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细胞染色体所载的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小儿生长发育的“轨道”或特征、潜力、趋向。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影响深远,如皮肤、头发的颜色、面型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对传染病的易感性等。在异常情况下,严重影响生长的遗传代谢缺陷病、内分泌障碍、染色体畸形等,更与遗传直接有关。虽然大多数遗传性疾病在婴幼儿期就有所表现并被诊断和治疗,但也有一些罕见病常常在幼儿期甚至更晚的时候才能被确诊。

二、环境因素

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有营养、疾病、家庭、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等。

1.营养 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素供给。当营养素供给比例恰当,加之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使生长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严重的营养不良或营养素缺乏不仅影响体格生长,甚至造成免疫低下,严重时还影响脑的发育。

2.疾病 疾病对生长发育的阻扰作用十分明显。急性感染常使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则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发育;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可造成生长迟缓。此外,疾病时一些药物的治疗也可能造成后遗症和并发症,甚至影响儿童一生的健康。

3.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保证儿童健康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和睦,亲子关系融洽,居住条件舒适,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护理、良好教养、体育锻炼等都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因素。

4.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如远离战争、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水源清洁、无噪声、无噪光、居住地无污染、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等也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引起高度关注,各种环境污染,例如铅污染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

综上所述,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这种潜力从受精卵开始就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与调节,表现出个人的生长发育模式。因此,生长发育水平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章小结

本章阐述的基本问题有:

○1.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2.学前儿童保健的重点。

○3.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基本特点

学龄前期儿童智力发展快、独立活动范围大,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学龄前期儿童的教育非常重要,应注意培养其学习习惯、想象与思维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通过游戏、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和与人交往。每年应进行1~2次体格检查,进行视力、龋齿、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病的筛查与矫治。保证充足营养,预防溺水、外伤、误服药物以及食物中毒等损伤。

学龄前儿童虽然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所以还是比较容易罹患各种疾病,而且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参与集体生活后容易有交叉感染,因此预防各种疾病仍是重点。

思考与探索

收集幼儿园内患急性、慢性疾病小朋友的资料,统计分析每年幼儿常见疾病的患病状况,并建立慢性疾病患儿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