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第一

原书第一

文字何以生也,生于人之智也。虎豺之强,龙凤之奇,不,能造为文字,而人独能创之,何也?以其身峙立,首函清阳,不为血气之浊所熏,故智独灵也。凡物中倒植之身,横立之身,则必大愚,必无文字。以血气熏其首,故聪明弱也。凡地中之物,峙立之身,积之岁年,必有文字。不独中国有之,印度有之,欧洲有之,亚非利加洲之黑人〔1〕,澳大利亚洲之土人,亦必有文字焉。秘鲁地裂,其下有古城,得前劫之文字于屋壁。其文字如古虫篆,不可识别。故谓凡为峙立之身,曰人体者,必有文字也。以其智首出万物,自能制造〔2〕,不能自已也。

文字之始,莫不生于象形。物有无形者,不能穷也,故以指事继之;理有凭虚,无事可指者,以会意尽之。若谐声、假借,其后起者也;转注则刘歆创例〔3〕,古者无之。仓、沮〔4〕创造科斗虫篆,文必不多,皆出象形,见于古籀者,不胜偻数。今小篆之“日”、“月”、“山”、“川”、“水”、“火”、“草”、“木”、“面”、“首”、“马”、“牛”、“象”、“鸟”诸文,必仓颉之遗也。匪惟中国然,外国亦莫不然。近年埃及国掘地得三千年古文字,郭侍郎嵩焘〔5〕使经其地,购得数十拓本。文字酷类中国科斗虫篆,率皆象形,以此知文字之始于象形也。

【注释】

〔1〕 亚非利加洲:今译非洲。

〔2〕 制造:创造。

〔3〕 刘歆:汉刘向子。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河平中,与父向总校群书。向死,歆为中垒校尉,继父业,整理六艺群书,编成《七略》。对经籍目录学作出了贡献。他建议为《周礼》、《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设置博士,遭到今文派的反对。王莽建立新政权,歆任国师,后因参与谋杀王莽事件,事败自杀。《汉书》附《刘向传》。

〔4〕 仓、沮:仓颉、沮诵。传说中的文字创造者。

〔5〕 郭侍郎嵩焘:清末外交家。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阳人。道光进士。1854年初随曾国藩办团练。1863年署广东巡抚。1875年任福建按察使,擢兵部侍郎。旋任首任出使英国大臣,1878年兼任驻法国大使。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以人之灵而能创为文字,则不独一创已也。其灵不能自已,则必数变焉。故由虫篆而变籀,由籀而变秦分即小篆。由秦分而变汉分,自汉分而变真书,变行草,皆人灵不能自已也。

古文为刘歆伪造,杂采钟鼎为之。余有《新学伪经考》辨之已详。《水经注》称临淄人有发齐胡公之铜棺,其前和后隐起为文,惟三字古文,余同今书。子思称今天下书同文〔1〕。盖今隶书,即《苍颉篇》中字,盖齐、鲁间文字,孔子用之,后学行焉,遂定于一。若钟鼎所采,自是春秋、战国时各国书体,故诡形奇制,与《仓颉篇》不同也。许慎《说文叙》谓:“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今法、德、俄文字皆异,可以推古矣。但以之乱经,则非孔子文字,不能不辨;若论笔墨,则钟鼎虽伪,自不能废耳。

【注释】

〔1〕 子思:孔子之孙,鲤子,名伋。曾为鲁缪公师。著《子思》二十三篇。

王愔叙百二十六种书体,于行草之外,备极殊诡。按《佛本行经》云:尊者阇黎,教我何书?自下太子广为说书。或复梵天所说之书、今婆罗门书王有四十音是。佉虱卢叱书、隋言驴唇。富沙迦罗仙人说书、隋言华果。阿迦罗书、隋言节分。瞢迦罗书、隋言吉祥。邪寐尼书、隋言大秦国书。鸯瞿梨书、隋言指言。耶那尼迦书、隋言驮书。娑迦罗书、隋言牸牛。波罗婆尼书、隋言树叶。波流沙书、隋言恶言。父与书、毗多荼书、隋言起尸。陀毗荼国书、隋云南天竺。陀罗低书、隋言形人。度其差那婆多书、隋言右旋。优波伽书、隋言严炽。僧佉书、隋言等计。阿婆勿陀书、隋言覆。阿㝹卢摩书、隋言顺。毗耶寐奢罗书、隋言杂。脂罗多书、乌场边山。西瞿耶尼书、须弥西。阿沙书、疏勒。支那国书、即此国也。摩那书、科斗。末荼叉罗书、中字。毗多悉底书、尺。富数波书,海。提婆书、天。那罗书、龙。夜叉书、干闼婆书、天音声。阿脩罗书、不饮酒。迦罗娄书、金翅鸟。紧那罗书、非人。摩睺罗伽书、天地。弥伽遮迦书、诸兽音。迦迦娄多书、鸟音。浮摩提婆书、地居天。安多梨叉提婆书、虚空天。郁多罗拘卢书、须弥北。逋娄婆毗提诃书、颇弥东。乌差婆书、举。腻差婆书、掷。娑伽罗书、糊。跋阇罗书、金刚。梨伽波罗低梨伽书、往复。毗弃多书、食残。阿㝹浮多书、未曾有。奢娑多罗跋多书、如伏转。伽那那跋多书、等转。优差波跋多书、举转。尼差波多跋书、掷转。波陀与佉书、上句。毗拘多罗波陀那地书、从二增上凶。耶婆陀输多罗书、增上句已上。末荼婆哂尼书、中流。黎沙邢婆多波恀比多书、诸山苦行。陀罗尼卑叉梨书、观地。伽伽那卑丽叉尼书、视虚空。萨蒲沙地尼山陀书、一切药草因。沙罗僧伽何尼书、总览。萨婆韦多书。一切种音。《三藏记》云:先觉说有六十四种书,鹿轮转眼,神鬼八部,惟梵及佉楼为胜文〔1〕。《酉阳杂俎》所考〔2〕,有驴肩书、莲叶书、节分书、大秦书、驮乘书、㹀牛书、树叶书、起尸书、右旋书、覆书、天书、龙书、鸟音书,凡六十四种。然则天竺古始书体更繁,非独中土有虫、籀、缪、填之殊。芝英、倒薤之异,其制作纷纭,亦所谓人心之灵不能自已也。

《隋志》称婆罗门书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义广。盖天竺以声为字。《槃涅经》有二十五字母〔3〕,《华严经》有四十字母〔4〕,今《通志〔5〕·七音略》所传天竺三十六字母所变化各书,犹可见也。唐古忒之书〔6〕,出于天竺。元世祖中统元年〔7〕,命国师八思巴制蒙古新字千余〔8〕,母四十一,皆相关纽。则采唐古忒与天竺为之,亦迦卢之变相也。我朝达文成公,又采唐古忒、蒙古之字,变化而成国书。至乾隆时,于是制成清篆,亦以声而演形,并托音为字者。然印度之先,亦必以象形为字,未必能遽合声为字。其合声为字,必其后起也。辽太祖神册五年〔9〕,增损隶书之半,制契丹大字〔10〕;金太祖命完颜希尹依仿楷书〔11〕,因契丹字合本国语为国书;西夏李元昊〔12〕命野利仁荣演书,成十二卷,体类八分。此则本原于形,非自然而变者。本无精义自立,故国亡而书随之也。

欧洲通行之字,亦合声为之。英国字母二十六,法国二十五,俄、德又各殊。然其始亦非能合声为字也。至其古者,有阿拉伯文字,变为犹太文字焉;有叙利亚文字、巴比伦文字、埃及文字、希利尼文字,变为拉丁文字焉;又变为今法、英通行之文字焉。此亦如中国籀、篆、分、隶、行、草之展转相变也。且彼又有篆分正斜、大小草之异,亦其变之不能自已也。

【注释】

〔1〕 梵:梵文,古印度的书面语言,书体右行。佉楼:亦作“佉卢”。佉卢文字,古印度的一种文字。横书左行。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四、五世纪盛行于印度半岛西北部。后因梵书排挤逐渐绝迹。我国古代在新疆的于阗、鄯善一带也曾使用。佛教传说为佉卢虱吒所创。

〔2〕 《酉阳杂俎》:唐段成式撰。二十卷,续集十卷。分门辑事。所记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植、酒食、寺庙等,包罗甚广。多可供考证、资谈助。

〔3〕 《涅槃经》:佛教经典。亦称《大本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四十卷。

〔4〕 《华严经》:佛教经典,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

〔5〕 《通志》:宋郑樵撰。二百卷。纪传体史书。

〔6〕 唐古忒:亦作“唐古特”。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参卫《卫藏通志·部落》。

〔7〕 元世祖:元皇帝忽必烈。1260年—1294年在位。

〔8〕 八思巴:元代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原名罗卓坚参,萨斯加人。中统元年尊为国师。至元元年,他根据藏文字母创蒙古新字,至元六年颁行,即八思巴字。见《元史·释老传》。

〔9〕 辽太祖:阿保机,辽王朝的建立者。耶律氏,汉名亿。公元907—926年在位。神册五年:辽太祖年号,公元920年。

〔10〕 契丹:我国古民族名。为东胡族的一支,居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以游牧为生。北魏时自号契丹,分属八部。唐于此置松漠都督府。唐末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公元916年建契丹国,自称皇帝。后改国号为辽。

〔11〕 金太祖:阿骨打,金王朝的建立者。1115—1123年在位。完颜希尹:金女真族完颜部人。本名谷神。从太祖起兵。天辅三年(1119年)受太祖命,仿汉人楷书和契丹字,制作女真字。

〔12〕 李元昊:即赵元昊,西夏国主,1032—1048年在位。

夫变之道有二,不独出于人心之不容已也,亦由人情之竞趋简易焉。繁难者,人所共畏也;简易者,人所共喜也。去其所畏,导其所喜,握其权便,人之趋之,若决川于堰水之坡,沛然下行,莫不从之矣。几席易为床榻,豆豋〔1〕易为盘碗,琴瑟易以筝琶,皆古今之变,于人便利。隶草之变,而行之独久者,便易故也。钟表兴则壶漏废。以钟表便人,能悬于身,知时者未有舍钟表之轻小,而佩壶漏之累重也。轮舟行则帆船废。以轮舟能速致,跨海者未有舍轮舟之疾速,而乐帆船之迟钝也。故谓:变者,天也。

梁释僧祐〔2〕曰:“造书者三人:长曰梵书,右行;次佉楼,左行;少仓颉,下行。”其说虽谬,然文字之制,欲资人之用耳,无中行、左、右行之分也。人圆读不便于手,倒读不便于目,则以中行为宜。横行亦可为用。人目本横,则横行收摄为多;目睛实圆,则以中行直下为顺。以此论之,中行为优也。安息书革旁行以为书记〔3〕,安息即今波斯〔4〕也。回回〔5〕字右行,泰西之字左行,而中国之书中行,此亦先圣格物之精也。然每字写形,必先左后右。数学书亦有横列者,则便于右手之故。盖中国亦兼左行而有之。但右行实于右手大不顺,为最愚下耳。

中国自有文字以来,皆以形为主,即假借行草,亦形也,惟谐声略有声耳,故中国所重在形。外国文字皆以声为主,即分篆、隶、行、草,亦声也,惟字母略有形耳。中国之字,无义不备,故极繁而条理不可及;外国之字,无声不备,故极简而意义亦可得。盖中国用目,外国贵耳。然声则地球皆同,义则风俗各异,致远之道,以声为便。然合音为字,其音不备,牵强为多,不如中国文字之美备矣。

【注释】

〔1〕 豆豋:古代食器,初以木制,形似高足盘。后多用于祭祀。豋似豆而较浅。《诗·大雅·生民》:“于豆于豋”。传:“木曰豆,瓦曰豋。豆荐菹醢也,豋盛大羹也。”

〔2〕 释僧祐:南朝齐梁时僧人,佛教文献学家。撰有《出三藏记集》15卷,是现存佛典目录学上最早的著作。此外尚有《释迦谱》、《弘明集》等。

〔3〕 安息:伊朗高原古国名。革旁行以为书记:《汉书·西域传·安息国》:“书革,旁行为书记。”服虔注:“横行为书记也。”师古注:“革为皮之不柔者。”

〔4〕 波斯:即伊朗。我国历史上亦称安息。

〔5〕 回回:民族名,古国名或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此指回鹘文,回鹘,亦作“回纥”。回纥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创制的文字。属音素文字类型。主要通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及中亚楚河流域。

〔6〕 泰西:极西,泛指欧洲、美洲各国。我国古代称南海以西为西洋。即中亚细亚及印度洋一带。而欧洲位于更西,因此,明代意大利人利玛窦入华,自称为大西洋人,以别于西洋。后来泛称欧洲为泰西。

天竺开国最先,创音为书亦最先,故戎蛮〔1〕诸国悉因之。《西域记》〔2〕称跋禄迦国字源三十余,羯霜那国、健驮罗国有波尔尼仙作为字书,备有《千颂》。《颂》三十言,究极古今,总括文书。《八纮外史》及今四译馆所载悖泥、文莱、苏禄、暹罗、吕宋诸国〔3〕书,皆合声为字,体皆右行,并本原于梵书。日本国书,字母四十有七,用中国草书为偏旁,而以音贯之,亦梵之余裔也。

声学盛于印度,故佛典曰:我家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又以声为一乘,其操声为兕,能治奇鬼异兽。盖声音之精也。唐古忒、蒙古及泰西合声为字之学,莫不本于印度焉。泰西治教,皆出天竺。予别有论,此变之大者也。

综而言之,书学与治法,势变略同。周以前为一体势,汉为一体势,魏、晋至今为一体势,皆千数百年一变;后之必有变也,可以前事验之也。今用真楷,吾言真楷。

或曰:书自结绳以前,民用虽篆草百变,立义皆同。由斯以谈,但取成形,令人可识,何事夸钟、卫,讲王、羊,经营点画之微,研悦笔札之丽,令祁祁〔4〕学子玩时日于临写之中,败心志于碑帖之内乎?应之曰:衣以掩体也,则短褐〔5〕足蔽,何事采章之观?食以果腹也,则糗藜〔6〕足饫,何取珍羞之美?垣墙以蔽风雨,何以有雕粉之璀璨?舟车以越山海,何以有几组〔7〕之陆离?诗以言志,何事律则欲谐?文以载道,胡为辞则欲巧?盖凡立一义,必有精粗;凡营一室,必有深浅。此天理之自然,匪人为之好事。扬子云曰:“断木为棋〔8〕,梡革为鞠,皆有法焉。”而况书乎?昔唐太宗屈帝王之尊,亲定晋史,御撰之文,仅《羲之传论》,此亦艺林之美谈也。况兹《书谱》,讲自前修,吾既不为时用,其他非所宜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因搜书论,略为引伸。img〔9〕临池,或为识途之助;若告达识,则吾岂敢?

【注释】

〔1〕 戎蛮:戎,古代泛指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蛮,泛称南方的少数民族。

〔2〕 《西域记》:唐玄奘述,辩机撰文。本书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书综述其西行之见闻。

〔3〕 四译馆:清代所设掌管接待四方邻国贡使和翻译边疆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悖泥:Borneo之译音。婆罗洲,东南亚加里曼丹岛的旧称。苏禄:群岛名,属菲律宾。暹罗:今泰国。吕宋:古国名,即今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

〔4〕 祁祁:众多貌。

〔5〕 短褐:古平民所服粗布之衣。短,“裋”之借字。

〔6〕 糗藜:糗,干粮。藜,草名,初生可食,古蒸以为茹。

〔7〕 几组:几,沂鄂。器物上凹凸线纹。沂,凹纹;鄂,凸纹。组,丝带。

〔8〕 断木为棋,梡革为鞠:语见汉扬雄《法言·吾子》。梡,刮摩。鞠,球。

〔9〕 img子:蒙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