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7 第5卷 中古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上》简介
《中国通史 7 第5卷 中古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上》这本书是由.白寿彝总主编创作的,《中国通史 7 第5卷 中古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上》共有345章节
1
题记
本卷和下卷(第六卷)都是论述中国中古时代发展时期历史的。这是一个全国性民族重新组合的时期。在这时期的前期,民族重新组合现象在展开。这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
2
甲编 序说
...
3
第一章 文献资料
...
4
第一节 正史
...
5
《三国志》
《三国志》 陈寿(233—297)撰。有魏志(志一作书,下同)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蜀汉时任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
6
《晋书》
《晋书》 唐以前人所撰纪传体和编年体的晋史很多,一般称有十八家,实际二十几家,俱已亡佚。今天的《晋书》是唐贞观二十年至二十二年(646—648)间[1],房玄龄...
7
《宋书》
《宋书》 梁沈约(441—513)撰。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宋书》包括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律历、礼、乐、天文、符...
8
《南齐书》
《南齐书》 梁萧子显撰。包括本纪八卷,志十一卷(礼、乐、天文、州郡、百官、舆服、祥瑞、五行),列传四十卷。原有序录一卷,今佚。萧子显,字景阳,南兰陵郡兰陵(江苏...
9
《梁书》
《梁书》 唐姚思廉(557—637)撰。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姚思廉字简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仕唐至散骑常侍。思廉之父姚察(533—606)在陈时修...
10
《陈书》
《陈书》 唐姚思廉撰。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陈朝立国三十三年,当时也曾有人修史,姚氏不乏依据。高祖纪、世祖纪末有“陈吏部尚书姚察曰”,知是根据姚察旧本。但《...
11
《南史》
《南史》 唐李延寿撰。记述宋、齐、梁、陈四朝史事,包括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李延寿字遐龄,陇西著姓,世居相州(今河南安阳)。延寿父大师曾计划用编年体综合南北朝写...
12
《魏书》
《魏书》 北齐魏收(506—572)撰。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天象、地形、律历、礼、乐、食货、刑罚、灵征、官氏、释老)。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
13
《北齐书》
《北齐书》 唐李百药(565—648)撰,包括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深县)人。其父德林在齐时预修国史,入隋后继续修撰齐史而未成书...
14
《周书》
《周书》 唐令狐德棻(583—666)撰。包括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初任秘书丞。他曾向高祖建议:“陛下既受禅于隋,复承周氏...
15
《隋书》
《隋书》 包括本纪五卷,志三十卷(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列传五十卷。纪传于贞观三年(629)开始纂修,贞观十年(636)...
16
《北史》
《北史》 唐李延寿撰。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北史》的撰写宗旨和体裁与《南史》相同,对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有删节,也有增补。删略不...
17
第二节 正史以外的史料
...
18
方域志
《魏略》 鱼豢撰。豢仕曹魏为郎中,入晋后殁。本书包括纪志传,共五十卷,南宋以后亡佚。有清张鹏一辑本,绝大部分辑自《三国志》裴注,但辑自《初学记》、《太平御览》等...
19
人物风习志
《人物志》 曹魏刘劭撰,北魏刘昞注。刘邵享年甚长,历汉建安(196—219)至魏正始(240—248)时卒。刘昞历仕西凉李氏、北凉沮渠氏及北魏。本书包括九征、体...
20
律书和农书
《九朝律考》 程树德辑。凡八卷,卷三为晋律考三篇,卷四梁律考、陈律考,卷五后魏律考上下篇,卷六北齐律考,卷七后周律考,卷八隋律考上下篇。宋齐两代沿用晋律,故不另...
21
博物志
《博物志》 晋张华(232—300)撰。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涿县)人。十卷,内容驳杂,包括山川地理知识、草木鸟兽虫鱼、奇物异事、神话传说等,亦有涉及社会...
22
佛、道书
《抱朴子》 晋葛洪(283—364)撰。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书成于东晋南渡之后。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葛洪自称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
23
诗文汇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1762—1843)编。严可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历时二十七年编成,计七百四十一卷,搜罗广泛,提供多方面史...
24
通史中的资料
《通典》 唐杜佑(735—812)撰。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历时三十余年成书,计二百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记述...
25
第二章 考古资料
...
26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都城遗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都城遗址,经过勘查发掘的有曹魏邺城、魏晋洛阳城、孙吴武昌城和六朝建邺城。此外有十六国时期的大夏统万城和吐谷浑伏俟城。...
27
曹魏邺城
邺城遗址在河北临漳县境内,今漳河横贯其间。邺城由北南两座相连的城组成,分称为邺北城、邺南城。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开始营建邺城,后来成为曹魏的五都之一。十六...
28
魏晋洛阳城
(曹)魏(西)晋洛阳城都是利用东汉旧城改建的。北魏洛阳城,除继续利用(曹)魏(西)晋洛阳城以外,并在城外四面兴建了外郭城[2]。 曹魏至北魏,洛阳城的城垣,基本...
29
孙吴武昌城和六朝建邺城
曹魏黄初元年(220)孙权始都武昌,吴黄龙元年(229)迁都建邺。东晋依吴建邺旧城为都,改称建康。终南朝之世,建邺城址无大变动。可见武昌城和建邺城对中国南方的都...
30
大夏统万城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窃据朔漠,僭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夏。413年因汉奢延城改建统万城为都城,成为北朝十六国都城之一。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的无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