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中国古代农学名著。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为后魏贾思勰,其籍贯,研究者一般推测为山东益都(今寿光县一带)人。《魏书》中未见其传。根据书上的题署“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说明他做过高阳太守。后魏有两个高阳,一属瀛州(旧治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一属青州(旧治在今山东临淄县西北三十里),较多研究者认为他任职的是青州高阳郡;也有学者认为是瀛州高阳郡。
《齐民要术》成书年代在公元六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之间。据书中所记载的具有地区性的农业资料分析,其反映的地区范围主要在后魏统治下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据《齐民要术·序》记载:贾思勰“采据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而写成此书。书的内容则“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全书共计十卷,九十二篇,约十一万余字。九十二篇之外的“杂说”为后人所加。卷一,总论耕田、收种二篇,种谷一篇;卷二包括谷类、豆、麻、麦、稻、瓜、瓠、芋等十三篇;卷三为种葵、蔓菁等蔬菜作物十二篇,苜蓿、杂说各一篇;卷四总论园篱、栽树二篇,果树十二篇;卷五有竹、木及染料作物十篇,伐木一篇;卷六为家畜、家禽和养鱼六篇;卷七为货殖、涂瓮各一篇,酿酒四篇;卷八、卷九有酿造、酱、醋、豉和食品制作以及贮藏二十二篇,还有煮胶、制笔墨各一篇;卷十,“五谷、果蔬、菜茹非中国物产者”一篇,引载了一百多种有实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栽培植物和六十多种野生植物。总之,范围广泛,综揽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
《齐民要术》在唐代以前通过传抄而流传。至今所知刻本始于北宋初的崇文院刻本。此后,复刻本和传抄本多至二十余种。有日、英文译本。
[1]《三国志·魏书·曹洪传》。
[2]《三国志·魏书·张邈传》。
[3]《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4]《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注引《曹瞒传》。
[5]《三国志·魏书·袁术传》。
[6]《三国志·魏书·张绣传》。
[7]《三国志·魏书·任峻传》。
[8]《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9]《魏书·食货志》。
[10]《魏书·食货志》。
[11]《隋书·食货志》。
[12]《隋书·食货志》。
[13]《晋书·地理志》。
[14]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燕京学报》第15期。
[15]《太平御览》卷七六二“碓”引《魏略》:“司农王思宏作水碓。”《南齐书·祖冲之传》:“冲之……于乐游苑造水碓、磨”。
[16]《水经注·耒水》。
[17]《齐民要术·种桑柘第四十五》。
[18]《齐民要术·种葱第二十一》。
[19]《齐民要术·养羊第五十七》。
[20]《齐民要术·种麻子第九》。
[21]《齐民要术》卷十“苕”引。
[22]《齐民要术·耕田第一》。
[23]《齐民要术·收种第二》。
[24]《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25]《齐民要术·种麻第八》。
[26]《齐民要术·种韭第二十二》。
[27]《齐民要术·水稻第十一》。
[28]《齐民要术·旱稻第十二》。
[29]《齐民要术·插梨第三十七》。
[30]《齐民要术·种枣第三十三》。
[31]《齐民要术·牛、马、驴、骡第五十六》。
[32]《齐民要术·牛、马、驴、骡第五十六》。
[33]《齐民要术·养羊》。
[34]《齐民要术·养猪》。
[35]晋郑辑之撰《永嘉记》记述:永嘉有“八辈蚕”。原书已佚失,此段记述由于《齐民要术》的辑录而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