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
案例
鹏鹏的爷爷逢人就夸耀,6岁的小孙子晚上睡得香,打呼噜比大人还响,简直就是个小雷公。细心的奶奶却觉得不对,鹏鹏睡觉时好像经常透不过气来,呼噜打到一半,会突然没了声音,好一会儿才继续鼾声大作。一家人带着鹏鹏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孩子是患了“腺样体肥大”的疾病,最后通过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才治愈了鹏鹏小小年纪打鼾的毛病。
分析:其实,鹏鹏所患的“腺样体肥大”在我国1~10岁儿童中的发生率为4%~5%。小胖墩和反复感冒的孩子是患病主要人群。
一、病因
本病的罪魁祸首是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常见原因为上呼吸道炎症,如急慢性鼻炎、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等反复发作,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导致鼻阻塞加重,阻碍了鼻腔引流,这些未能及时引流排除的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面鼻咽顶上的一团淋巴组织,它和扁桃体一样,肩负着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也守着鼻腔、咽腔的通气门户。如果小儿经常感冒,或太胖、过早发育,都可令两者发生增生而变得肥大,一旦这两道门关得太紧,过度肥大堵塞呼吸通道,就会影响孩子睡眠时正常呼吸,严重者可以因气道阻塞严重而导致睡眠中呼吸停顿。由于儿童发育需要大量的氧分,而打鼾造成呼吸停顿会使孩子在睡眠中严重缺氧,直接导致脑部发育的供氧不足,引起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不但影响孩子的身高、身体抵抗力下降,还将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智力。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儿童鼻咽腔狭小,如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耳、鼻、咽、喉等处症状。
(1)耳部症状:咽鼓管咽口受阻,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鸣。
(2)鼻部症状:由于呼吸不畅,孩子张口呼吸,长期张嘴呼吸而非正常的鼻腔呼吸,难以对空气进行加温、过滤,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严重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
(3)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因分泌物向下流并刺激呼吸道黏膜,常引起夜间阵咳,易并发气管炎。
(4)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期张口呼吸,可能造成患儿脸部畸形发育,如面颌骨发育发生障碍,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上唇短厚翘起,鼻中隔偏曲,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等,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2.全身症状 患儿表现为厌食,呕吐、消化不良,继而营养不良。因呼吸不畅,肺扩张不足,可导致胸廓畸形。由于频繁出现呼吸中断,夜间呼吸不畅,会使儿童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生长发育障碍,家长可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情绪多变、头痛、头晕、夜惊、磨牙、盗汗、尿床等症状。
腺样体肥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鼾声过大和睡眠时憋气为两大主要症状,睡眠时张口呼吸、汗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学习困难等也是常见的症状。
三、检查诊断
检查和诊断应该交由专科医生进行,主要诊断依据有以下几点。
(1)患儿张口呼吸,有时可见典型的“腺样体面容”。
(2)口咽检查见硬腭高而窄,咽后壁见黏性分泌物从鼻咽部流下,多伴有腭扁桃体肥大。
(3)前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内有大量的分泌物,黏膜肿胀。
(4)纤维鼻咽镜检查在鼻咽顶部和后壁可见表面有纵行裂隙的分叶状淋巴组织,像半个剥了皮的小橘子。常常堵塞后鼻孔2/3以上。这是目前腺样体检查的最常用方法。
(5)鼻咽侧位片测量:可测量鼻咽气道的阻塞程度。
(6)触诊:用手指作鼻咽触诊,在鼻咽顶及后壁可扪及柔软块状物。
(7)CT:CT轴位像可见鼻咽气腔变形变窄,后壁软组织增厚,密度均匀。
四、治疗
1.保守治疗 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腺样体将逐渐萎缩,病情可能得到缓解或症状完全消失。
2.药物医疗 有的患儿常常伴有鼻炎、鼻窦炎,经过恰当的治疗鼻腔通气好转,临床症状可以减轻。
3.手术治疗 如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切除腺样体,手术常同扁桃体切除术一并进行,如果扁桃体不大且很少发炎则可单独行腺样体切除。
五、疾病预防
(1)对腺样体肥大不能轻视,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当孩子有听力不好或经常鼻塞、流鼻涕时,要想到可能不仅仅是耳朵或鼻子的病,还要检查是否有腺样体肥大。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感冒等情况。尤其是在2~10岁期间,应注意预防,如尽量避免小孩长期感冒、流鼻涕、鼻塞、咳嗽、搓鼻子、揉眼睛、打喷嚏等症状,如果还伴有听力不好、明显打鼾等症状,则应去医院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