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末代皇帝

第八章 末代皇帝

(1) 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到1924年,清廷旧贵族在紫禁城中辉煌不再,日渐衰败,他们一直反抗共和,却毫无结果。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大幅增加了在中国的商业和军事力量。袁世凯在191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抵制日本试图控制中国政府的努力,并争取巩固他在中国的权力。1915年中日之间的外交危机是袁世凯建立新王朝的背景。回看历史,袁氏的计划徒劳又荒诞。 (2) 不幸的是,对袁氏来说,最终连总统独裁制的支持者都不想看到帝制复辟。可以说,真正的帝制主义者仍然希望恢复清朝。他们在1917年的夏天看到了机会,袁世凯死后,北京政府瓦解了。一位帝制主义将军又将男孩溥仪重新推上了皇位,溥仪坐了两个星期的皇位,之后帝制再次被推翻。终于在1924年,随着华北军事平衡的另一次转变,溥仪和清廷被驱逐出了紫禁城。溥仪退位时刚满6岁,而他离开故宫和北京时才18岁。

如果说清朝在1912年还没有完全结束,那1924年就确定消失了。(1934年,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上台,这使一些清朝的忠实拥护者感到振奋,但这并不是清朝的延续。)1912年至1924年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中国大地涌现出了新的意识形态,包括折中形式的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自由主义和儒家思想。 (3) 本章考察了共和国前十二年中一些相互竞争的国家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