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
大行谥号,本朝俱用十六字,说者以为过滥,前者所无,此未之考耳。唐时用谥虽止七字,至肃宗已增至九字矣,又至懿宗时加谥宣宗为“元圣至明成武宪文睿知章仁聪明懿道大孝皇帝”,遂至十八字,此开辟未有也。至宋太祖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亦至十六字,惟太宗减为六字,稍称近古,而真宗之崩,复用十六字,自此仁、英、神、哲、徽五宗,无不十六字者。而徽宗大观中,又加神宗为“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则二十字,尤为创见。惟钦宗减为六字,而南渡高宗仍十六字,以至孝、光、宁、理皆循用之矣。夫多词繁称,诚为溢美,然以臣子寸诚,归美君父,即极意揄扬,亦无不可,况有往代故事可仿乎?论者至云唐宋所未有,正坐不精核耳。若必以邃古为准,则文、武、成、康止得一字,即二字已赘,此颜清臣不能得之唐者。
嘉靖十七年加上太祖尊谥,亦至二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