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 套 叠
案例
一天下午婷婷在幼儿园开始叫肚子痛,但隔一会儿又会和小朋友玩耍一下,但不久又开始叫唤。这是怎么了?
肠套叠是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肠梗阻(图5-4),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婴儿最为多见,男孩多见,尤其是健康肥胖儿。

图5-4 肠套叠示意
一、病因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婴幼儿肠套叠几乎均为原发性,大多认为可因婴幼儿回盲部肠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继发性肠套叠多因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肠道肿瘤、肠道畸形,或翻入肠腔内,或牵引肠壁等引起。
二、临床表现
1.腹痛 急性肠套叠者呈突然发作、剧烈及阵发性肠绞痛。婴幼儿因无法表达多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拒食及出汗,持续数分钟后全身松弛,安静或入睡,间歇10~20分钟以后再次发作,如此反复。
2.呕吐 腹痛发作后不久即可发生呕吐,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可含胆汁,晚期吐粪便样液体(表明有肠管梗阻)。
3.血便 发病开始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随之少或无便。发病8~12小时后可出现暗红色果酱样黏液血便,这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另外,一部分患儿也会仅在直肠指检时才会发现血便。
4.腹部肿块 在疾病早期,腹部柔软不胀,于右上腹肋缘下或脐上多可触及肿物,呈腊肠样,有弹性可活动。晚期病例,若发生肠坏死或腹膜炎,可出现腹胀、腹水、腹肌紧张和压痛,此时不易扪及肿块。
5.全身情况 患儿在早期一般情况尚好,体温正常,无全身中毒症状。随着病程延长,精神渐差,继而面色苍白、嗜睡;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常有严重脱水、高热、昏睡、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慢性肠套叠的患儿一般情况尚佳,症状多是以腹痛为主,多无中毒高热、脱水和休克。
三、辅助检查
1.B超 腹部横断扫描示同心圆影,纵断扫描示套筒影或双管影即可诊断肠套叠。但如无以上典型的B超表现,也不能完全排除肠套叠。
2.诊断性空气或钡剂灌肠 立位X线腹透示肠腔积气和气液平面,空气灌肠时,注气压力50~60mmHg,缓慢注入,透视下见杯口阴影,能清楚看见套叠处的受阻影像。钡剂呈杯口形或弹簧状阴影。
3.腹部平片 可有低位小肠梗阻改变。
四、诊断
根据阵发性腹痛或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及腹部肿块结合辅助检查确诊。
五、鉴别诊断
1.细菌性痢疾 夏季多发,大便次数多,含黏液性脓血,里急后重,粪便检查可见脓细胞,细菌培养阳性。菌痢偶尔可引起肠套叠,另外两种疾病可同时存在。
2.过敏性紫癜 有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伴有出血性皮疹,可有膝关节肿痛,部分病例有血尿,该病由于肠功能紊乱和肠壁血肿,可并发肠套叠。
3.蛔虫性肠梗阻(腹型) 症状与肠套叠相似。婴儿少见,无血便,肿块多在脐周及脐下,形状呈条索状。
六、治疗
急性肠套叠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一旦确诊需立即进行治疗。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采用灌肠疗法:空气灌肠、钡剂灌肠、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
七、预防
(1)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宝宝的食物应烧熟、煮熟,尽量不吃隔夜食物,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需热透。
(2)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必须做到每次只增加一个品种,量由少到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