,《明史》有传。袁忠彻在明正统年间致仕归家后,曾纂辑《古今识鉴》一书,于景泰二年(1451年)奏进。该书冠以作于景泰二年四月十六日的自序,自称奉敕而作。这是一本相学实战大全,正文分8卷,以三皇、三代、列国为一卷,秦汉、东汉为一卷,三国、东晋、西晋为一卷,南朝、北朝为一卷,唐、宋、元各为一卷,第八卷为国朝(明),末后附袁忠彻自撰《人象赋》,其后是陈敬宗所作的后序。
[12]安在内、安在外:此处为略语,实为“天机若然安在内,家活当富贵。天机若然安在外,家活当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