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就忘——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
学过就忘
——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
下面是某个“学霸”的复习心得:
他说,对于自己的复习效果,我们可以制作一套表格,在表格里分别填入A,B,C。字母“A”可以代表“复习效果良好”,“B”就代表“复习效果一般”,而“C”就代表“复习效果不理想”。后期的复习中,对标A的内容就没必要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复习,而标B的内容就要在做题过程中多加注意,标C的内容则需要花大力气去复习。
另外,他提醒其他学生,在制订适合自身的复习计划时,要注意达到考试要求。在各个复习阶段结束之后,有必要根据复习情况填写实施效果栏,并把在该部分复习时总结的易错题目类型填入相应表格中,以便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更有针对性。
如果是复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一定要在补救措施栏填好再复习计划,并在备考提示的重要事项备忘栏中进行备注,方便检查落实情况,真正做到不留考点死角。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制订复习计划时一定要注重复习效果,并记录在案。这一点很值得很多孩子学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计划都十分重要,好的计划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学习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学习要有计划性,复习和预习同样重要。虽然老师在课上已经将知识传授给你,但能不能消化知识和记住知识,还要看课后复习。
实用解决
办法
制订复习计划,只要你多注意以下4点即可:
1.个人复习计划应该与老师给出的计划相协调
个人计划不能与老师的计划相冲突,而应与其协调起来,作为其有益的补充,这样既抓住了复习的主体,又兼顾到自己的具体情况。
2.合理安排各科复习时间
根据自己对每门课的掌握情况,应合理分配各科复习所需要的时间,弱项多分配一些时间。另外,从制订计划开始到考前,对相应科目的复习遍数,以及每遍所采取的复习方式和所应达到的程度,最好都有明确的规定。
3.复习时间的安排要细化
以一周为单位,除上课外,有多少时间可用于自己复习?把这些时间以1小时或1.5小时为单位划分成时间段,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安排相应的复习内容。目标分配得越精细、越明确,越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果。
4.合理安排,弹性安排,没必要超负荷运转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你,更没有必要超负荷运转。在制订计划时,一定要把体育锻炼、看电视等运动、娱乐的时间适当留出一些。一天的活动要富于变化,各有固定的时间和步骤,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才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另外,制订计划时,你还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现在的学习情况、家庭环境、体质、最佳用脑时间、各科的难度特点等。
总之,制订复习计划不是目的,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一种安排,是借此来循序渐进地获取和记住知识的一种手段。因此,复习并不是越详尽、时间安排越紧,就越有助于你提高学习成绩,只有合理的、适合你自己的复习计划,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