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衔杨花入窠里
阳春二三月,
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
杨花飘落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
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来双燕子,
愿衔杨花入窠里。
这首《杨白花歌》,是北魏孝明帝元诩的母亲胡太后为梦中情人杨白花所作。杨白花是北魏名将杨大眼的儿子,长得雄壮威武,相貌英俊,胡氏非常喜欢他,强迫他与自己私通,杨白花不从,又怕灾祸临头,就率领家族部下逃离北魏都城洛阳,投降了南方的梁朝,改名杨华。杨白花南下后,胡氏非常想念他,写下这首歌,让宫女们昼夜踏足歌唱,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杨大眼造像记
胡氏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胡氏的姑姑是个尼姑,精通佛法,宣武帝元恪在位时,她经常入宫讲论佛法。日子久了,她想把自己的侄女介绍入宫,就让自己的随从夸赞自己的侄女容貌俏丽、品行端正。宣武帝听说后,就把胡氏接进宫中,封了个充华世妇,是帝妃中的第六等。当时的北魏后宫,“子贵母死”制度仍然是后妃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她们互相祈祷祝福,但愿生个王子、公主,千万不要生出太子。只有胡氏常说:“怎么能够为了自己个人的性命,就不生育皇家的继承人呢?”当她怀着明帝元诩的时候,妃嫔们都拿“子贵母死”的制度来吓唬她,好心地劝她早点想办法。胡氏没有丝毫的惧怕与畏缩,反而在深夜里独自发誓说:“希望我怀的是个男孩,按排行他是长子。生个儿子,我即使死了,也在所不惜。”十月怀胎,生下明帝,胡氏因此晋升为充华嫔。之前,皇后于氏曾生下皇子元昌,三岁时夭折了;贵嫔高氏生了个皇子,也夭折了。于皇后死后,高氏被立为皇后,她生性妒忌,不让别的妃嫔接近宣帝,所以宣帝一直没有儿子。元诩的诞生,对于宣武帝来说,无异于在黑暗之中看到了一丝光亮。他生怕元诩再有什么不测,便为他精选乳母,将其养在一个专门的宫中,皇后、妃嫔,甚至生母胡氏也不能去探望。
也许是胡氏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也许是宣武帝看到“子贵母死”的制度对皇家在生育后代方面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元诩被立为太子之时,他没有赐死胡氏,从太武帝时开始实行了近百年的“子贵母死”制度从此被废除。明帝即位之后,胡氏被尊为皇太妃,之后又被尊为皇太后。明帝即位之时,只有五岁,由胡氏临朝听政,所发布的命令称“诏”,大臣上书要称她为“陛下”,她自称“朕”。胡氏聪明有悟性,她处理朝政,坚决果断,雷厉风行,从不滞留。又下令造了一辆申讼车,亲自在京城中受理百姓的冤案;又在朝堂亲自测试各州郡选送的秀才、孝廉与计吏。
胡氏可谓精明能干,可她毕竟正值盛年,怎能耐得住独守空房的寂寞。宣武帝的同父异母弟、明帝的叔叔清河王元怿,眉清目秀,仪表堂堂,又博览经史,善于处理政务,在朝中口碑很好。胡氏看上了这位小叔子,就百般引诱、恩威并施,迫使元怿日夜侍奉宫中。胡氏还仿周公辅周成王、霍光辅汉昭帝的故事,将朝政委托给元怿,元怿也以天下为己任,竭力匡辅。
领军将军元叉是胡氏的妹夫,为胡氏所信任,掌管宫中禁兵。他仗着胡氏的宠信,日益骄横,为所欲为,元怿多次以国法制止,元叉视之为眼中钉,就指使自己的党徒诬告元怿谋反,将元怿关在门下省,元怿身边的人及朝中相关人员作证元怿并无谋反之心,元叉只好放了元怿。元叉又怕元怿借助胡氏的力量反过来害自己,就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和宦官刘腾联手杀死元怿、幽禁胡氏。正光元年(520)七月的一天,胡氏在后宫嘉福殿等待元怿的到来,刘腾指使御厨诬告元怿要他们在饭中下药毒死明帝,明帝听了,信以为真,就到前殿显阳殿召集公卿处理此事。刘腾关闭永巷门,隔绝前后殿,胡氏在后殿之中不得出来。元怿入宫,便被元叉手下逮捕。没有胡氏在场,明帝和全朝文武在元叉的威胁之下判决元怿大逆罪。当夜,元怿在宫中被杀。元叉又逼胡氏逊位,幽之于后宫,不得到前殿去。朝政大权落到元叉手中。
元叉专政之初,尚能矫情自饰,谦虚下士,时事得失,颇为关怀。得志之后,便原形毕露,沉湎酒色,刚愎自用,他在宫禁之中设一别库,将皇家珍宝占为己有。又让一女子躺在餐车中,用手巾盖住,出入禁中,值班卫士虽然知道,也不敢说什么。此外,他对宫中的防备也有所松弛,每日出游,流连忘返。处于幽禁之中的胡氏并没有放弃对权力的渴求,当她察觉到元叉的变化,感到复出的机会到了。

河南登封市嵩岳寺塔,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密檐式佛塔
正光五年(525)秋的一天,胡氏当着明帝的面对群臣说:“你们隔绝我们母子,不让我往来于儿子的殿中,还要我在这里干什么?放我出去,让我出家,远离尘世,到闲居寺修行。”说完就要剃发。明帝与群臣吓得赶紧磕头劝阻。胡氏声色俱厉,充耳不闻。为了阻止母亲出家,明帝只好留宿嘉福殿,过了几天,胡氏说服明帝共同除掉元叉。明帝不露声色,依计而行。他将胡氏想往来于显阳殿的要求与所说的愤愤之言都告诉了元叉,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太后要出家,自己心里非常害怕。如此这般的话,明帝每天都要对元叉说上几遍,元叉也信以为真,就劝明帝满足太后的意愿。于是,嘉福、显阳二殿之中的隔离解除,胡氏可以随意出入儿子的殿中了。
复出之后的胡氏,在丞相、高阳王元雍的帮助之下,先夺去了元叉的兵权,又剥夺了他出入宫禁的特权,然后将其除名为民,赐死于家。失去达五年之久的朝政大权,又回到了胡氏的手中。她下令改正光六年为孝昌元年,向天下宣告新时代的来临。
正如女色追随权力而来,男宠也追随权力而至。荥阳(今河南荥阳)人郑俨原是胡氏父亲司徒胡国珍帐下的一名行参军,史称其“容貌壮丽”,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胡氏产生了暧昧之情,当时人无有知晓。胡氏被幽禁之后,郑俨跟随都督萧宝夤西征。孝昌初,胡氏重掌大权,郑俨也申请回到朝中,重新回到情人身边。胡氏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中书舍人,日夜陪伴禁中,宠爱胜过从前。郑俨休假回家,胡氏常常派小宦官跟随服侍,郑俨见到妻子,只能说些家务琐事,不敢叙夫妻之情。李神轨是名将李崇的儿子,多次出征讨伐,颇有将领之气,深得胡氏宠爱,当时人传言他见幸帷幄,与郑俨为双。郑、李二人因此势倾朝野,胡氏的淫乱行为,天下尽人皆知。胡氏的侄子胡僧敬不忍心看到姑姑的名声再败坏下去,就聚集亲族,哭着请求胡氏说:“陛下母仪海内,岂宜轻脱如此!”[7]胡氏听了大怒,从此不再召见胡僧敬。
随着明帝一天天长大,胡氏感到来自儿子的威胁正在逼近自己。为了牢牢控制住明帝,胡氏将儿子的亲信大臣一一除掉,以闭塞他的耳目。有一个密多道人会讲胡语,明帝让他跟随左右,胡氏害怕密多道人为明帝传递消息,三月三日那天,派人在城南的大巷中将其杀死。她又在宫中杀害鸿胪少卿绍达。这些都是明帝所信任的大臣,因此母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明帝向来不喜欢郑俨等人,一旦明帝掌权,等待郑俨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郑俨越想越害怕,于是就与胡氏密谋除掉明帝。此时的胡氏,为了权力与情夫,丧失了最基本的理智,将毒手伸向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胡氏仿照文明太后的做法,将自己的侄女、堂兄胡盛的女儿嫁给明帝,立为皇后。可是,明帝却只喜欢潘氏。孝昌四年(528)正月乙丑这一天,潘氏生下一个女儿,胡氏对外声称生了个皇子,大赦天下。二月二十六日,胡氏于显阳殿鸩杀儿子,当时明帝年仅十九岁。次日,假皇子即位。过了几天,胡氏见人心已经安定下来,才宣布潘氏生的不是儿子,而是女儿。由于明帝没有儿子,应该在诸王的儿子中选择一个来继承皇位。选来选去,选中了临洮王的儿子、年仅三岁的元钊。
自元叉擅权以来,北魏朝纲败坏,卖官鬻爵,州镇守宰,所用非人,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胡氏复出之后,不加整顿,朝政疏缓,地方官吏唯思权财,义军所向披靡,中原大地已是千疮百孔。胡氏的鸩子与立女,让天下人感觉受到了莫大的欺骗,忍无可忍,来自秀容川(今山西忻县西北)的将领尔朱荣以诛郑俨等人为名,举兵渡河,驻军河阴,在这紧急关头,郑俨等人纷纷逃窜,尔朱荣派人将胡氏与幼主带到河阴,沉于黄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