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症状
案例
4岁的牛牛非常调皮,从幼儿园回来的路上总是又蹦又跳,可最近2个月,牛牛晚上总说腿疼,要妈妈或外婆揉揉才肯睡觉。不过第二天醒来,照样生龙活虎。起初妈妈认为牛牛是发嗲,需要妈妈的额外关心,但最近牛牛有时半夜里还会哭醒,说腿疼,妈妈想牛牛是不是真有什么问题了,所以还是决定去医院找医生诊治一下。
四 肢 痛
四肢疼痛的原因很多,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幼儿时期常见的生长痛。生长痛主要是指由于孩子的身长增加迅速,使小腿肌腱牵拉,而发生的疼痛。
一、病因
(1)小儿处在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下肢的骨骼生长迅速,而周围的神经、肌肉、肌腱等生长速度相对慢一些,导致骨骼会拉扯着周围组织出现牵拉疼痛。
(2)小儿的运动量大,不知疲倦,时间一长,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在组织间,也会出现肌肉酸疼。
二、临床表现
小儿生长痛一般多发生在4~12岁的儿童,这种状况是间歇性的疼痛,多发生在膝关节、大腿、小腿,每次发作的时间是10分钟至1小时。多在下午和晚上,尤其是白天活动量过多的时候更明显,但是往往睡一觉后,疼痛就会消失。若腿部没有异常,活动或玩耍时又不疼痛,就是一种生理性疼痛,是暂时的,过一个时期就会好的,不必治疗。痛时可在局部按摩一下,或让孩子看画报、玩玩具、做游戏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疼痛一般都能缓解。
三、鉴别诊断
病理性疼痛常与生长痛相反,活动时疼痛加重,甚至活动受限。这时,就不能疏忽大意,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尤其是以下肢关节疼痛为多,常可影响行走,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等。上述病理性疼痛常常伴有发热、局部肿胀、皮疹、甚至淋巴结肿大或局部皮肤异常的淤青、淤斑等,所以家长和老师切不可轻易认为是生长痛,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总之,对儿童关节疼痛不可忽视,必须排除疾病原因所致后,方可考虑生长痛。生长痛大多与饮食中摄入维生素D和钙不足有关,因此每天补充维生素D 400国际单位和钙剂后症状能够缓解。
肌肉疼痛
运动和做游戏时受微小的损伤是儿童期肌肉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当孩子开展一些新的运动时,常常表现更为明显。
常见的导致运动过后疼痛的原因有:①运动过量:运动过后会产生乳酸,由于运动过量并且没有及时放松,就会形成乳酸堆积。这会形成肌肉的纤维粗大,也会形成运动后第二天的腰酸背疼。②运动方式错误导致的损伤:简单来说就是运动时动作的错误、变形,造成对肌体的损伤和伤害。比如,肌肉拉伤,跟腱断裂,软组织挫伤等等。
上述肌肉疼痛的治疗和预防主要是减少运动量,运动前多做些伸展运动,运动后及时放松肌肉,拍打放松疼痛、酸胀的肌肉群,按摩也是不错的方法。如果是错误的运动方式导致的疼痛,那么主要是静养,在近期内尽量不用受伤的地方,适量的活动,一般都可以治愈。以后的运动中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即可。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在运动或用劲的活动中突然开始疼痛。
●踝部或腕部扭伤后疼痛得厉害,患处迅速肿胀。
●除了肌肉疼痛,孩子还有发热、流涕、咽痛或咳嗽等症状。
●孩子的肌肉上有持续的肿块。
背部疼痛
儿童背部出现的疼痛大多数是由于运动、玩耍、摔倒或肌肉用力过度而引起的损伤,其病因最常见的是肌肉拉伤、韧带扭伤或局部青肿引起的疼痛和僵直。这些背部症状一般在1周之内会消退,不需特别的治疗。
有规律的运动对所有的儿童都是有益的,但有的孩子由于运动量过大可能会引起肌肉拉伸过度而损伤从而导致背部疼痛。严重的脊柱弯曲或脊柱侧凸也可能是背部疼痛的原因,所以定期体检时应检查孩子的身体姿势,确认他们背部挺直,生长正常。如果孩子出现背部疼痛,首先要仔细询问最近是否曾参加体育活动或很用力地玩耍,是否有过轻度的摔伤或者其他受伤史,同时仔细检查背部,看看是否有淤青和肿胀,如果是,立即用冷的纱布或毛巾敷在患处,如果疼痛难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止痛药。
如果发现孩子从较高处摔下来,有活动困难,肢体麻木或刺痛或大小便失禁,那应该考虑有脊柱损伤,此时除非有生命危险,否则最好叫孩子躺着别动,赶紧与急救中心联系,送孩子去邻近的医院就诊。
如果孩子诉说他的后背中部某一侧有剧烈疼痛,而且有尿频、尿急,有的可能还有发热和恶心,那应该考虑有急性肾盂肾炎的可能,也应该送孩子去医院就诊。
如果孩子经常从午睡或夜间睡眠时因背部疼痛醒来,那应考虑是否存在椎间盘炎症、感染或肿瘤的可能,也应请儿科医生仔细检查并诊治。
膝内翻(外翻)
幼儿特有的弓形腿和八字足到3岁时才会慢慢变直,几乎没有一个幼儿的双腿是真正笔直的,当孩子开始走路的时候,小腿向内的弯曲到2~3岁时常常会转为轻度的膝内翻。这种弯曲一般会自行矫正,不需要特殊的医疗干预。大多数孩子到青春期双腿就会长直,也有一些由于家族遗传因素而出现膝内翻、膝外翻、内八字或外八字足,直至成年。
膝内翻,俗称“O形腿”、“罗圈腿”或“弓形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故此称为“膝内翻”。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让小儿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两膝存在距离,就说明是有膝内翻。如果让孩子双膝并拢站立,他的踝关节无法靠拢,则说明孩子存在膝外翻,也就是俗称的“X形腿”。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老师和家长应带孩子去专科医院诊治,即
●任何肢体的过度弯曲,影响孩子走路或奔跑。
●一侧肢体弯曲。
●膝内翻到3岁以后反而加重。
●膝外翻到11岁以后更加严重。
●膝内翻,而且明显比同年龄儿童矮小。
当然佝偻病也是引起幼儿膝内翻(外翻)的原因之一,只是随着儿保意识的加强、维生素D的补充,现在维生素D缺乏性的佝偻病已经比较少见了。其他原因造成的佝偻病则需要医生仔细问诊和检查才能诊治。
骨 折
孩子们玩得越是激烈,就越容易有摔倒的风险。事实上,当孩子玩耍或参加运动的时候,骨折就很容易发生。儿童大多数的骨折发生在上肢:腕部、前臂或肘部。这是由于当孩子不稳的时候,他们本能地倾向于用手去支撑以防摔倒。
一、骨折的原因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位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破坏。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椎体受折刀力的作用而发生压缩性骨折。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二、临床症状及处理
一旦孩子有骨折,就会有一些特有的表现:局部疼痛、肿胀、甚至有局部的畸形。当然,如果骨折没有移位,上述症状就不一定都出现,因此临床上诊断就相对困难一点。
下列的一些迹象提示孩子可能存在骨折:
●在孩子受伤的时候听见骨头断裂或类似摩擦的声音。
●损伤部位出现肿胀、疼痛非常剧烈。
●负重、触摸、按压或移动都会使孩子感觉到疼痛。
●损伤部位看上去有变形。骨折严重时,破损的骨头甚至会穿破皮肤。
如果怀疑孩子可能骨折了,那么最好马上去医院诊治。如果存在以下情况,最好不要移动孩子,马上打急救电话:
●宝宝损伤的部位是头、颈部、或背部,而且看上去很严重。
●骨头从皮肤表面穿出来。此时最好让宝宝平躺,用干净的纱布或比较厚实的衣服按压住伤口,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不要试图去清洗伤口或将受伤的骨头按压回去。
如果骨折严重,孩子可能需要手术,不要再让孩子进食任何食物。如果受伤不是很严重,那么您可以遵照以下步骤尽快使受伤部位稳定。
(1)尽可能褪去衣服。最好用剪刀把衣服剪开,而不能像往常一样让孩子的肢体从衣服里自己脱出来,后者不仅会使孩子更痛苦而且可能会加重损伤。
(2)如果可能局部用冰袋按压。
(3)局部用自制的小夹板或木板固定。
(4)保持肢体受伤的体位。
(5)用柔软的垫子保护受伤部位。
(6)受伤部位的周围用一些硬物支撑(可以选木板或卷成一卷的报纸),这些硬物的长度最好能覆盖受伤部位上下两个关节。
三、几种不同类型的骨折
医生通过检查损伤的部位可以大致告诉家长是否存在骨折,但医生还是会要求给宝宝拍个X线片以明确诊断是哪种类型的骨折。
由于儿童的骨骼比较柔软,有时骨骼仅仅是弯曲而不是完全的断裂,常见的儿童骨折类型有以下几种。
●隆起骨折:骨骼的一侧弯曲造成一侧有轻微的隆起,而另一侧没有断裂。
●青枝骨折:骨骼的一侧发生部分骨折而断裂,而另一侧仅仅是弯曲(这种骨折类似于您试图掰断一个小树枝,一侧掰断而另一侧还连接着)。
●发育成熟的骨骼骨折常常是完全性的,不过如果外力足够强大那么也会使年轻的骨骼完全断裂,完全的骨折类型有:①闭合性骨折:骨折没有穿透皮肤;②开放性骨折:断裂的骨头穿破了皮肤,这种骨折很容易引起继发性的感染;③非移位骨折:断裂的骨头还在一直线上,没有发生移位;④移位骨折:断裂的骨头发生了移位,两侧中只要有一侧发生偏移就可诊断此类型,而这种骨折常常需要手术治疗,以确保以后的功能不受影响。
●骨裂:骨头上仅仅见一裂缝。
●粉碎性骨折:骨头损伤后碎裂成2块以上。
●多发性骨折:一个骨头两处或多处骨折。
四、治疗
儿童骨折以保守治疗为主,大部分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只需要石膏固定即可。如有关节内骨折,或明显移位无法复位,复位后无法保持稳定的骨折,可切开复位,同时予以内固定。
五、预防
学龄前儿童比较顽皮,需要实时监管,尽量避免意外发生。
1.避免直接暴力 尽量避免孩子受重物打击,撞伤或车轮轧伤等外力损伤。放好家中的沉重物品,以免孩子打翻击伤自己;外出时,看护好孩子,避免孩子遭受突来的撞击;另外,更要注意孩子在路上的安全,避免孩子遭受机动车的伤害。
2.预防间接暴力 尽量避免孩子从高处摔下,摔伤或滑倒,导致骨折。让孩子尽量在软的地面玩耍,如草地、沙地或铺了塑胶的游乐场所;不宜让孩子站在太高之处,在游乐场玩耍时也要注意孩子,避免从器械上掉下来,并有专人照看;另外,走路和爬楼梯时,也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尽量避免孩子跌倒、摔伤。
骨骼畸形
虽然骨骼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但是儿童一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骨骼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中,一旦出现营养不良、生长激素缺乏或其他可影响骨骼代谢的疾病,就会影响骨骼的生长。某些药物(如类固醇药物)的长期治疗也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常见的导致骨骼畸形的病因有:①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低下、垂体病变。②骨骼发育异常。③母亲怀孕时服用了一些药物。④维生素D或K缺乏。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带孩子去医院诊治:①孩子走路一瘸一拐。②孩子的肩膀一侧比另一侧高,或脊柱出现弯曲。③孩子的胸廓不对称,或出现异常的“漏斗胸”、“鸡胸”,即胸骨凹陷或突起。④孩子下肢出现明显的“X”形腿或“O”形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