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
2025年09月26日
中原地区
黄河中游及其邻近的中原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其主要特点是:以砖室墓为主要形式,土洞墓次之;较大型的砖室墓有斜坡墓道,并在墓道两侧壁留出递减的台阶,甬道间安置石门;随葬器物中以陶制的牛车、武士俑、镇墓兽、长方形果榼、绛釉小罐,“位至三公”铭文的双夔纹铜镜等最具特色。魏晋都城洛阳,是当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这一地区的埋葬制度和习俗,往往给其他地区的墓制以较大的影响。其中有明确纪年或已知身份的计有:洛阳16工区曹魏正始八年(247)墓[19],西晋太康八年(287)墓,元康九年(299)贾后乳母徐美人墓,永宁二年(302)士孙氏墓[20],以及北京发现的西晋永嘉元年(307)王浚妻华芳墓[21],山东诸城发现的西晋太康六年墓[22]。本地区虽然没有发现十六国纪年墓,但在西安收集到一件前凉升平十三年(369)制作的金错泥筩[23]。根据随葬器物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十六国时期墓的至少有西安草厂坡墓[24]、安阳孝民屯154号墓等多座[25]。
探寻西晋帝陵是本地区的一项重要考古工作。据《晋书》记载,仅知司马氏三代都葬在洛阳故城东的首阳山,而且都是依山为陵,勘查不易。考古工作者利用20世纪初出土的左棻、荀岳两墓志,根据志文所载的晋陵方位进行核查钻探,结果在左荀二墓志出土地点的附近,各探出一组排列有序的墓群。其中一组在峻阳儿地,共二十三座;另一组在枕头山前,共五座。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两组中的大墓各一座,初步确定枕头山前墓地应是晋文帝司马昭的崇阳陵墓地,峻阳儿地应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峻阳陵墓地。这两座已发掘的大墓,有可能就是崇阳陵和峻阳陵[26]。由于两墓早年被盗,没有留下直接的物证,目前尚不能确定。但这项工作已为解决西晋陵问题迈开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