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本介绍

第一节 文本介绍

相对于汉代及汉代以前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房中术著作是非常丰富的,以专著形式保留下来的有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褚澄的《褚氏遗书》和作者尚待进一步考证的《黄庭经》;以辑本保留下来的有《素女经》(含《玄女经》)《素女方》《玉房秘诀》《玉房指要》和《洞玄子》等,还有许多著作有目无书。

葛洪,字稚川,东晋时期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葛洪自小喜欢神仙导养之法,本族中的一位祖父葛玄,三国吴时得道成仙,自号葛仙公,把自己终身研制的炼丹秘方传给了弟子郑隐。葛洪拜郑隐为师,学得葛玄的炼丹之法。当时的南海太守、上党人鲍玄,精于医学与方术,葛洪又拜鲍玄为师,鲍玄觉得葛洪是个可造就之才,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晚年的葛洪,只想炼丹以求长寿,于是到出产丹药的交趾郡罗浮山上炼丹。葛洪深晓炼丹之术,又兼通医学,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其代表作是流传至今的《抱朴子》内、外篇,这本书因其自号抱朴子而得名,其中内篇主要是讲长生之道,里面有许多关于房中术的论述。另外,根据《隋书·经籍志》和《旧唐书·经籍志》的记载,葛洪还写过专门的房中术著作《玉房秘术》,《新唐书·艺文志》也载有《葛氏房中秘术》一书,可惜的是,这些书都已经亡佚了。现在,我们只能从《抱朴子》内篇中了解他的房中术思想了。

陶弘景像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生活于南朝齐、梁时期。十岁的时候,得到葛洪撰写的《神仙传》一书,爱不释手,昼夜研读,便有志于养生之道。曾官至奉朝请,齐永明十年(492),辞官归隐于句容县之句曲山,常对人说:“这座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方圆一百五十里。汉代的时候咸阳人三茅君得道,掌管此山,所以这座山又叫茅山。”他在山中立馆,自号华阳隐居。陶弘景遍历名山大川,寻访仙药,精通阴阳五行、医术本草,著述颇丰,有《效验方》《太清草木集要》《太清玉石丹药要集》《药总诀》《肘后一百方》《神农本草经集注》《养性延命录》等,大都散佚失传。保存至今的著作中最能体现他养生思想的是《养性延命录》,他搜集上自神农黄帝下至魏晋之际的养生著作,取其精要,删其繁芜,分门别类,编集成书,即《养性延命录》。该书分上、下两卷,上篇分教诫、食诫、杂诫忌禳害祈善三篇;下卷分服气疗病、引导按摩、御女损益三篇,下卷特别是御女损益篇中有许多是房中术的内容。

褚澄,字彦道,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生活于南朝宋、齐年间,出身高门,所往来的都是皇亲国戚,母亲是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吴郡公主,自己娶宋文帝的女儿庐江公主,女儿又嫁给东昏侯萧宝卷,被封为皇后。他一生历官清贵显要,还擅长医术,齐武帝萧道成的爱子豫章王萧嶷在从江陵到建康的路上得病,眼看病情日益加重,萧道成愁容满面,听说褚澄医术高明,就召褚澄来为萧嶷治病,褚澄药到病除。褚澄著有《褚氏杂药方》与《医论》等书,可惜都已亡佚,现存的《褚氏遗书》是唐朝人根据他墓中的石刻整理而成的。该书共分受形、本气、平脉、津润、分体、精血、除疾、审微、辩书、问子十篇,其中受形、精血、问子是有关房中术的论述。

《黄庭经》是我国气功养生学的经典之作,被历代方士称为“学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黄庭经》分《黄庭外景玉经》《黄庭内景玉经》和《黄庭中景玉经》三种,《黄庭中景玉经》晚出,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黄庭内景玉经》与《黄庭外景玉经》的成书时间也不同,《外景经》出于魏晋之际,《黄庭内景玉经》相传为西晋魏妇人华存林从景林真人处取得秘藏草稿撰写而成,经过学者们的考证,《黄庭内景玉经》最晚东晋时期已经成书,经过杨羲、许谧等人的增益而成;此后,《黄庭经》才有内、外之分。《黄庭外景玉经·长生章》与《黄庭内景玉经·琼室章》中都有关于房中术的论述。

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大量的专门的房中术著作。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录有不少房中术的著作,如《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容成经》《元阳子经》《六阴玉女经》等。《隋书·经籍志》医方类中录有《彭祖养性经》一卷、《玉房秘诀》十卷、《黄帝素问女胎》一卷、《素女秘道经》一卷(并《玄女经》)、《素女方》一卷、《郯子说阴阳经》一卷、《序房内秘术》一卷(葛氏撰)、《玉房秘诀》八卷、《徐太山房内秘要》一卷、《新撰玉房秘诀》九卷等房中术专著,另外还有《养生注》十一卷、《养生术》一卷(翟平撰)、《龙树菩提养性方》一卷、《养身经》一卷、《养生要术》一卷、《养生传》二卷、《帝王养生要方》二卷(萧吉撰)、《彭祖养性》一卷等养生著作,里面当有不少的房中术论述;五行类中还录有《阴阳婚嫁书》四卷、《杂阴阳婚嫁书》三卷、《嫁娶阴阳图》二卷、《阴阳嫁娶图》二卷、《嫁娶房内图术》四卷、《六甲贯胎书》一卷、《产乳书》二卷、《产经》一卷、《推产妇何时产法》一卷(王琛撰)、《推产法》一卷、《杂产书》六卷、《生产符仪》一卷、《产图》二卷、《杂产图》四卷等有关婚前性教育、优生优育等方面的专著;医方类中还录有《黄帝养胎经》一卷、《疗妇人产后杂方》三卷等关于保胎、产妇疾病治疗的著作。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房中术的著述是非常丰富的,且涉及面非常广泛。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著作都亡佚了,其中个别著作的部分论述因日本学者丹波康赖所编集的《医心方》而得以保存下来。

丹波康赖是一位具有中国血统的日本医师,他收集了唐代及唐代以前的医学著作几百种之多,挑出这些书中的精要论述,分门别类编集成书,这就是中国和日本医学界的重要医学史料《医心方》。该书从公元982年开始编集,984年完成,历时两年。在这之后的几个世纪中,只有手抄本传世。公元1854年,日本医师多纪元坚以抄本为基础,出版了雕版本。丹波康赖与多纪元坚表现出了日本学者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丹波康赖原封不动地抄录了中国医书中的相关段落,即使明显的讹误、脱文与重出也不加任何改动,每条文字都注明出处,有些地方还有编者的按语;多纪元坚的翻印本也保持了这一风格,所以《医心方》保留了唐代抄本的原始特色。《医心方》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巨著,共分三十卷,其中第二十八卷《房内》是专门的房中术著述汇编,下面分三十个子目。

尽管这样,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房中术的论述仍然散布在这些子目之下,很难了解其全貌。清末民初的学者叶德辉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他发现有五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房中术著作被广为引用,于是他将这五种书从《医心方》中辑录出来,于1914年在《双梅景暗丛书》中发表了这五种书的辑本。这五种书中的四种便是《隋书·经籍志》所录的《素女经》(含《玄女经》)《素女方》《玉房秘诀》《玉房指要》,另外一本是《洞玄子》,这本书《隋书·经籍志》未载,但从其风格和概念来看,属于六朝时期的文献。这五种辑本中,《洞玄子》显得比较完整;《素女经》和《素女方》有少量的缺文;《玉房秘诀》和《玉房指要》则缺文较多,只保留了一小部分。这五种辑本连同上面所介绍的四种专著成为我们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房中术的主要文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