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异常
案例
幼小班的储老师发现皓皓最近出现了一些很奇特的动作:没事经常啃咬手指甲,午睡时会咬被角,有时甚至会悄悄地捡食墙灰和纸屑。面对皓皓的行为,储老师有点犯愁了,这到底是孩子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呢,还是民间传说的“孩子肚子里有蛔虫呢”。于是,储老师建议妈妈带皓皓去医院看一下,经过了医生的一番专业检查,终于确诊了皓皓是微量元素锌缺乏。
锌缺乏症
锌缺乏症是人体内长期缺乏微量元素锌所引起的,锌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体200多种代谢酶及辅助酶的组成物质,在核酸与蛋白质的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殖器官、皮肤、胃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
一、病因
1.摄入不足 年长儿多因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而造成锌摄入不足。
2.各种疾病影响锌的吸收和利用 消化道疾病、脂肪泻、慢性肾病等可使体内锌大量丢失,恶性肿瘤也可使锌含量下降,某些先天性锌吸收缺陷的遗传病(如肠病性肢端皮炎)可使锌吸收障碍。
二、临床表现
儿童以慢性长期锌缺乏为多见。首先表现为食欲不振、味觉异常、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有些患儿还有异食癖。体格检查还可以发现患儿生长停滞、身材矮小、性发育延迟、皮肤发炎尤其是皮肤黏膜交界处及指端常有经久不愈的皮炎。部分患儿可有脱发或头发枯黄、容易并发感染性疾病、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患儿长期缺锌还可使智能发育迟缓。
三、实验室检查
测定血清锌有助于了解小儿目前的锌营养状况。小儿血浆(或血清)锌的正常值(原子吸收光谱)为13.94±2.05μmol/L或911.4±134.3μg/L,最低限为11.5μmol/L或750μg/L。测定头发锌含量时,因发锌波动大,头发污染不易清除,常不能准确地反映目前的锌营养状况。
四、诊断
根据缺锌的饮食史、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能确诊。对于疑似锌缺乏的可采用补锌试验,治疗后症状消失,生长发育加快,血清锌上升,即可确诊。
五、治疗
确诊为锌缺乏症后可根据缺乏程度给予锌剂治疗。补充锌元素量为每天0.6~1.5mg/kg,若膳食中动物性食物含量低,胃肠道吸收差,可酌情加量,疗程一般为1~2个月。
六、预防
应培养儿童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保证膳食平衡,多吃含锌量丰富的红色瘦肉等。
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人体长期缺乏微量元素碘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儿童缺碘可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严重的体格生长迟滞和智能发育障碍。
一、病因
人体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碘,海产品中含碘量非常丰富,人体可以通过吃海产品而摄入碘。内陆山区因远离海洋,日常食物中的碘含量都偏少,因此容易发生碘缺乏病。在沿海地区,如果儿童因为偏食、挑食等原因造成碘摄入不足,也可引起体内碘缺乏。
碘被摄入人体后,可以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甲状腺素对儿童的体格生长和脑发育特别重要,因此碘缺乏对于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危害极大。
二、临床表现
婴幼儿碘缺乏可发生地方性克汀病和亚克汀病,而学龄期儿童则以甲状腺肿为主。地方性克汀病可有两种临床表现:一种以脑损害、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智力低下、痉挛性瘫痪、共济失调,可有听力障碍、聋哑、斜视等,甲状腺功能正常或略低,体格生长影响少,身材正常;另一种以黏液性水肿为主,身材矮小、腹部膨隆、皮肤干燥粗厚、性发育迟缓、黏液性水肿、智力低下。这两种表现可互相交叉重叠,约有1/4患儿可伴有甲状腺肿。亚克汀病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落后可缓慢出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清T3、T4、TSH测定 血清甲状腺素减少,血清总T3、T4和游离T3、T4降低,而TSH升高。
2.尿碘测定 尿碘测定是判断个体或群体碘营养状况的一项简便而又有效的方法。尿碘中位数值低于100μg/L意味着碘摄入不足,50~99μg/L为轻度缺碘,20~49μg/L为中度缺碘,<20μg/L为重度缺碘。
四、诊断
(1)小儿出生、居住于低碘地区或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流行地区,或膳食调查发现有碘摄入缺乏者。
(2)有智能发育障碍、体格发育落后等上述临床表现。
(3)血清甲状腺素和尿碘异常。
五、治疗
1.碘剂 主要用于缺碘所引起的弥漫型重度甲状腺肿大且病程短者。复方碘溶液每日1~2滴(约含碘3.5mg),或碘化钾(钠)每日10~15mg,连服两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停药3个月,反复治疗1年。长期大量服用碘剂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生。
2.甲状腺素制剂 用药量应根据甲状腺功能及临床表现进行适当调整,应使TSH浓度正常,血T4值正常或偏高。
六、预防
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症最有效的措施。
(1)注意多吃含碘丰富的自然食物,如海带、紫菜、鲜海鱼、干贝、淡菜、海蜇等。
(2)缺碘地区长期食碘盐。
(3)食用一些其他碘强化食物。
铅 中 毒
微量元素铅存在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各个角落,铅中毒对儿童产生多器官、多系统、全身性和终生不可逆的损伤,特别是对儿童神经系统的损伤会导致儿童智力发育障碍。
一、病因
很多产品中都含有铅,如油漆、电池、塑料产品、玩具、化妆品等,而一些传统食品如松花蛋、爆米花在制作过程中也受到了明显的铅污染。一些工厂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使铅尘散落附近地区而造成铅污染。
无论是通过呼吸道还是消化道,儿童均较成人更容易吸收较多的铅。儿童胃排空较成人快,对铅的吸收率会大幅度增加,可高达42%~53%。儿童有较多的手-口行为,这大大增加了儿童铅摄入的概率。由于铅多积聚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大气中,而此处正好是儿童的呼吸带,因此儿童从呼吸道吸入较成人多的铅。另外,儿童对铅的排泄也较成人少。
二、临床表现
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神经系统 可出现疲劳、失眠、烦躁、头痛以及多动等症状。若一次或短期内摄入大量的铅化合物时,可出现急性中毒的症状,如神情呆滞、厌食、呕吐、腹痛、腹泻、谵妄、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者出现癫
或死亡。慢性铅中毒时症状不典型,有好动、运动失调、反应迟钝、智力发育落后等。
2.造血系统 可诱发贫血,并随着铅中毒程度的加重而贫血加重。
3.心血管系统 在因铅中毒死亡的儿童中发现有心肌变性,还可引起高血压与心律失常。
4.消化系统 铅增高可引起腹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紊乱。急性铅中毒时可致肝脏解毒功能受损,出现病变。
5.泌尿生殖系统 长期接触铅者可致慢性肾炎,晚期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
6.免疫系统 铅中毒使儿童抵抗力降低,常引起呼吸道、肠道的反复感染。
7.骨骼系统 体内铅大部分沉积在骨骼中,引起骨代谢紊乱,发生骨质疏松。
三、实验室检查
血铅测定是评价小儿是否铅中毒的金标准。发铅水平的结果并不可靠,因为头发容易受外界环境污染。X线荧光测定能直接并且非侵入性测定骨铅的含量。
四、诊断
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指出,血铅水平超过或等于100μg/L,无论是否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血液生化变化,即可诊断为铅中毒。在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已将儿童血铅相对安全的标准定为低于50μg/L。
我国铅中毒和高铅血症的分级如下:
1.高铅血症 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为100~199μg/L。
2.铅中毒 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200μg/L;并依据血铅水平分为轻、中、重度铅中毒。
(1)轻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200~249μg/L。
(2)中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250~449μg/L。
(3)重度铅中毒: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450μg/L。
五、治疗
由于骨铅的释放缓慢,即使使用药物也很难完全驱除。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预防患儿进一步摄入铅。
1.确认和消除环境中的铅暴露源 通过健康访谈,了解患儿所处环境中是否有铅暴露。
2.行为矫治 减少非营养性的手-口行为,如咬指甲、经常将手或异物放入口中等。
3.药物治疗 对于铅中毒患儿来说,药物的驱铅治疗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并阻止铅性脑病对患儿生命的威胁。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二硫琥珀酸(DSMA)、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二巯丙醇(BAL)和青霉胺,其中DSMA和青霉胺可以口服,EDTA和BAL只能胃肠外给予。可根据铅中毒的严重程度、药物的效应和给予方式选择不同的药物。
由于铅和其他元素之间存在着竞争,因此还需要给患儿提供营养丰富的健康饮食,如富含钙的奶制品和富含铁的瘦肉等。由于维生素D能帮助钙吸收,维生素C能促进铁吸收,因此每天还应当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C。
六、预防
(1)培养儿童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特别应注意在进食前一定要洗手。
(2)给儿童勤剪指甲,以去除隐匿在指甲缝中的铅尘。
(3)经常用湿拖布拖地板,用湿抹布擦桌面和窗台。
(4)购买玩具和学习用品时一定要确认是无铅产品,并且经常清洗玩具和其他儿童用品。
(5)不要带儿童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铅作业工厂、蓄电池厂、含铅汽油加油站附近玩耍。
(6)直接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家长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
(7)以煤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多开窗通风。
(8)儿童应少食含铅量较高的食物,如松花蛋、爆米花等。
(9)使用含铅的自来水管道的地区,每日早上用自来水时,应将水龙头打开放水3~5分钟,尽量将可能遭到铅污染的水放掉。
(10)儿童应定时进食,因为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可成倍增加。
(11)保证儿童的日常膳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锌等。
本章小结
本章阐述的基本问题有:
○1.幼儿常见营养性疾病的种类和基本概念。
○2.幼儿常见营养性疾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诊断标准。
○3.幼儿常见营养性疾病的治疗原则、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基本要点
本章在介绍幼儿常见营养性疾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幼儿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肥胖症、锌缺乏症、碘缺乏症和铅中毒的具体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重点强调了对各种营养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早期发现营养性疾病可明显减少疾病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影响,而这些疾病的康复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和家长、老师的精心护理,因此本章节内容旨在帮助广大托幼机构的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尽早识别幼儿的一些异常营养状况,提醒家长及时带幼儿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并配合医生和家长做好必要的护理工作和防治措施,以使幼儿的体格能健康、快速地成长。
思考与探索
1.幼儿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包括哪些?主要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2.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3.儿童肥胖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诊断标准是什么?对于肥胖症的儿童应该如何进行全面的干预和治疗?
4.铅中毒对幼儿身体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帮助幼儿预防铅中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