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事如神奇女子

第一节 料事如神奇女子

许允的妻子阮氏,相貌丑陋,却德才兼备。她和许允举行婚礼那天,许允不愿意入洞房。这时,许允的一个朋友来访,阮氏就让贴身丫鬟去看看是谁来了。丫鬟回来说:“客人姓桓。”阮氏说:“一定是桓范。好了,不用担心了。桓范肯定会劝说许允入洞房的。”果然,桓范对许允说:“阮家既然敢把相貌丑陋的女儿嫁给你,这女子一定很有才华、很有德行,你应该前去观察观察。”许允觉得有理,点头答应。可是当他进入洞房,抬头看见阮氏,扭头就往外走。阮氏知道如果他这次出去,就不会再回来,便一把拉住他的衣服。许允说:“妇女有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项衡量标准,你占哪一项呢?”阮氏说:“我所缺乏的只是容貌而已。但是,衡量君子的标准有上百条,你占几条呢?”许允说:“我都具备。”阮氏说:“这上百条标准中,第一条便是德,可是你却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是都具备呢?”许允听了,十分羞愧,知道她不是一般的女子。从此以后,对阮氏非常敬重。

魏明帝时,许允出任尚书吏部郎,掌管官员的选拔任用,他所任用的官员多是他的老乡。明帝怀疑他选拔人才不按标准,就派人去抓他,要依法治罪。阮氏光着脚跑出来,交代许允说:“英明的君主可以用道理来说服,却不可以乞求宽恕。”许允点点头。到了明帝面前,明帝非常生气地指责他滥用职权,任用同乡。许允不慌不忙地说:“陛下曾经要臣下推举自己所了解的人才。我的同乡,就是我所了解的人才。您可以考察他们是否称职,如果他们不称职,我甘愿接受惩罚。”于是,明帝派人对许允所任用的官员一一进行考核,结果发现他们都能胜任各自的工作,就把许允放了。许允往外走的时候,明帝注意到许允的衣服又旧又破,不禁脱口而出:“真是清官呀!”命令左右赏赐许允一身新衣服。当许允被带走的时候,全家上下老老小小都号啕大哭,只有阮氏镇定自若,说:“不要担心,许君很快就会回来的。”并吩咐厨房做好粟米粥等着。过了一会儿,许允便回来了。

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曹爽及其同党,攫取曹魏军政大权,这一年成为魏王朝政治分期的分水岭。夏侯玄也因曹爽之事被排抑,心中闷闷不乐,纠结中书令李丰、张皇后的父亲张辑等伺机发动政变,以图除掉司马氏家族。机会终于来了,嘉平六年(254)二月,皇帝要封拜贵人,夏侯玄等想趁司马师上朝之时,操纵禁军杀掉他。不料,宦官告密,夏侯玄、张丰等人被灭门。

许允与夏侯玄、张丰等人关系不错,夏侯玄等人发动事变前曾约定,事成之后,夏侯玄为大将军、许允为太尉,二人共掌朝政。并伪造皇帝的任命诏书,趁天还没亮的时候送到许允府上。许允拿到诏书后,立即将其烧掉,但没有向司马师汇报此事。夏侯玄发动政变失败后,许允也没有主动向司马师说明情况,只是终日惶惶不定。司马师没有拿到许允参与谋反的证据与把柄,这时,恰好河北都督、镇北将军刘静去世,司马师便让许允接替他的职位,企图随后再找借口将他除掉。许允临行前,司马师写信给他说:“你出任河北都督,统领一方军马,责任重大。你家在河北,这次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了。”当时的都督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许允听了,心下非常高兴。回家后,他喜形于色地对阮氏说:“我总算躲过这场灾祸了。”阮氏长叹一口气,说:“灾祸马上就降临,哪里还躲得过呢?”果然,许允还未赴任,便被告发私自挪用官物,被捕入狱,又被流放到乐浪,在流放途中被杀。

许允被杀之后,门生慌慌张张跑去告诉阮氏许允被杀了。当时,阮氏正在织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神色自若,说:“我早已料到了。”许允有两个儿子,许奇与许猛。门生怕牵连孩子,劝阮氏先把孩子藏起来,阮氏说:“这不关孩子们的事。”

后来,阮氏带着两个孩子搬到许允的墓边居住。司马师不愿轻易放过许允的两个儿子,便派钟会借吊唁之名,前去察看这两个孩子的才华如何,如果才华抵得上他们的父亲,就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孩子们把钟会要前来吊唁的消息告诉母亲,阮氏说:“你们虽然都很优秀,但才识有限,坦率地与钟会交谈,不会有事。不要显得特别悲伤,钟会不哭时,你们也就别哭了。不要过多打听国家大事。”许奇和许猛照着母亲的话做了。钟会回去后,一五一十向司马师汇报了情况。司马师以为阮氏及其两个孩子对自己诛杀许允并不知情,就放过了他们。后人称赞阮氏“虽(钟)会之识鉴,而输贤妇之智也”。钟会是以善于品鉴人物而出名的,没想到在阮氏面前,却出现了失误,许奇与许猛也因此而得以保全性命。

曹丕受禅表碑

辛宪英是曹魏时期侍中[1]辛毗的女儿,西晋太常[2]羊耽的妻子,很有才识。当初,曹丕与曹植为太子之位争得不可开交,最终曹丕获胜,被立为太子,他兴奋地抱着辛毗的脖子说:“你知道我心里有多高兴吗?”辛毗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宪英,宪英叹了口气,说:“太子是继承君位、主持国家大政的人。父亲去世才可以继承君位,所以被立为太子应该感到忧伤;主持国家大政,掌管天下百姓的命运,所以应该感到害怕。应该忧伤反而高兴,怎么能够使国祚长久呢?大魏王朝不会兴旺发达了!”

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叡英年早逝,死时儿子曹芳刚刚八岁,曹叡托孤于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命他们辅佐曹芳直至成人。曹爽自以为是曹魏宗室,只给司马懿一个太傅的虚职,自己总揽大权,独断专行。司马懿韬光养晦。正始十年(249)正月的一天,曹爽陪少帝曹芳出洛阳城祭父,司马懿趁机关闭城门,夺取曹爽的军政大权,要挟皇帝杀掉曹爽。曹爽的军事助手司马(官名)鲁芝打算率领大将军府的军队,杀死把守城门的官兵,前去营救曹爽。当时,辛宪英的弟弟辛敞是曹爽的参军,鲁芝要求辛敞和自己一起行动。辛敞非常害怕,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就向姐姐讨主意,说:“天子在城外,太傅却紧闭城门,作为大臣,可以这样做事吗?”宪英说:“天下的事不可预料。不过,依我来看,太傅不得不这样做。明帝临终之前,握住太傅的手,将后事托付给他,先帝的话至今还在朝廷大臣的耳边回响。况且曹爽和太傅同受托孤之命,可是,曹爽却独揽大权,骄横奢侈,对王室来讲,是不忠之臣;从做人的角度来讲,不是君子之行。太傅这次行动只不过是想杀掉曹爽而已。”“太傅这次行动能够成功吗?”“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曹爽不是太傅的对手。”“这样说来,我是不是可以不去赴曹爽之难?”“怎么可以不去呢?恪守职责,是做人的大义。平常人遇到困难,还要伸手帮助,何况他是你的上司呢?为人做事却不能尽忠职守,不是好兆头,不能那样做。再说了,为人而死,为人所任,是关系亲近者的义务,和大家一起去吧。”于是,辛敞和鲁芝等人一同前往。事情平息之后,辛敞感慨地说:“要不是我姐姐,我几乎成了不义之人。”

从此之后,魏王朝的权力便落入了司马氏手中。景元三年(262)的冬天,司马懿已经去世,执掌大权的是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师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准备出兵讨伐蜀汉。辛宪英问侄子羊祜:“钟会为什么率军西行?”羊祜说:“为了消灭蜀汉。”宪英说:“钟会做事放纵恣肆,他不是愿意久居人下之人,恐怕他在攻下蜀汉之后,会有二心。”

钟会出发前,请宪英的儿子羊琇做参军,宪英忧虑地说:“以前我是为国家担忧,现在灾难降临到自己家里了。”坚决要求羊琇辞去参军之职,可是司马师不允。临行前,宪英交代儿子说:“去吧,记住我的话!古时的君子,在家孝敬父母,在外为国尽忠;居于位则恪尽职守,居于义则思其所为,不要让父母担忧。在军旅之中可以使你免于祸难的,只有‘仁’‘恕’二字!”不出宪英所料,钟会攻下成都,果然反叛朝廷,羊琇遵从母亲的告诫,得以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