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肺  炎

第五节 肺  炎

案例

幼儿园小班的天天已经有3周没来幼儿园了。于老师给天天的妈妈打了电话,天天妈妈告诉于老师,天天住院了。当时天天出现了咳嗽和发热现象,去医院看过后,烧退了,天天妈妈认为吃西药不好,就没再给天天吃药,3天后天天再次发热,咳嗽加重,到医院拍了胸片被诊断为肺炎,第二天再拍胸片有了胸腔积液,已经住院近3周了才出院,先休息2天再去幼儿园。

分析:天天妈妈因未按疗程吃药,使得天天由上支气管炎转为了肺炎,若及早遵医嘱孩子就不会受罪了。幼教老师需了解肺炎的预防和护理,以方便教授给家长

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异物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啰音。重症患者可累及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及中毒性肠麻痹等。

肺炎为婴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威胁小儿健康,被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防治之一,故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一、分类

无统一分类,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分类法。

1.病理分类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2.病因分类

(1)病毒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占首位,而后是腺病毒。

(2)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军团菌等。

(3)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所致。

(4)衣原体肺炎:由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以前两者多见。

(5)原虫性肺炎:卡氏肺囊虫(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免疫缺陷病的幼儿为易感人群。

(6)真菌性肺炎:由白色念珠菌、肺曲菌、组织胞浆菌、毛霉菌、球孢子菌等引起的肺炎,多见于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幼儿。

(7)非感染病因引起的肺炎:如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 ①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②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③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

4.病情分类 ①轻症: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仅轻微受累,无全身中毒症状;②重症: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出现其他系统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

5.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 ①典型性肺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肺炎;②非典型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病毒性肺炎等。2002年冬季和2003年春季在我国发生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以肺间质病变为主,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儿童患者临床表现较成人轻,病死率亦较低。还有近年来发生的禽流感病毒所致的肺炎。

6.发生肺炎的地区分类 ①社区获得性肺炎,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院外或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②院内获得性肺炎,指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

临床上如果病原体明确,则按病因分类有助于指导治疗,否则按病理或其他方法分类。下面着重介绍支气管肺炎和几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二、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微生物增多,易发生肺炎。此外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均易发生本病。

(一)病因

最常见为细菌或病毒,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加趋势。

(二)临床表现

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

1.主要症状 ①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②咳嗽:较频繁,在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③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④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2.体征 ①呼吸增快:40~80次/分,并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②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病儿可无发绀。③肺部啰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肺部叩诊多正常。

3.重症肺炎的表现 重症肺炎由于严重的缺氧及毒血症,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功能障碍。除常见临床症状外,出现以下所述症状之一即尽快送医就诊。

(1)循环系统:可发生心肌炎、心力衰竭。体征包括:①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②心率突然>180次/分。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3项不能用发热、肺炎本身和其他合并症解释者。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备前5项即可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2)神经系统:在确认肺炎后出现下列症状与体征者,可考虑为中毒性脑病:①烦躁、嗜睡,眼球上窜、凝视;②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③昏睡、昏迷、惊厥;④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⑤呼吸节律不整;⑥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其他均正常。在肺炎的基础上,除外高热惊厥、低血糖、低血钙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如有①~②项提示脑水肿,伴其他一项以上者可确诊。

(3)消化系统:一般为食欲减退、呕吐和腹泻。重症时可有咖啡样呕吐物,听诊时无肠鸣音。

(三)诊断

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比较简单,一般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的症状,肺部听到中、细湿啰音或胸部X线检查有肺炎的改变均可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四)治疗

采用综合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1.一般治疗及护理 室内空气要流通,以温度18~20℃、湿度60%为宜。注意多喝水,勤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

2.抗感染治疗

(1)抗生素治疗:明确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原则:①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②选用的药物在肺组织中应有较高的浓度;③早期用药;④联合用药;⑤足量、足疗程。

(2)抗病毒治疗:①利巴韦林(病毒唑);②α-干扰素。根据病程确定用药时间。

3.对症治疗

(1)有缺氧表现,可给予氧疗。

(2)气道管理: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吸痰,通过气道的湿化、雾化吸入等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

(3)腹胀的治疗:低钾血症者,应补充钾盐。中毒性肠麻痹时,应禁食和胃肠减压。

(4)其他:高热患儿可用物理降温,如35%酒精擦浴;冷敷,冰袋放在腋窝、腹股沟及头部;口服退热药等。若伴烦躁不安可给予镇静类药物。

三、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一)病毒性肺炎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简称合胞病毒(RSV)肺炎,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肺炎。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尤多见于1岁以内小儿。临床上轻症患者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不重;中、重症者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绀、鼻扇及三凹征。X线表现为两肺可见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儿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

2.腺病毒肺炎 为腺病毒(ADV)感染所致。本病多见于6个月~2岁小儿,冬春季节多发。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高热持续时间长、中毒症状重、啰音出现较晚、X线改变较肺部体征出现早,易合并心肌炎和多器官衰竭。症状表现为:①发热:可达39℃以上,呈稽留高热或弛张热,热程长,可持续2~3周;②中毒症状重:面色苍白或发灰,精神不振,嗜睡与烦躁交替;③呼吸道症状:咳嗽频繁,呈阵发性喘憋,轻重不等的呼吸困难和发绀;④消化系统症状:腹泻、呕吐和消化道出血;⑤可因脑水肿而致嗜睡、昏迷或惊厥发作。体格检查发现:①肺部啰音出现较迟,多于高热3~7天后才出现,肺部病变融合时可出现实变体征;②肝脾增大;③麻疹样皮疹;④出现心率加速、心音低钝等心肌炎表现;亦可有脑膜刺激征等中枢神经系统体征。X线特点:①肺部X线改变较肺部啰音出现早,故强调早期摄片;②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甚至一个大叶;③病灶吸收较慢,需数周或数月。ADV肺炎易继发细菌感染。

(二)细菌性肺炎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由呼吸道入侵或经血行播散入肺。新生儿、婴幼儿发病率高,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致耐药性金葡菌株明显增加,加上小儿免疫功能低下,故易发生。由于病变发展迅速,组织破坏严重,故易形成肺脓肿、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并可引起败血症及其他器官的迁徙性化脓灶,如化脓性心包炎、脑膜炎、肝脓肿、皮肤脓肿、骨髓炎和关节炎。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情严重、进展快,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热多呈弛张热型,患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咳嗽、呻吟,呼吸浅快和发绀;重症者可发生休克;消化系统症状有呕吐、腹泻和腹胀。肺部体征出现较早,两肺有散在中、细湿啰音,发生脓胸、脓气胸和皮下气肿时则有相应体征。发生纵隔气肿时呼吸困难加重。可有各种类型皮疹,如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等。

2.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目前有增多趋势,病原菌以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杆菌为多,伴有免疫缺陷者常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病情较重,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大多先有数日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情呈亚急性,但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发热、精神萎靡、嗜睡、咳嗽、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病重者甚至休克。肺部听诊可听到湿啰音,病变融合有实变体征。

3.其他微生物所致肺炎

(1)肺炎支原体肺炎:学龄儿童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亦不少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时可达30%。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起病缓慢,潜伏期2~3周,病初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2~3天后出现发热,体温常达39℃左右,可持续1~3周,可伴有咽痛和肌肉酸痛。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一般于病后2~3天开始,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黏稠痰液,偶带血丝,可持续1~4周。肺部体征多不明显,甚至全无。体征与剧咳及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为本病特点之一。部分患儿可有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肾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肺外表现。X线检查是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体征轻而X线改变明显是它的又一特点。

(2)衣原体肺炎:主要是由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①多见于学龄儿童;②大部分为轻症,发病常隐匿;③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咽痛、声音嘶哑;④呼吸系统最多见的症状是咳嗽,1~2周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消退而咳嗽逐渐加重,并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征象,如未经有效治疗,则咳嗽可持续1~2个月或更长;⑤肺部偶闻及干、湿啰音或哮鸣音;⑥X线可见到肺炎病灶,多为单侧下叶浸润,也可为广泛单侧或双侧性病灶。

上述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其治疗原则同支气管肺炎。

四、护理

(1)让孩子卧床休息,避免过多哭闹,减少耗氧量,从而减轻心肺负担。

(2)患病期间,患儿胃口下降,不强迫他进食,根据孩子的胃口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特别要避免因为进食引起呛咳而加重呼吸困难。鼓励孩子多喝水,尤其是在发热期间,以弥补因高热而丢失的水分,同时也可以使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3)喘憋严重的孩子可以取半卧位或上半身抬高,以减轻呼吸困难。患儿可采取侧卧位,将头转向一侧,有利于痰液排出;也可每隔半小时给患儿翻身拍背一次,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肺炎淤血,促进痰液排出,有利于康复。

(4)卧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清洁,温度适宜,并保持一定的湿度,最好室温维持在18~22℃,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洒水等)。

(5)及时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及鼻痂,鼓励孩子咳出痰液,保持孩子呼吸道畅通。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将患儿抱起,轻轻拍打背部,使痰液容易咳出。

(6)肺炎痊愈后,适当给孩子增加高营养食物,以弥补患病期间的营养损失。

本章小结

本章阐述的基本问题有: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和护理方法。

○2.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表现、分级方法、治疗及护理方法。

○3.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防和护理。

○4.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分级、治疗目标、如何预防复发及教育管理。

○5.肺炎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几种病原体肺炎的特点以及肺炎的护理方法。

基本要点

幼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病毒和(或)细菌引起,临床症状根据疾病种类不同而各有特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全身症状为主,急性感染性喉炎有发热、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喉鸣等典型的临床症状,急性支气管炎则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支气管哮喘以阵发性咳嗽和喘憋为主要临床症状,肺炎的临床症状较重包括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等,其中肺炎的诊断以X线检查为准。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包括对症处理及药物应用,其中抗生素应用需足量足疗程。呼吸系统疾病易引发呼吸困难,且可能是一些重症疾病的前兆,出现以下症状时需及时送医,常见的包括高热伴发皮疹,热性惊厥,呼吸时伴有喉鸣,哮喘发作,腹胀,心率增快超过160次/分钟等。对患儿的护理包括多休息、多饮水、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卧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合适的湿度,不逼迫患儿进食和饮水,呼吸道隔离,保持口腔和呼吸道通畅,遵医嘱,足量足疗程应用抗生素;预防包括均衡营养,良好的进食和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对于过敏体质的幼儿,应避免接触过敏源,尤其是哮喘患儿,对家长普及哮喘防治教育以达到良好控制哮喘的目的。

思考与探索

1.收集幼儿园内“感冒”小朋友的临床症状,以掌握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常见临床症状,并与家长交流生病期间的一些护理方法,教授家长常见的预防措施。

2.调查幼儿园内有多少个小朋友已经被诊断哮喘,建立哮喘小朋友档案,向家长普及哮喘防治教育,向专科医生寻求专业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