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叙第二十二

学叙第二十二

今天下人士,学之难成者,非独其人之惰学,亦教之无其序也。蒙童就傅,不事小学而读大学,舍名物训诂而言性理,故有号称学人,问以度数之实而瞢如者。其他未学文史而遽为八股,未临碑刻而遽写卷摺,皆颠倒舛戾,失序之尤。即以临碑刻观之,则亦昧于本末先后之序,既以用力多而蓄德鲜,久之则懈畏不敢为,此所以难成也。

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固也。至于作书,先从结构入,画平竖直,先求体方,次讲向背、往来、伸缩之势。字妥贴矣,次讲分行、布白之章。求之古碑,得各家结体章法,通其疏密、远近之故。求之书法,得各家秘藏验方,知提顿、方圆之用。浸淫久之,习作熟之,骨血气肉精神皆备,然后成体。体既成,然后可言意态也。《记》曰:“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体不备,亦谓之不成书也。

作书宜从何始?宜从大字始。《笔阵图》曰:“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然亦以二寸、一寸为度,不得过大也。

学书行草宜从何始?宜从方笔始。以其画平竖直,起收转落,皆有笔迹可按,将来终身作书写碑,皆可方整,自不走入奇邪也。

学书宜用九宫格摹之,当长肥加倍,尽其笔势而纵之。盖凡书经、刻石、摹拓,必有瘦损。加倍临之,乃仅得古人原书之意也。

字在一二寸间而方笔者,以何碑为美?《张猛龙碑额》、《杨翚碑额》,字皆二寸,最为丰整有势,可学者也。寸字方笔之碑,以《龙门造像》为美。《丘穆陵亮夫人尉迟造像》,体方笔厚,画平竖直,宜先学之。次之《杨大眼》,骨力峻拔。遍临诸品,终之《始平公》,极意峻宕,骨格成,形体定,得其势雄力厚,一身无靡弱之病,且学之亦易似。吾教十龄小女作书,十二日便有意势,且有拙厚峻秀之气矣。

学书必须摹仿,不得古人形质,无自得性情也。六朝人摹仿已盛,《北史》赵文深,周文帝〔1〕令至江陵影覆寺碑。影覆即唐之响拓也。欲临碑必先摹仿,摹之数百过,使转行立笔尽肖,而后可临焉。

能作《龙门造像》矣,然后学《李仲璇》,以活其气;旁及《始兴王碑》、《温泉颂》以成其形;进为《皇甫驎》、《李超》、《司马元兴》、《张黑女》以博其趣;《六十人造像》、《杨翚》以隽其体,书骎骎乎有所入矣。于是专学《张猛龙》、《贾思伯》,以致其精,得其绵密奇变之意。至是也,习之须极熟,写之须极多,然后可久而不变也。然后纵之《猛龙碑阴》、《曹子建》以肆其力;竦之《吊比干文》以肃其骨,疏之《石门铭》、《郑文公》以逸其神;润之《梁石阙》、《瘗鹤铭》、《敬显俊》以丰其肉;沈之《朱君山》、《龙藏寺》、《吕望碑》以华其血;古之《嵩高》、《鞠彦云》以致其朴;杂学诸造像以尽其态;然后举以《枳阳府君》、《爨龙颜》、《灵庙阴》、《晖福寺》以造其极。学至于是,其几于成矣。虽然犹未也,上通篆分而知其源,中用隶意以厚其气,旁涉行草以得其变,下观诸碑以备其法,流观汉瓦晋砖而得其奇,浸而淫之,酿而酝之,神而明之,能如是十年,则可使欧、虞抗行,褚、薛扶毂,鞭笞颜、柳,而狎畜苏、黄矣,尚何赵、董之足云?吾于此事颇用力,倾囊倒箧而出之,不止金针度与也。若能如是为学,遍临诸碑,虽不学一唐人碑,岂患不成?若急于干禄,不能尔许,亦须依此入手,博学数种以植其干,厚其力,雄其笔,逸其韵,然后学唐碑,若《裴镜民》、《灵庆池》、《郭家庙》〔2〕、《张兴》、《樊府君》、《李靖》、《唐俭》〔3〕、《臧怀恪》〔4〕、《冯宿》〔5〕、《不空和尚》〔6〕、《云麾将军》〔7〕、《马君起浮图》、《罗周敬》诸碑,则亦可通古通今。若夫入手之叙,则万不可误耳。

书体既成,欲为行书博其态,则学《阁帖》,次及宋人书,以山谷最佳,力肆而态足也。勿顿学苏、米,以陷于偏颇剽佼之恶习,更勿误学赵、董,荡为软滑流靡一路。若一入迷津,便堕阿鼻牛犁地狱,无复超度飞升之日矣。若真书未成,亦勿遽学用笔如飞,习之既惯,则终身不能为真楷也。

【注释】

〔1〕 周文帝:北周太祖文帝宇文泰。

〔2〕 《郭家庙》: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并序》。唐正书碑刻,颜真卿书。广德二年(764)立于长安。

〔3〕 《唐俭》:《唐俭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刻。在陕西礼泉县昭陵。无撰书人姓名,楷书。

〔4〕 《臧怀恪》:全称《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并序》。唐正书碑刻,颜真卿书,广德元年(763)立于三原(今属陕西)。

〔5〕 《冯宿》:《冯宿碑》,唐开成二年(837)刻,王起撰,柳公权书并篆额。楷书。在西安碑林。

〔6〕 《不空和尚》:《唐太兴善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唐正书碑刻。徐浩书,建中二年(781)建于长安。

〔7〕 《云麾将军》:①《云麾将军李秀碑》,唐李邕撰并书。无立碑年月,但可定为天宝元年(742)刻,行书。②《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唐开元八年(720)刻。李邕撰并书,行书。历来作为李邕作品第一而称美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