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 胖 症
案例
9月伊始,幼儿园里迎来了一批新生,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幼小班的张老师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性。很快地,一个名叫嘟嘟的男孩引起了张老师的注意。嘟嘟吃饭时速度飞快,而且食量惊人,还经常缠着食堂阿姨给他添饭加肉。然而,嘟嘟虽然长得“人高马大”,运动起来却明显落后于同伴们,没跑几步就气喘吁吁,还不得不停下来歇一歇。嘟嘟怎么会这么“虚”呢?原来他得了肥胖症了。
儿童肥胖症已日益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全球性流行病,近年来世界各国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均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而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已经进入了快速流行期,因此及时预防和干预肥胖症已经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肥胖症分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其中前者占了95%~97%,后者往往伴有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是20世纪儿童期严重的健康问题,也是21世纪严重的社会问题。单纯肥胖症对儿童心血管、呼吸功能产生长期慢性(有时是不可逆的)损伤,还造成儿童难以克服的心理行为问题,使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损伤。
一、单纯肥胖症的定义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由于儿童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肥胖症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儿科学家提出将单纯肥胖症定义为: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体力活动少、行为偏差为特征的,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的慢性病。
二、病因
单纯性肥胖症往往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1.能量摄入过多 摄入的营养超过机体代谢的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转换为脂肪储存在体内,导致肥胖。
2.活动量过少 活动过少或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原因,即使摄食不多,也可引起肥胖。肥胖儿童大多不喜爱运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遗传因素 肥胖具有高度的遗传性,目前认为肥胖的家族性与多基因遗传有关。肥胖双亲的后代发生肥胖者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发生率为40%~50%;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为10%~14%。
三、临床表现
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患儿食欲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明显肥胖的儿童常有疲劳感,用力时有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由于脂肪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和膈肌的运动,使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造成低氧血症、气急、发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为肥胖-换氧不良综合征。
体检可见患儿皮下脂肪丰满,但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严重肥胖者可因皮下脂肪过多,使胸腹、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花纹;有些肥胖儿因体重过重,走路时双下肢负荷过重可致膝外翻或扁平足。女孩胸部脂肪堆积应与乳房发育鉴别,后者可触及乳腺组织硬结。男性肥胖儿因大腿内侧和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可隐匿在阴阜脂肪垫中而被误诊为阴茎发育不良。
肥胖儿童性发育常较早,故常有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胆怯、孤独等。
四、实验室检查
肥胖患儿三酰甘油、胆固醇大多增高,严重者血清β白蛋白也增高;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血生长激素水平降低,生长激素诱发实验的峰值也较正常儿童为低,肝脏超声检查常有脂肪肝。
五、肥胖的诊断
临床上对单纯肥胖症进行诊断,首先要除外某些内分泌、代谢、遗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或因使用药物所诱发的肥胖。
1.身高标准体重法 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推荐的方法之一,在我国被广泛使用,是评价青春期前(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最好指标。目前定为超过参照人群20%为肥胖。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者为超重;20%~29%者为轻度肥胖;30%~4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
2.体重指数法(BMI) 评价肥胖的另一个指标,即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BMI值在同性别、同年龄的百分位P85~P95为超重,超过P95为肥胖。
六、治疗
在儿童期对于肥胖的治疗以体重控制为基本概念,不能以减少体重为目标,强调禁止短期快速减肥;禁止饥饿或变相饥饿治疗;禁止使用各种药物或饮品;禁止手术或物理干预。
治疗方案以运动处方为基础,行为矫正为关键技术,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调整)贯彻始终;以肥胖儿童为中心,教师、家长和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调控实施的场地,配合寒暑假集中生活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
1.饮食调整 营养教育应包括食物选择、膳食搭配等。饮食调整即对每日摄入的热量严格进行计算和控制、有选择地进食或避免进食某些食物。饮食调整方案的内容应根据肥胖度来制定,对于年龄小、刚发生的轻或中度肥胖者可让其多吃富含纤维素或非精细加工的食物,少吃或不吃含热量高而体积小的食品;食物切得不要过大、应以小块为主;每次吃的时候不要舔光盘子和碗,少吃甜食。肥胖者禁食的食品主要是一些高热量食物或加工很精细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精白面粉、含淀粉多的土豆、脂肪、油煎食品、糖、巧克力、奶油制品等。应限制任何甜饮料。
2.运动疗法 注重安全性,选择有趣味性,且价格便宜,便于长期坚持的运动,从而能更有效地减少脂肪。多做如走路、跑步、跳舞、滑冰(雪)、游泳等运动,在这些运动中重要的因素是距离而不是速度,比如走一公里和跑一公里的减脂效果是一样的。
3.运动形式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步行、原地跑等)和无氧运动(如赛跑、举重、投掷、跳高、拔河等)交替进行,在训练安排上,经无氧运动激发后的有氧运动才能更有效动员贮存体脂供能。每天训练1~2小时,每周训练5天,一个疗程12周。运动期限以3个月为一个阶段,一年为一个周期。选择体育运动形式要注意兼顾减少脂肪的有效性、长期坚持的可行性和儿童乐于参加的趣味性。每次训练必须先做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在每个训练活动中间要有小休息。运动结束必须有恢复运动即冷身运动。若患儿有身体不适或受伤时应立即停止训练,同时必须学会自我保护技术。
4.进食行为矫正 进食方式(家长喂养行为)、饮食习惯等的矫正。国外近年来重视行为矫正,主要用奖励和惩罚作正/负性强化。通过个别访谈、家庭访问/家长会和学校访问(教师、同学)进行行为分析。肥胖者记录行为日记,内容包括对刺激/刺激控制的第一反应,对行为矫正过程中的体验、困难、体会和经验等。
七、预防
孕妇在妊娠后期要适当减少摄入脂肪类食物,防止胎儿体重增加过重;婴儿期强调母乳喂养,避免在生后前三个月喂以辅食;幼儿期主要是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并养成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劳动的习惯,如可以走路的场合尽量不坐车,上下楼时要自己爬楼而不要坐电梯,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或体力活动。控制儿童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并减轻学业负担。家长不要把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幼儿行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