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貌亦刚北国男

第四节 亦貌亦刚北国男

来自北方大漠少数民族的男子,与美貌相伴随的不是超凡脱俗的气质神韵,而是英勇善战的阳刚之美。高长恭,北齐文襄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兰陵王。高澄是个风流皇帝,高长恭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成人之后的高长恭“音容兼美”,骁勇善战,是军中的一员猛将。公元543年,周齐两军战于芒山,为了救援洛阳,高长恭率领五百名骑士,两次冲过周军的重重包围,到达洛阳城下。眼看着周军围过来,城上的齐军却不知道他是谁,情急之下,高长恭不顾危险,摘掉头盔,示之以面容,城上的人一看是兰陵王,赶忙派人前来接应。很快,周军在内外夹攻之下退走,齐军取得胜利。为了庆祝胜利,武士们根据兰陵王勇闯周军的题材,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在雄壮的乐曲声中边唱边跳。《兰陵王入阵曲》成为北齐军中的名曲,兰陵王也因战功赫赫而升官晋爵。

若干年后,北齐末代皇帝高纬听了《兰陵王入阵曲》,不无担心地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后悔可就来不及了。”高长恭说:“家事急切,不自觉就那么做了,当时也没想那么多。”高纬的帝位是父亲高湛从哥哥们手里夺来的,所以对堂兄高长恭将国事称为家事之言十分敏感,怀疑他有二心。

高长恭不仅长得英俊潇洒,声音富有磁性,而且英勇善战,事必躬亲,宽以待人。对待手下将士有如兄弟。每当得到好吃的东西,即使是一个瓜、几颗果都要和将士们一同分享,决不自己独享。在瀛洲任刺史时,他手下的行参军阳士深举报他贪赃枉法,高长恭因此被罢官。之后齐军讨伐定阳,高长恭为最高统帅,阳士深在军中任职,总怕高长恭对自己进行报复,整日忧心忡忡。高长恭知道后,说:“我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想法。”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芒山之役后却变得贪残起来。定阳之役后,他的下属尉相愿不解地问他说:“大王既然受朝廷重托,怎么会在芒山之役后变得贪残呢?”高长恭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什么。尉相愿又接着问:“是不是因为在芒山之役中立下大功,怕被皇上和其他大臣猜忌,您才自毁名声?”高长恭点了点头说:“是的。”尉相愿说:“皇上如果猜忌你,这样做不正好授人以把柄吗?你想求福免祸却会适得其反。”高长恭听了,泪流满面,靠近尉相愿向他请教安身之术。尉相愿说:“大王曾经立下大功,现在又立新功,声威大震,应该称病在家,不要再过问世事。”高长恭点头称是,却没有那样做。武平四年(573)五月,高纬派人给他送去一杯毒药,高长恭饮药而死。临死之前,还让家人把千金债券付之一炬。可怜兰陵王高长恭,一生对高氏皇朝忠心耿耿,立下赫赫战功,无私坦荡,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怎不叫人寒心。掩卷之余,我们耳边仿佛响起《兰陵王入阵曲》,高长恭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悲壮地死去。

北齐骑马出行图

独孤信是西魏北周的一员猛将,出身鲜卑部落酋长之家,原名独孤如愿,美仪容,善骑射,是一个英姿勃发的美少年。北魏末年,在平定叛乱的战斗中成长起来,曾在阵前单枪匹马力挑敌将。他英勇善战,注重修饰打扮,军中称他为“独孤郎”。他追随西魏孝武帝西迁,由于事起仓促,时任武卫将军的他没有来得及带上家属,只身一人随孝武入关,孝武帝感慨地说:“武卫能够抛下父母妻子而只身随我入关,乱世识忠良,这不是一句空话呀!”当时荆州虽然陷于东魏,但是人心仍向孝武,孝武帝任独孤如愿为荆州刺史,招怀荆州士民。可是,终因寡不敌众,独孤如愿逃奔南梁。三年之后,独孤如愿的父母在东魏,梁武帝准许独孤如愿回北方。临行前,梁武帝问他要到什么地方,独孤如愿说事君无二,梁武帝也被他的忠心所感动,送给他许多礼物。

到达长安后,独孤如愿被任命为秦州刺史。原先的秦州刺史懦弱无能,所下政令不能施行,有许多案子多年得不到判决。独孤如愿到州后,倡导礼教,劝以农桑,几年之内,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富裕,远近前来归附的流民有数万家。他的信用远近闻名,辅政大臣宇文泰赐他以“信”为名。之后,独孤信又屡立战功,六个儿子全部因此封爵。北周取代西魏之后,宇文护辅政,独孤信心中不爽,宇文护逼他在家中自杀。

独孤信美风度,是一个标准的帅哥。他在秦州任刺史时,一天,到郊外打猎,傍晚时分,策马回城,迎风急驰,帽子无意中偏到一边。第二天早上,满城人都侧戴帽子,学习这位帅哥的新造型。独孤信的美貌还造就了一个奇迹,他的女儿个个貌比西施,竟然出了三个皇后,分属三个王朝。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周明帝宇文毓;第四个女儿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虎,李渊称帝后追认母亲为皇后;第七个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是隋炀帝杨广的母亲。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吧,他们以自己的才、貌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是战乱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那个时代,男女并不只有一种角色,女子也可以以才服人,男子也可以才貌双全。

【注释】

[1]侍中:官名。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2]太常:九卿之一,掌管祭祀、律历等。

[3]《晋书》卷九六《王凝之妻谢氏》,第2516页。

[4]《晋书》卷三六《卫玠传》,第10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