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弱的保守声音

第四章 渐弱的保守声音

(1)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著名政治家张之洞的著名论述。张氏在1898年提出这句话是为了同时鼓励改革和限制改革。实际上,他的论述早已成为事实,也就是说,受过教育并熟读经典是必要的,但已不再是足够的。长期以来,张氏的提法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是很明显的;也许不太明显的是,这并不是对历史进程的错误描述。但是到1898年,体和用这两个方面产生了联系。 (2) 张氏关于本质或实质(体)、效用或功能(用)的表达涉及数千年的哲学讨论。但是从传统的观点来看,体和用是一件事物的不同方面,而不是不同的事物。的确,严复无情地抵制了张氏的提法,花了许多篇幅指出这个问题。他坚称:

本质和效用是指一个对象。牛的身体是背负重担的工具,而马的身体是行走远方的工具。我从未听说过将牛的身体当成马匹来使用。中学和西学的差异就像中国人和西方人外表上的差异一样:不能随意称呼他们相同。因此,中学有其本质和作用,西学有其本质和作用。虽然它们是分开的,但它们可以共存,但是如果将它们组合在一起,那么它们都将无法存在。 (3)

严复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双重主张:科学是普遍正确的,西方治理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但是,严氏的主张都没有被广泛接受。包括政治概念在内的西学逐渐被零散地接受。西方关于普遍有效性的主张尤其容易受到挑战。清末保守派对康梁激进主义的回应是19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一次重大反击。 (4) 本章考察了他们对正统儒家道德的辩护。最终,他们被形势所击败,而不是被激进的争论所击败,但儒家道德能够演变至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