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第观念的反映

第三节 门第观念的反映

魏晋南北朝时期等级森严的门第婚姻,不知打破了多少少男少女的爱情梦想,也不知造成了多少爱情悲剧。《搜神记》中《紫玉的故事》就反映了门第婚姻对青年男女的摧残。故事虽然假托战国时代,但却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北朝女陶俑

战国时代吴国国君夫差的小女儿名叫紫玉,年方十八,才能、相貌都很出众。民间有个男子叫韩重,十九岁,会道家的法术,紫玉非常喜欢他,就私下里送信给他,并承诺要嫁给他。韩重要到河北和山东一带去拜师学艺,临走的时候,嘱托父母到吴王夫差那里为他求婚。他的父母照办了,吴王看到一对民间的夫妇前来求婚,非常恼怒,严厉拒绝。紫玉心情苦闷,忧郁而死,被埋在都城的西门外。三年过后,韩重学艺归来,责问他的父母为什么不为自己去向紫玉求婚,他的父母说:“我们去了,吴王大怒,不答应这门婚事。紫玉忧郁而死,已经埋葬了。”

韩重听了失声痛哭,准备了祭品到紫玉坟前祭奠。紫玉的灵魂从墓中出来,看见韩重在坟前哭泣,对他说:“你走了以后,托付双亲到我父王那里求亲,原以为一定可以如愿,没有想到事与愿违,我又死亡。如何是好?”说完,头偏向左边唱起歌来:

南山之上有只乌鸦,北山之上猎人张网。乌鸦已经高飞而去,空张罗网无可奈何!我一心想要嫁给韩君,怎奈谗言太多。悲伤气结生疾病,黄泉地下把命丧。命运如此不幸,天大冤屈怎能比?

百鸟之王,名叫凤凰。一日失去雄鸟,三年一直感伤。虽然飞鸟众多,找个配偶不易。所以显现我的容貌,来和你相会。身虽远,心相近,怎能一刻把你忘!

唱完,掩面抽泣起来,并邀请韩重到墓中小坐。韩重说:“我们已经生死相隔,和你一起回墓恐怕不合适,所以不敢答应你的要求。”紫玉说:“生死相隔,我也知道。不过今天和你分别后,以后永远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了,你是害怕我是鬼而对你有什么不利吗?我诚心相邀,难道你不信任我吗?”韩重听了,被她的真诚感动,就随她到墓中。紫玉摆设酒席款待他,留他住了三天三夜。韩重临走时,紫玉拿了一颗一寸大小的明珠送给他作为纪念,说:“我的名节已经毁坏,也断绝了和你做夫妻的梦想。你要根据季节的变化爱护身体,如果到了我家,就把这些事情告诉我的父王。”

韩重出来之后,就去了吴王的宫中,将事情一五一十讲了一遍,吴王听了勃然大怒,说:“我的女儿已经死了,你还造谣玷污她的灵魂。这颗明珠分明是你盗墓所得,还要假托鬼神来欺骗我。”下令左右把韩重抓起来,韩重急忙往外跑,到紫玉墓前,诉说了见吴王的经过。紫玉说:“不要担心,我今天就回去向父王解释清楚。”吴王正在梳理发髻,忽然看见女儿站在面前,非常吃惊,悲喜交加。问道:“你怎么又活了呢?”紫玉跪下说:“以前书生韩重来向我求婚,父王您不答应。紫玉名声毁坏,情断义绝,忧郁而死。现在,韩重从远方回来,听说我死了,就带着祭品到墓前吊祭。我感于他的一片深情,就出来和他相见,并送给他一颗明珠。并不是他盗墓所得,希望父王不要治他的罪。”吴王夫人听说女儿回来了,跑出来拥抱女儿,却见一缕轻烟飘出门外,紫玉不见了。

尽管门第婚姻有种种违背人性的弊端,但高门贵族所享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伴之而来的丰厚的经济利益,使得人们仍然趋之若鹜。有的家族甚至编造一些神灵怪异的故事,假托自己是名门之后,从而使家族的历史蒙上一层神秘、高贵的面纱,一如帝王出世总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一样。《搜神记》中《卢充幽婚》便是一则这样的故事。魏晋时期,范阳卢氏是“四海大姓”之一,与“王谢”齐名,世称“崔卢王谢”。就是这样一个名门望族,也将自己家族的姻亲关系追溯到汉代的崔少府。

卢充,幽州范阳郡(今河北涿县)人。西边距其家三十里有一座崔少府的墓。卢充二十岁那年在冬至前一天离家到西边去打猎玩耍,看见一只麞子,他便弯弓搭箭,“嗖”的一声,麞子应声倒地。可是,麞子很快又站起身来,往前跑去,卢充跟在后面追,不知不觉追出了好远。忽然看见路北一里外有一座大宅院,四周都是高门楼的大瓦房,好像是官家的府邸,麞子也忽然不见了。只听府门口的把门官高声叫道:“客人到——”卢充奇怪地问:“这是哪家的府邸?”门官答道:“少府家的府邸。”卢充下意识地低头看看自己的衣服,说:“我衣着破旧,怎么能够见少府?”这时,旁边一人提来一个包袱说:“这是一身新衣服,少府君送给你的。”卢充换了衣服,跟着仆人去见少府。卢充上前报上姓名,少府设宴款待,酒过数巡,菜上几道,少府放下酒杯,对卢充说:“你的父亲不嫌弃我家门第低贱,最近得到他的来信,为你向小女求婚,所以今天迎接你到府中来。”然后拿出书信让卢充看。父亲去世的时候,卢充虽小,但已经认得父亲的笔迹。他接过书信,见果然是父亲手笔,对这桩婚事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少府立即吩咐丫鬟说:“卢公子已经来了,可以让小姐梳妆打扮了。”接着又对卢充说:“卢公子可到东厢房稍事休息。”

魏晋猎人壁画

黄昏时分,里面人报告说小姐已经装扮好了。卢充也从东厢房中出来,小姐已经下车,两人站在各自的席位上,相对行礼拜天地。宴请三天过后,崔少府对卢充说:“你可以回去了,我女儿已经有怀孕的迹象,如果生个男孩,一定送还给你,不必有什么顾虑;如果生个女孩,我们就留下来自己抚养。”吩咐外面备车送客。卢充告辞,崔少府送到中门,握着卢充的手,伤心得掉下泪来。卢充出门,看见一辆小牛车,赶车人穿着黑衣服,又看见自己来时所穿的衣服与所带的弓箭还放在门外。卢充上车后,车走得飞快,风驰电掣,一会儿工夫,便到了家。家里人数日不见卢充,甚是着急,卢充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与家人两相对质,才知道崔少府是个已经去世的人,自己是进了他的坟墓。

一眨眼,四年过去了。三月三日这一天,卢充到河边去游玩,忽然看见水里漂来两辆小牛车,车靠了岸,卢充上前把车的后门打开,看见崔少府的女儿和一个三岁的男孩坐在车里,卢充见了非常高兴,想去拉少府女儿的手,少府女儿指着后边那辆车子说:“府君要见你。”卢充就先去拜见少府,问候了一番,少府女儿抱起那个男孩交给卢充,又送给他一只金碗,并赠诗一首。

卢充接过孩子、金碗和诗,那两辆车突然不见了。卢充抱着小孩回来,在座的人都认为是鬼怪,用唾沫远远地吐那男孩,可是小孩原形不变。他们就问男孩说:“谁是你的父亲?”男孩立刻扑到卢充的怀里。这个小孩长大以后成了有用的人才,历任郡守、二千石官。他的子孙也世代为官。后代中有个叫卢植的,闻名天下。

文学,承载着现实,也承载着梦想。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婚恋状态。他们生活贫困,娶不起媳妇,比起妻妾成群的官僚贵族,他们显得寒酸;但他们勤劳、善良,有真挚的感情,这些美德往往能够感动天帝或神灵,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天帝或神灵的帮助也许永远只能存在于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之中,却也反映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表达了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坚定信心。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儒家的核心思想在劳动人民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荒淫与无耻,宋康王为了满足自己的色欲,竟生生地拆散韩凭夫妇;也让我们看到了上流社会的虚伪与无情,范阳卢氏这样显赫的家族也要假托幽婚,给自己的家族戴上神秘的光环;紫玉的父亲为了维护婚姻的门第性,竟然无视女儿的感情,不惜牺牲女儿的性命。穷困与荒淫、真诚与无情、现实与梦想,生活中的诸多两极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在这幅画卷面前沉思的人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