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品

妙品

秦胡毋敬,本栎阳狱吏,为太史令〔1〕,博识古今文字,亦与程邈、李斯省改大篆,著《博学篇》七章,覃思旧章,博采众训。时赵高为中车府令,善史书,教始皇少子胡亥书及狱律令,亥私幸之,作《爰历篇》六章。汉兴,总合为《苍颉篇》。

后汉杜林字北山,扶风茂陵人〔2〕。凉州刺史邺之子。位至司空〔3〕,尤工古文,过于邺也,故世言小学由杜公。尝于西河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4〕,宝玩不已,每困厄,自以为不能济于乱世,常抱经叹曰:“古文之学将绝于此。”初,卫密方造林,未见则暗然而服,及会面,林以漆书示密,曰:“常以此道将绝,何意东海卫君复能传之〔5〕。是道不坠于地矣。子曰:‘德不孤〔6〕,必有邻。’岂虚也哉!”光武建武中卒〔7〕。灵帝时,刘陶删定古文〔8〕,今文《尚书》,号中文《尚书》,以北山本为正。陶亦工古文,是谓就有道而正焉。

卫密字次仲,东海人〔9〕,官至给事中,修古学,善属文,作《尚书训指》。师于杜林,后之学者,古文皆祖杜林、卫密也。

曹喜字仲则,扶风平陵人〔10〕,章帝建初中为秘书郎〔11〕。篆、隶之工收名天下。蔡邕云:“扶风曹喜,建初称善。”卫恒云:“喜善篆,小异于李斯,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诞师淳而不及也。”善悬针垂露之法,后世行之。仲则小篆、隶书入妙。虽贺彦先之沉潜〔12〕,乃青云之士也〔13〕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14〕,桓、灵之时,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胡昭、钟繇并师其法,世谓钟繇善行押书是也。而胡书体肥,钟书体瘦,亦各有君嗣之美也。

【注释】

〔1〕 太史令: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职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2〕 扶风茂陵:茂陵,汉武帝陵,宣帝时始为县。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3〕 司空:东汉司空,为三公之一,主管水土及营建工程。

〔4〕 漆书:书体名,用漆书写在竹简上的文字。

〔5〕 东海卫君:卫密,东海人。

〔6〕 德不孤:见《论语·里仁》。

〔7〕 建武:汉光武帝年号(25—56)。

〔8〕 刘陶:东汉颍川颍阳人。字子奇,一名伟。济北贞王勃之后。陶明《尚书》,训诂古文,是正文字三百余事,名曰《中文尚书》。灵帝时,拜谏议大夫。《后汉书》有传。

〔9〕 东海:郡名,汉置,治郯。在山东郯城西南。

〔10〕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11〕 建初:汉章帝年号(76—84)。秘书郎:官名。执掌图书经籍。

〔12〕 贺彦先:贺循,晋人。举秀才、荐补太子舍人。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石冰略有扬州,前南平内史王矩等倡议讨贼,循亦合众应之。事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行赏,一无预焉。陈敏作乱,以循为丹阳内史,辞以脚疾,敏竟不敢逼。元帝承制以为军谘祭酒,敦逼不得已,舆疾至。帝亲幸其舟,谘以政道。建武初拜太常。朝廷疑滞者谘之,循则依经礼而对,为当世儒宗。

〔13〕 青云之士:位高名显者。《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张守节正义:“若不托贵大之士,何得封侯爵赏而名留后代也?”

〔14〕 颍川:郡名,今河南中部及南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宜官,南阳人〔1〕。灵帝好书,征天下工书于鸿都门,至数百人,八分称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乃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性嗜酒,或时空至酒家,书其壁以售之,观者云集,酤酒多售,则铲去之。后为袁术〔2〕将,命巨鹿。《耿球碑》术所立,是宜官书也。

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3〕人。少好书,受法于师宜官,以善八分知名,举孝廉为郎〔4〕,灵帝重之,亦在鸿都门〔5〕下。迁幽州刺史。魏武甚爱其书,常悬帐中,又以钉壁,以为胜宜官也。时邯郸淳亦得次仲法,淳宜为小字,鹄宜为大字,不如鹄之用笔尽熟也。

张昶字文舒,伯英季弟,为黄门侍郎〔6〕,尤善章草,家风不坠,奕叶清华〔7〕,书类伯英,时人谓之“亚圣”。至如筋骨天姿,实所未逮,若华实兼美,可以继之。卫恒云:“姜孟颍、梁孔达、田彦和及韦仲将之徒〔8〕,皆张之弟子,各有名于世,并不及文舒。又极工八分,况之蔡公,长幼差耳。华岳庙前一碑,建安十年刊也。《祠堂碑》昶造,并书后。钟繇镇关中,题此碑后云:“汉故给事黄门侍郎华阴张府君讳昶字文舒造此文。”又题碑头云:“时司隶校尉侍中东武亭侯颍川钟繇字元常书。”又善隶,以建安十一年卒〔9〕。文舒章草、八分入妙,隶入能。

魏武帝,姓曹氏,讳操字孟德,沛国谯人〔10〕。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年六十六薨。张华云:“汉安平崔瑗子寔、弘农张芝弟昶,并善书,而魏武亚焉。”子植字子建,亦工书。

【注释】

〔1〕 南阳:郡名,秦置,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北部。治宛,即今河南南阳。

〔2〕 袁术:东汉汝南汝阳人。字公路。董卓专权,他逃亡南阳,据有其地。后遭曹操和袁绍攻击,率余众割据扬州。建安二年称帝于寿春,后为曹操所破,病死。

〔3〕 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

〔4〕 郎:帝王侍从官之通称。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沿置,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名。秦汉时,初属郎中令,无定员,出身由任子、赀选、或由文学、技艺。为出仕的重要途径。

〔5〕 鸿都门:见前注。

〔6〕 黄门侍郎:官名。秦及西汉郎官给事于黄闼(宫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东汉始设为专官,或称给事黄门侍郎,其职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7〕 奕叶:累代,一代接一代。清华:谓门第或职位的清高显贵。

〔8〕 姜、梁、田:王愔《文字志》、卫恒《四体书势》收载三人名。赵壹《非草书》:“余郡士梁孔达,姜孟颍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颜孔焉。”

〔9〕 建安十一年:汉献帝年号,公元200年。

〔10〕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

邯郸淳字子淑,颍川人。志行清洁,才学通敏。初为临淄王傅,累迁给事中〔1〕。书则八体悉工,师于曹喜,尤精古文、大篆、八分、隶书。自杜林、卫密以来,古文泯绝,由淳复著。卫恒云:“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蔡邕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梁鹄云:“淳得次仲法,韦诞师淳而不及也。”袁昂云:“应规入矩,方圆乃成。”张华云:“邯郸淳善隶书。”子淑古文、小篆、八分、隶书并入妙。

胡昭字孔明,颍川人。少而博学,不慕荣利,有夷、皓之节〔2〕,甚能史书,真行又妙。卫恒云:“昭与钟繇并师于刘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钟瘦,尽牍之迹,动见楷模。”羊欣云:“胡昭得其骨,索靖得其肉,韦诞得其筋。”张华云:“胡昭善隶书,茂先与荀勖共整理记籍〔3〕,又立书博士〔4〕,置弟子教习,以钟、胡为法。”嘉平二年公车征〔5〕,会卒,年八十九。孔明隶、行入妙,大篆入能。

【注释】

〔1〕 给事中:官名。秦官,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至黄门郎,谒者等官的加官。均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

〔2〕 夷、皓:伯夷和商山四皓的合称,同为避乱君而隐循,古称高节之士。

〔3〕 茂先:张华字。荀勖:晋颍阴人,字公曾。仕三国魏,累任中郎。入晋为侍中,受封济北郡公,进位光禄大夫。博学,武帝时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受诏编撰为《中经》,列在秘书。《晋书》有传。

〔4〕 博士:古代专精一艺的职官名。

〔5〕 嘉平二年:魏齐王曹芳年号,公元250年。公车,官车。

韦诞字仲将,京兆人〔1〕。太仆端之子〔2〕,官至侍中〔3〕。伏膺于张芝,兼邯郸淳之法,诸书并善,尤精题署。明帝时凌云台初成,令诞题榜,高下异好,宜就加点正,因致危惧,头鬓皆白。既下,戒子孙无为大字楷法。袁昂云:仲将书如龙拏虎踞〔4〕,剑拔弩张。张华云:“京兆韦诞、子熊、颍川钟繇、子会,并善隶书。”初,青龙〔5〕中,洛阳、许、邺三都宫观始成〔6〕,诏令仲将大为题署,以为永制,给御笔墨,皆不任用。因曰:“蔡邕自矜能书,兼斯、喜之法,非流纨体素〔7〕,不妄下笔。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用张芝笔,左伯〔8〕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建径丈之势,方寸千言。然草迹之妙,亚乎索靖也。嘉平五年卒,年七十五。八分、隶、章、飞白入妙,小篆入能。兄康字元将,亦工书。子熊字少季,亦善书。时人云:名父之子,不有二事。世所美焉。

【注释】

〔1〕 京兆: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划名,为三辅之一。即今陕西西安以东至华县之地。

〔2〕 太仆:官名。始于春秋时。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

〔3〕 侍中:官名。秦始置,西汉沿置,为自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无定员。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初仅伺应杂事,由于接近皇帝,地位渐重。

〔4〕 龙拏:龙腾起捉物貌。

〔5〕 青龙:魏明帝年号(233—237)。

〔6〕 许、邺:后汉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都此,三国魏改为许昌,故城在今河南许昌西南。邺,三国魏置邺都,为五都之一。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北。

〔7〕 流纨体素:流纨,细绢。体素,指成幅的白绢。

〔8〕 左伯:东汉东莱人。字子邑。特工八分,与毛弘等列,亦擅名汉米。又甚能作纸。汉兴有纸代简,和帝时,蔡伦工为之,子邑尤得其妙。见《后汉书·萧子良传》。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1〕。官至中散大夫〔2〕。奇才不群,身长七尺八寸,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未尝见其疾声朱颜,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学不师受,博览该通,以为君子无私,心不惜乎是非,而行不违乎公道。叔夜善书,妙于草制,观其体势,得之自然,意不在乎笔墨,若高逸之士,虽在布衣,有傲然之色。故知临不测之水,使人神清;登万仞之岩,自然意远。钟会谮〔3〕康,就刑,年四十四,太学生三千人请为师,不许。

钟会字士季,元常少子,官至司徒,咸熙元年〔4〕,卫瓘诛之,年四十。书有父风,稍备筋骨,兼美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亦所谓剑则干将、莫邪焉〔5〕。会尝诈为荀勖书,就勖母钟夫人取宝剑,会兄弟以千万造宅,未移居,勖乃潜画元常形像,会兄弟入见,便大感恸。勖书亦会之类也。会隶、行、章草入妙。

吴处士张弘字敬礼,吴郡人〔6〕。笃学不仕,恒著乌巾,时号“张乌巾”,并善篆、隶,其飞白妙绝当时。飘若云游,激如惊电,飞仙舞鹤之态有类焉。自作《飞白序势》,备述其美也。欧阳询曰:飞白张乌巾冠世,其后逸少、子敬亦称妙绝。敬礼飞白入妙,小篆入能。

晋张华字茂先,范阳人〔7〕。父平,后汉渔阳太守。茂先官至司空、壮武公。博涉群书盈万余卷,高才达识,天文数术,无所不精。善章草书,体势尤古,度德比义,嵇叔夜之伦也。

卫恒字巨山,瓘之仲子,官至黄门侍郎。瓘尝云:“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巨山善古文,得汲冢古文《论楚事》者最妙,恒常玩之。作《四体书势》,并造散隶书。元康中楚王玮害之,年四十。古文、章草、草书入妙,隶入能。弟宣,善篆及草,名亚父兄。宣弟庭亦工书。子仲宝、叔宝俱以书名。四世家风不坠也。

【注释】

〔1〕 谯国铚:今安徽宿县西南。

〔2〕 中散大夫:散官名,省称中散,王莽时设置,历代相沿,参与议论政事。

〔3〕 谮:谗毁。

〔4〕 咸熙元年:魏元帝年号(264—265)

〔5〕 干将、莫邪:古剑名。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与妻莫邪善铸剑。铸有二剑,锋利无比,献给吴王阖闾。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四》。后因以为宝剑之代称。

〔6〕 吴郡:后汉分会稽郡置。治吴,即今江苏吴县。

〔7〕 范阳:汉置涿郡,三国魏改为范阳郡。治涿,故城在今河北涿县。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廷尉展之女弟,恒之从女,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也。隶书尤善,规矩钟公。云:“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右军少常师之,永和五年卒〔1〕,年七十八。子克为中书郎〔2〕,亦工书。先有扶风马夫人〔3〕,大司农皇甫规之妻也,有才学,工隶书。夫人寡,董卓聘以为妻,夫人不屈,卓杀之。

王廙字世将,琅玡临沂人〔4〕。祖览,父正。尚书郎导,从父之弟也。官至平南将军〔5〕、荆州刺史、侍中,逸少之叔父。工于草、隶、飞白,祖述张、卫遗法,自过江,右军之前,世将书独为最,与荀勖画为明帝师,其飞白志气极古,垂雕鹗之翅羽,类旌旗之卷舒。时人云:“王廙飞白,右军之亚。”永昌元年〔6〕卒,年四十七。世将飞白入妙,隶入能。

郗愔字方回,高平金乡〔7〕人。父鉴,太尉。草书卓绝,古而且劲。方回官至司空,善众书,虽齐名庾翼,不可同年,其法遵于卫氏,尤长于章草,纤浓得中,意态无穷,筋骨亦胜。王僧虔云:“郗愔章草,亚于右军。”太元六年〔8〕卒,年七十二。方回章草入妙,草、隶入能。妻傅氏善书。子超字景兴,小字嘉宾,亦善书。

【注释】

〔1〕 永和五年:晋穆帝年号,公元349年。

〔2〕 中书郎:即中书侍郎。晋代始置,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之副。

〔3〕 扶风:郡名,本汉右扶风,治内史右地,在今陕西咸阳东。马夫人:东汉皇甫规妻,善文,能草书。规卒,董卓谋取为妇,不从,遂为卓害。后人图画其貌,号曰礼宗。见《后汉书·皇甫规妻传》。

〔4〕 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附近。

〔5〕 平南将军:武散官。

〔6〕 永昌元年:晋元帝年号(322—323)。

〔7〕 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附近。

〔8〕 太元六年:晋武帝年号,公元381年。

王洽字敬和,导第四子,理识明敏,拜驸马都尉〔1〕,累迁中书令〔2〕。书兼诸法,于草尤工,落简挥毫,有郢匠乘风之势〔3〕。虽卓然孤秀,未至运用无方。而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饰之过也。升平三年〔4〕卒,年四十四。敬和隶、行、草入妙。妻荀氏亦善书。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5〕人。十八征著作郎〔6〕,辞疾,寓居会稽,与王逸少、许询〔7〕、桑门支循等游处十年〔8〕,累迁尚书仆射〔9〕。太元十年卒,赠太傅,谥文靖公,年六十六,人皆比之王导,谓文雅过之。学草、正于右军。右军云:“卿是解书者,然知解书者尤难。”安石尤善行书,亦犹卫洗马〔10〕风流名士,海内所瞻。王僧虔云:“谢安得入能书品录也。”安石隶、行、草入妙。兄尚,字仁祖,弟万,字万石,并工书。

【注释】

〔1〕 驸马都尉:汉武帝时置驸(副)马都尉,谓掌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之一种。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

〔2〕 中书令:中书省长官。

〔3〕 郢匠:《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4〕 升平三年:晋穆帝年号,公元359年。

〔5〕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6〕 著作郎:官名。三国魏始置,属中书省,掌编纂国史,晋代改属秘书省,号称大著作。南朝末期为贵族子弟出身之官。

〔7〕 许询:晋高阳人,字玄度,魏中领军允玄孙。总角秀惠,众称神童,长而风情简素,司徒掾辟,不就,早卒。好游山水。见《世说新语》。

〔8〕 桑门:“沙门”之异译。

〔9〕 尚书仆射:东汉尚书仆射为尚书令之副手,职权渐重。到东汉末年便分置左、右仆射。魏晋以后,令、仆射同居宰相之任。

〔10〕 卫洗马:卫玠,晋河东安邑人。仕为太子洗马。

王珉字季琰,洽之少子。官至中书令,工隶及行、草。金剑霜断,崎嵚历落,〔1〕,时谓小王之亚也。自导至珉,三世善书,时人方之杜、卫二氏。尝书四匹素,自朝操笔,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无误字。子敬戏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欲度骅骝前〔2〕。斯可谓弓善矢良,兵利马疾,突围破的,难与争锋。隶、行入妙。妻汪氏善书,兄珣亦善书。

桓玄者温之子,为义兴太守,篡晋伏诛。尝慕小王,善于草书,譬之于马,则肉翅已就,兰筋初生〔3〕,畜怒而驰,日可千里,洸洸赳赳〔4〕,实亦武哉!非王之武臣,即世之刺客。列缺吐火,共工触山〔5〕,尤刚健倜傥。夫水火之性,各有所长,火能外光,不能内照,水能内照,不能外光。若包五行之性,则可谓通矣。尝与顾恺之论书,至夜不倦。恺之字长康,亦善书,小名虎头,时人号为三绝〔6〕

宋文帝姓刘,讳义隆,彭城〔7〕人。武帝第三子。善隶书,次及行草,规模大令,自谓不减于师,虽庶几德音〔8〕,引领长望,尚辽远矣。然才位发挥,亦可谓“倬彼云汉〔9〕,为章于天”。时论以为天然胜羊欣,工夫恨少,是亦天然可尚,道心惟微〔10〕,探索幽远,若泠泠水行,有岩石间真声。帝隶书入妙,行草入能。

【注释】

〔1〕 崎嵚历落:卓异不凡,洒脱不拘。

〔2〕 骎骎:马行疾。骅骝:赤色骏马。

〔3〕 兰筋:马目上筋名。

〔4〕 洸洸赳赳:威武雄壮貌。

〔5〕 共工: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颛顼争为帝,有头触不周山故事。《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6〕 三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顾恺之)曾以一厨画暂寄桓玄,皆其妙迹所珍秘者,封题之,玄开其后取之,诳言不开。恺之不疑是窃去,直云:‘画妙通神,变化飞去,犹人之登仙也。’故人称恺之三绝:画绝、才绝、痴绝。”

〔7〕 彭城:今江苏徐州。

〔8〕 德音:美好的声誉。

〔9〕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语见《诗·大雅·棫朴》。郑玄笺云:“倬,大也。云汉,天河。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此用为颂赞皇帝法书语。

〔10〕 道心惟微:《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1〕人。官至中散大夫、义兴太守。师资大令,时亦众矣,非无云尘之远,若亲承妙旨,入于室者,唯独此公。亦犹颜回与夫子,有步骤〔2〕之近。摵若严霜之林〔3〕,婉似流风之雪,惊禽走兽,络绎飞驰,亦可谓王之荩臣〔4〕,朝之元老。沈约云:“敬元尤善于隶书,子敬之后可以独步。”时人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今大令书中风神怯者,往往是羊也。元嘉十九年〔5〕卒,年七十三。敬元隶、行、草入妙。时有丘道护〔6〕,亲师于子敬,殊劣于羊欣。谢综亦善书〔7〕,不重敬元,亦惮之,云:“力少媚好。”又有义兴康昕与南州惠式道人俱学二王〔8〕,转以己书货之,世人或谬宝此迹,亦或谓为羊。欧阳通〔9〕云:“式道人右军之甥,与王无别。”

【注释】

〔1〕 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

〔2〕 步骤:追随,效法。

〔3〕 摵:应为“慽”,同戚,悲伤。

〔4〕 荩臣:忠臣。

〔5〕 元嘉十九年:南朝宋文帝年号,公元442年。

〔6〕 丘道护:见后萧思话传。

〔7〕 谢综:南朝宋陈郡阳夏人。有才艺、善隶书,为太子中舍人,见《南史·谢逑传》。

〔8〕 康昕:东晋人。字君明。外国人。一说义兴人。官至临沂令。善隶书,王子敬题方山庭殿数行,昕密改之,子敬不疑。又为谢居士题画,以示子敬,叹其能。见《法书要录》。惠式道人:《佩文斋书画谱》:“识道人,南州人。康昕学右军草乱真,与识道人作右军书货。(王僧虔《论书》)。康昕与南州惠式道人俱学二王,转以己书货之。世人或谬宝其迹,亦或谓为羊欣。(《书断》)按此与王僧虔《论书》同。又按欧阳通云:‘惠式道人,右军之甥。’与王无别,当时一人。陶宗仪作两人,误。”

〔9〕 欧阳通:唐书法家,欧阳询之子。善书,时号大小欧阳体。《唐书》有传。

薄绍之字敬叔,丹阳人〔1〕。官至给事中。善书,宪章小王〔2〕,风格秀异。若干将出匣,光芒射人;魏武临戎,纵横制敌。其行草倜傥,时越羊欣。若用力取之,则真正悬隔〔3〕。敬叔隶、行、草入妙。

谢灵运,会稽人〔4〕。祖玄,父焕。灵运官至秘书监〔5〕、侍中、康乐侯。模宪小王,真草俱美。石韫千年之色,松低百尺之柯,虽不逮师,歙风吐云,簸荡川岳,其亦庶几。虞和云〔6〕:“灵运,子敬之甥,故能书,特多王法。”王僧虔云:“子敬上表,多在中书杂事中,灵运窃写易其真本,相与不疑。元嘉初,帝就索,始进,亲闻文皇说此〔7〕。”元嘉十年〔8〕,年四十九,以罪弃广州市。隶、草入妙。

孔琳之字彦琳,会稽山阴人。父廞。彦琳官至祠部尚书〔9〕。善草、行,师于小王,稍露筋骨,飞流悬势,则吕梁之水焉〔10〕。时称曰:“羊真孔草。”又以纵快比于桓玄。王僧虔云:“孔琳之放纵快利,笔迹流便,二王已后,略无其比。但工夫少,太自任,故当劣于羊欣。”斯言愈矣。景平元年〔11〕卒,年五十五。行、草入妙。妻谢氏亦善书。

齐王僧虔,琅玡临沂人。曾祖洽,父昙首。官至司空。善书。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唯迹愈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后孝武欲擅书名〔12〕,僧虔不敢显迹,大明之世,常用拙笔书,以此见容。虞和云:“僧虔寻得书术,虽不及古,不减郗家所制。”然述小王尤尚古,宜有丰厚淳朴,稍乏妍华,若溪涧含冰,冈峦被雪,虽甚清肃,而寡于风味。子曰:“质胜文则野〔13〕。”是之谓乎。永明三年〔14〕卒。僧虔隶、行入妙,草入能。子慈,亦善隶书。谢超宗尝问慈曰〔15〕:“卿书何当及尊公?”慈曰:“我之不得仰及,犹鸡之不及凤。”时人以为名答。

【注释】

〔1〕 丹阳:汉置,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城县。

〔2〕 宪章:效法,学习。

〔3〕 悬隔:相差很大。

〔4〕 会稽:郡名,秦置,今江苏东部及浙江西部皆其地。治吴,今江苏吴县,后汉移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

〔5〕 秘书监:官名,南北朝末期以后为秘书省之长官,掌图书著作等事。

〔6〕 虞和:南朝宋书家。会稽余姚人。论书著作有《论书表》。

〔7〕 文皇:指宋文帝刘义隆。

〔8〕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

〔9〕 祠部尚书:祠部,东晋始设祠部,掌祭祀之事,后变为礼部,而祠部为礼部所属四司之一。尚书,尚书省六部之长官。

〔10〕 吕梁之水:在今江苏徐州东南。《庄子·达生》:“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千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

〔11〕 景平元年:南朝宋文帝年号(423—424)。

〔12〕 孝武帝:宋孝武帝刘骏。公元454—460年在位。

〔13〕 质胜文则野:语见《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野,粗野。

〔14〕 永明三年:南朝齐武帝年号,公元485年。

〔15〕 谢超宗:南朝齐人,谢灵运孙,入齐为黄门郎。

张融字思光,吴郡人。祖袆,父畅。思光官至司徒左长史〔1〕。博涉经史,早标孝行。书兼诸体,于草尤工,而时有稽古之风,宽博有余,严峻不足,可谓有文德而无武功,然齐梁之际,殆无以过。或有鉴不至深,见其有古风,多误宝之,以为张伯英书也,而拓本大行于世。

梁萧子云,字景乔,晋陵〔2〕人。父嶷。景乔官至侍中。少善草、行、小篆,诸体兼备,而创造小篆飞白,意趣飘然,点画之际,若有骞举,妍妙至极,难与比肩,但少乏古风,抑居妙品。故欧阳询云:“张乌巾冠世,其后逸少、子敬又称绝妙。尔飞而不白,萧子云轻浓得中,蝉翼掩素,游雾崩云,可得而语。”其真草少师子敬,晚学元常,及其暮年,筋骨亦备,名盖当世,举朝效之。其肥钝无力者,悉非也。今之谬赏,十室九焉。梁武帝擢与二王并迹,则若牝鸡仰于鸾凤,子贡贤于仲尼,虽绝唱于彼朝,未曰《阳春》、《白雪》〔3〕。以太清三年卒〔4〕。景乔隶书、飞白入妙,小篆、行草、章草入能。子特,字世达,亦善书,位至太子舍人〔5〕,先景乔卒。

【注释】

〔1〕 司徒左长史:东汉的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设有长史,职权颇重,号为三公辅佐。三国、晋、南北朝沿置不改。

〔2〕 晋陵:郡名,治晋陵县,即今江苏武进。

〔3〕 《阳春》、《白雪》:古乐曲名。《文选·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喻高雅者。

〔4〕 太清三年:南朝梁武帝年号,公元549年。

〔5〕 太子舍人:太子属官。掌文记

阮研字文几,陈留〔1〕人。官至交州刺史〔2〕。善书,其行草出于大王,甚精熟,若飞泉交注,奔竞不息。时称萧、陶等各得右军一体,而此公筋力最优。比之于勇,则被坚执锐,所向无前;喻之于谈,则缓颊朵颐〔3〕,离坚合异〔4〕。有李信、王离之攻伐,无子贡〔5〕、鲁连〔6〕之变通。其隶则习于钟公,风神稍怯。庾肩吾云:“阮研居今观古,窥众妙之门,虽师王祖钟,终成别构一法矣。”然迟速之对,可方于陆柬之,则意此公性急;亦犹枚皋〔7〕文章敏疾,长卿〔8〕制作淹迟,各一时之妙也。行草入妙,隶入能。

陈永兴寺僧智永,会稽人。师远祖逸少,历纪专精,摄齐升堂〔9〕,真草唯命,夷途良辔,大海安波。微尚有道〔10〕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智永章草、草书入妙,隶入能。兄智楷亦工草。丁觇亦善隶书,时人云:“丁真永草。”

【注释】

〔1〕 陈留:郡名。汉置。治陈留,今河南陈留。

〔2〕 刺史:秦时设刺史。监督各郡。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以六条察问郡县,为监督官性质,其官阶低于郡守。灵帝时,刺史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自三国至南北朝各州亦多置刺史,一般都以都督兼任,并加将军之号,权力颇大。

〔3〕 缓颊朵颐:谓鼓动舌腮说服人。

〔4〕 离坚合异:战国名家公孙龙“离坚白”和惠施的“合同异”之说。对“坚白石”这一命题,公孙龙认为“坚”、“白”是脱离“石”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强调事物的差别。而惠施以“合同异”的同一(大同)否定事物的差别。

〔5〕 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卫人。能言善辩。

〔6〕 鲁连:战国齐人。高蹈不仕。喜为人排难解纷。

〔7〕 枚皋:汉淮阴人。字少儒。枚乘子,武帝时为郎。以下笔敏捷得名,有赋一百余篇,今多不传。《汉书》附《枚乘》传。

〔8〕 长卿:司马相如,汉蜀郡成都人。字长卿。辞赋家,有《子虚》、《上林》诸赋。《史记》有传。

〔9〕 摄齐升堂:古时穿长袍,升堂时提起衣摆,防止跌倒。表示恭敬有礼。《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齐,衣下之缝。

〔10〕 有道:张芝。

皇朝欧阳询,长沙汨罗〔1〕人。官至银青光禄大夫〔2〕、率更令〔3〕。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高丽爱其书,遣使请焉。神尧〔4〕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电激,掀举若神。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宕流通,示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奇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自羊、薄以后,略无勍敌〔5〕,唯永公特以训兵精练,议欲旗鼓相当,欧以猛锐长驱,永乃闭壁固守。以贞观十五年〔6〕卒,年八十五。飞白、隶、行、草入妙,大小篆、章草入能。子通亦善书,瘦怯于父。薛纯陀〔7〕亦效询草,伤于肥钝,乃通之亚也。

虞世南字伯施,会稽余姚〔8〕人。祖俭,梁始兴王咨议。父荔,陈太子中庶子。世南受业于吴郡顾野王门下,读书十年,国朝拜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永兴公。太宗诏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有一于此,足为名臣,而世南兼之。”其书得大令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臭味〔9〕羊、薄,不亦宜乎。是则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也〔10〕。贞观十二年〔11〕卒,年八十一。伯施隶、行书入妙。然欧之与虞,可谓势均力敌,亦犹韩卢之追东郭㕙也〔12〕。论其众体,则虞所不逮。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13〕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14〕,以虞为优。族子纂书,有叔父体则,而风骨不继。杨师道〔15〕、上官仪〔16〕、刘伯庄〔17〕并立,师法虞公,过于纂矣,张志逊又纂之亚也。

【注释】

〔1〕 汨罗:今湖南汨罗。

〔2〕 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从第三品。

〔3〕 率更令:官名。晋率更令,主宫殿门户及赏罚事,职如光禄勋、卫尉。唐率更令,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漏刻之政令。

〔4〕 神尧:唐高祖李渊。

〔5〕 勍敌:张大的敌人。勍,强。

〔6〕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年号,公元641年。

〔7〕 薛纯陀:唐太宗时人,曾官秘书省正字。见《广川书跋》、《集古录》。

〔8〕 余姚:县名,秦置,今浙江余姚。

〔9〕 臭味:气味。因同类的东西气味相同,故用以比喻同类人或事物。

〔10〕 竹箭:即筿,细竹。《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11〕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

〔12〕 韩卢之追杀东郭魏:《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壮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冈者五,兔极于前,犬疲于后,犬兔俱疲,各死其处。”鲍彪注:“逡、㕙同,狡兔名。”比喻旗鼓相当。

〔13〕 行人:使者之通称。

〔14〕 藏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器,引申为才能。

〔15〕 杨师道:唐弘农华阴人。字景猷。清警有才思,归高祖,授上仪同,为备身左右。封安德郡公。贞观中历迁工部尚书,太常卿。善草隶工诗。《唐书》有传。

〔16〕 上官仪:唐陕州陕县人。字游韶。贞观进士,官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工诗,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唐书》有传。

〔17〕 刘伯庄:唐徐州彭城人。贞观中累除弘文馆学仕,龙朔中终崇贤馆学士。见《旧唐书》本传。

褚遂良,河南阳翟〔1〕人。父亮,银青光禄大夫、太常卿。遂良官至尚书左仆射〔2〕、河南公。博学通识,有王佐才〔3〕,忠谠之臣也。善书,少则服膺虞监〔4〕,长则祖述右军。真书甚得其媚趣,若瑶台青璅〔5〕,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不任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其行草之间,即居二公之后。显庆四年〔6〕卒,年六十四。遂良隶、行入妙。亦尝师授史陵〔7〕,然史有古直,伤于疏瘦也。

陆柬之,吴郡人。官至朝散大夫〔8〕、太子司议郎〔9〕。虞世南之甥。少学舅氏,临写所合,亦犹张翼换羲之表奏,蔡邕为平子〔10〕后身。晚习二王,尤尚其古,中年之迹,犹有怯懦,总章已后〔11〕,乃备筋骨。殊矜质朴,耻夫绮靡。故欲暴露疵,同乎马不齐髦,人不栉沐,虽为时所鄙,回也不愚,拙于自媒,有若通人君子。尤善运笔,或至兴会,则穷理极趣矣。调虽古涩,亦犹文王嗜菖薄菹〔12〕,孔子蹙额而尝之,三年乃得其味,一览未穷,沉研始精。然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以此为少也。隶、行入妙,章草书入能。

【注释】

〔1〕 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

〔2〕 尚书左仆射:尚书省之长官,左、右仆射各一员。唐代不设尚书令,仆射即为尚书省长官。

〔3〕 王佐才:辅助帝王的才能。

〔4〕 虞监:虞世南。

〔5〕 青璅:泛指豪华的建筑。

〔6〕 显庆四年:唐高宗年号,公元659年。

〔7〕 史陵:隋朝人。史陵善正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书小史》)

〔8〕 朝散大夫:文散官。从五品上阶。

〔9〕 太子司议郎:东宫属官。掌启奏,记注宫内祥瑞,宫长除拜薨卒,每年终送史馆。

〔10〕 平子:张衡,东汉人,字平子。

〔11〕 总章:唐高宗年号(668—670)

〔12〕 菖蒲菹:菖蒲根的腌制品。《吕氏春秋·遇合》:“文王嗜菖蒲菹,孔子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