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

第一节 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

自曹魏时期开始实行九品官人法之后,士族地主逐渐形成,他们享有优先入仕和入仕起点高的政治特权,同时利用手中的政治特权和丰厚的家资占有大量的土地。西晋初期,平吴之后,正式颁布占田令,官员按照官品的高低占有数量不等的土地:第一品可以占田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四品三十五顷,第五品三十顷,第六品二十五顷,第七品二十顷,第八品十五顷,第九品十顷;有爵位者,大国四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而当时的平民男子一人最多可以占田七十亩,女子一人最多可以占田三十亩,即一对夫妇最多可以占田一百亩。也就是说,官员占田最少者也是一般平民的十倍,最高者则是五十倍。除土地之外,官员们还可以依据官品的高低占有佃客与衣食客,第一、第二品拥有佃客不超过十五户,第三品不超过十户,第四品不超过七户,第五品不超过五户,第六品不超过三户,第七品不超过二户,第八、第九品不超过一户;第六品以上可以拥有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人。佃客专门为主人耕种土地,衣食客是由主人供给衣食,充当随从或驱使杂役的人,佃客与衣食客都是主人的依附人口,属于主人的私有财产。

占田令的颁发,从法律上认可了士族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虽然实施占田令的初衷是限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可是这个法令仅对小农起作用,对官僚、贵族来说,只是一纸空文,他们占田占客往往超过法令规定的数目,加上当时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一些士族地主的田庄、别墅大得惊人。如王戎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水碓是利用水力舂米的工具。石崇家有水碓三十处,男劳动力八百多人,田地、珍宝、财物等与此相称。此外,他还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有别墅与良田十顷,别墅距城十里,别墅区时高时低,错落有致,有清泉茂林,栽种各种果树、草药、竹子等等,还有三百只羊和数不清的鸡、鸭、鹅、猪等家禽家畜。他在河阳也有产业,别墅建在长堤之端,面临清渠,流水绕宅而过,宅中有观阁池沼,多养鱼鸟,还种有各种树木近万株。

面对士族地主毫无止境的占田占客现实,统治者不得不再次以法令的形式承认他们已经占有的土地与依附人口。梁陈时期再次颁布法令,官品第一、第二,佃客不超过四十户;第三品三十五户;第四品三十户;第五品二十五户;第六品二十户;第七品十五户;第八品十户;第九品五户。官品第一、第二,置典计三人;第三、第四品,置二人;第五、第六品,置一人。官品第六以上,并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人。相对于西晋的占田令来说,官员拥有的佃客数量几乎增加了两倍,衣食客的数量虽然没有增加,但增加了典计这一新的依附人口,典计是掌管记账之人。占田的数量虽然没有明文记载,也应与佃客的增加相称。

士族地主并不满足于对耕种土地的要求,为了与自己谈玄超脱的生活品位相适应,他们对属于国家的山林川泽也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望,在那里建造别墅,邀友遨游,充分享受广阔的私人空间。东晋南朝,接连出现过几次占山护泽的高潮。东晋咸康二年(336),朝廷颁布了禁止侵占山林川泽的法令,但没有任何成效,到义熙九年(413),几乎所有的山湖川泽都被豪强所占有。面对现实,统治者不得不作出让步。刘宋大明年间,以法令的形式肯定了士族地主对山林川泽的占有:官品第一、第二,可占山三顷;第三、第四,二顷五十亩;第五、第六,二顷;第七、第八,一顷五十亩;第九,一顷。如果已经占够,不得再占;如果不够,按标准补足。和占田令一样,占山的限额对士族地主来说也是徒具其文。

孔灵符家资丰厚,产业甚广,又在永兴建别墅,周围方圆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陈郡谢氏经过几代的积累,在会稽郡拥有广袤的山川园田。刘宋时期,谢灵运继承父祖的家资,产业甚厚,奴童众多,还有门生义故数百人,凿山浚湖,工役不停;寻山涉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他在登山的时候常常穿木屐,上山的时候把前齿去掉,下山的时候把后齿去掉,人称此屐为“谢公屐”。他曾经从始宁县南山伐木开道,直通临海郡境内,随从有数百人之多。临海太守王琇十分惊恐,以为是山贼,后来知道是谢灵运才安下心来。谢灵运曾作《山居赋》,描绘了自己幽居东山的惬意生活。

北朝前期,官员没有俸禄,官员的收入来自于朝廷的赏赐,主要有妻妾、奴婢、田宅、牛羊等战利品。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拓跋鲜卑已经实现了由游牧生活向农业定居生活的过渡,太和九年(485)正式颁布均田令,令中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1]虽然没有像两晋南朝那样对官员的占田数额给以优惠,但奴婢和平民一样授田,官僚贵族可以凭众多的奴婢获得大量的土地。北齐时对奴婢的数量作了限定:奴婢受田者,亲王止三百人;嗣王止二百人;第二品嗣王以下及庶姓王,止一百五十人;正三品以上及皇宗,止一百人;七品以上,限止八十人;八品以下至庶人,限止六十人。以此观之,官僚贵族所占有的土地至少也是一般平民的几十倍。就是一个小小的梁州镇南府主簿王崇,也拥有麦田十顷。另外,和南朝一样,北朝的官僚贵族也占山固泽,以为己有。《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条中云:“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

东篱赏菊图

东晋南朝和北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自由,也催生了一批富商巨贾和地方豪右,他们的富庶生活一点也不亚于官僚贵族。

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官僚贵族与地方豪右们过着奢侈的生活。西晋时太尉何曾以奢侈著名,他的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虽然在饮食上一天要花费万钱,还说无处下筷。尚书任恺的奢侈更超过何曾,一顿饭就要花去万钱。除了耗费巨资,他们还表现出惊人的创新才能,王济娶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常山公主为妻,司马炎驾幸王家,每次吃饭,旁边服侍的婢女有一百多人,个个清纯俏丽,穿着绫罗绸缎,用手端着饭菜,都盛在琉璃器皿中。一次,菜肴中有一道乳猪,味道鲜美异常,司马炎就问王济这道菜是怎么做的,王济说:“这只小猪是用人奶喂大的。”王济被免官之后,移居北邙山下。他喜欢马射的游戏,买了一块地作场地,周围用钱匝地,当时人称之为“金沟”。

五铢钱太货六铢钱

这些富豪们还以竞富为乐,以王恺与石崇的斗富最为有名。王恺家做完饭后用糖膏洗锅,石崇家做饭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的丝绸作步幛四十里,石崇就用织锦花缎作步幛五十里;石崇用花椒粉涂刷墙壁,王恺就用胭脂涂刷墙壁。石崇为客人做豆粥,一会儿工夫便好;韭菜八月份成熟,可是石崇家里冬天常有韭菜饼;他的牛形状气力不如王恺,可是每次与王恺一起出游,傍晚回来的时候,比赛看谁先到洛阳城下,石崇的牛在出发几十步之后,便奔如飞禽,王恺的牛使浑身力气也赶不上。王恺每想起这三件事,就扼腕叹息。于是他买通石崇身边的亲信都督和驾车人,问是什么原因。都督说:“豆非常难煮,办法是先将豆煮好,客人来了之后,现做白粥,再将煮好的豆放进去。韭菜饼是将韭菜根捣烂,掺些麦苗做成的。”驾车人说:“牛本来不跑,驾车的时候,将车辕稍微偏一下,牛就跑得快了。”王恺得了秘诀之后,照着去做,在以后的比赛中获得了胜利。石崇知道后,便将告密者杀了。

司马炎是王恺的外甥,在王石二人的斗富争斗中,往往站在王恺这边,想帮他胜过石崇。他送给王恺一棵珊瑚树,高两尺左右,枝叶茂盛纷披,是世间罕有的珍宝。王恺得意洋洋地拿出来让石崇看,石崇瞟了一眼,当即用手中的铁如意把它打了个粉碎。王恺非常心疼,以为石崇妒忌自己的宝贝,声色俱厉地指责石崇。石崇不慌不忙地说:“这没有什么可惜的,我再送你一棵就是了。”于是吩咐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都拿出来,高三四尺,枝条绝世、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和王恺的一样的有一大堆。王恺看了,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怅然若失。

饱暖思淫欲,这些富豪们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吃喝斗富,他们要追求更加糜烂的生活,女色是他们生命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于是蓄妓之风在当时颇为流行,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