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内容和方法
(一)基础性实验——校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科学描述
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是进行物种识别与分类的基础,学生在野外实习之前一定要学会植物形态特征的科学描述方法。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的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须借助放大镜观察,并能按以下特征进行观察和科学描述。
(1)植物的性状:乔木、灌木、亚灌木、草木(包括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茎的形状、颜色、被毛或光滑;直立、平卧、匍匐、攀援、缠绕或其他。
(2)叶:单叶或复叶;叶形,有叶柄或无叶柄,对生、互生或轮生。叶面及叶背颜色,被毛或其他,网状脉或平行脉,有托叶或无托叶。
(3)花序:总状类花序(如穗状、总状、圆锥、伞形等花序)或聚伞类花序(如轮伞、聚伞花序)或花单生等。
(4)花的各部分: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做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
①苞片:形状、颜色、数目、被毛或其他。
②花萼:萼片形状、颜色、数目、离生或合生、被毛或无毛。
③花冠:花瓣形态、颜色、数目、离生或合生、被毛或无毛。
④雄蕊:数目、花丝离生或合生,雄蕊与花瓣、萼片对生或互生,花药的着生情况和开裂方式。
⑤雌蕊:花柱数目、柱头分裂数或不裂或浅裂,子房上位、下位或半下位,子房室的数目,胎座式(如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侧膜胎座等),胚珠少数、多数或定数。
⑥果实:属于何种果实?开裂或不开裂,果实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⑦种子:形状、大小和颜色,解剖种子,观察有无胚乳,胚的子叶数目。
(二)综合性实验——校园植物种类的识别与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识别和鉴定。对特征明显、自己又很熟悉的植物,确认无疑后可直接写下名称;生疏的种类需借助于植物检索表等工具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检索、识别。在把区域内的所有植物鉴定、统计后,写出名录并把各植物归属到科。通过各科植物的对比观察,总结出校园植物的科、属、种的识别特征,为以后的野外植物识别观察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探索性实验——校园植物的归纳分类
在对校园植物识别、统计后,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校园内的植物资源情况,还需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分类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校园植物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时要学会充分利用相关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校园植物归纳分类方式。
(1)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草质藤本)。
(2)按植物系统分类:藻类、菌类、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3)按经济价值分类:药用植物、纤维植物、油脂植物、淀粉植物、饲用植物、材用植物、蜜源植物、香料植物、绿肥植物、观赏植物、其他经济植物。
(4)填写校园常见植物及其生活型一览表(表6-3)。编制校园植物的定距式检索表。
表6-3 校园常见植物及其生活型一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