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 出 血
一、发病原因
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引起,也可因鼻腔周围或全身性疾病诱发。
1.局部原因
(1)鼻部损伤:①机械性创伤:如车祸、跌伤、拳击伤及挖鼻等,是引起鼻出血常见的原因。②气压性损伤:在高空飞行、潜水过程中,如果鼻窦内外的气压差突然变化过大,会使鼻腔鼻窦内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出血。③放疗性损伤:头颈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鼻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或上皮脱落,也可出现鼻出血。
(2)鼻中隔偏曲:多发生在鼻中隔偏曲的凸面或鼻中隔突起的附近,该处黏膜较薄,空气气流的流向在此处发生改变,故黏膜变得干燥,以致血管破裂出血。存在鼻中隔穿孔的孩子,由于穿孔边缘的黏膜干燥、糜烂及干痂脱落,可引起反复鼻出血。
(3)鼻部炎症:①鼻部非特异性炎症:急性鼻-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易引起鼻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②鼻部特异性感染:结核、狼疮、梅毒、麻风和白喉等特异性感染,因有黏膜糜烂、溃疡、肉芽、鼻中隔穿孔可引起鼻出血。
(4)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最易发生鼻出血者为鼻中隔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
(5)鼻腔异物:常见于儿童,多为单侧鼻出血,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于鼻腔内,可致鼻腔黏膜糜烂出血。动物性鼻腔异物,如水蛭等,可引起反复大量鼻出血。
2.全身原因 全身原因多见于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维生素C缺乏症、过敏性紫癜、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型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因机体出凝血机制障碍而导致出血,临床上不仅表现为鼻出血,而且身体其他部位也容易出血;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上感、流感、出血热、猩红热、疟疾、麻疹及伤寒等),多因高热、血管发生中毒性损害,鼻黏膜充血、肿胀及干燥,以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一般情况下出血量较少,多发生于发热期,且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前部。
二、发病机理
鼻出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鼻腔内血管分布丰富,上述各种病因单一或复合作用下均可导致鼻出血的发生。
鼻腔的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的眼动脉和颈外动脉的上颌动脉,眼动脉和上颌动脉再相继发出分支动脉供应鼻腔。在鼻中隔前下部位多个小动脉分支相互吻合形成网状动脉丛,称为Little's区,是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尤其在儿童鼻出血中,绝大多数均发生于此部位。
鼻腔静脉也在鼻腔内吻合形成网状静脉丛,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克氏静脉丛和位于鼻腔外侧壁后方临近鼻咽部的吴氏静脉丛均为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三、临床表现
由于原因不同其表现各异,多数鼻出血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数滴或数毫升,重者可达几十毫升甚至数百毫升以上,导致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可引发贫血。少数少量出血可自止或自行压迫后停止。
出血部位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Little's区),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少儿、青年人鼻出血多发生于此区。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发生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交替或同时出血。
四、疾病诊断
鼻出血的诊断应该由专科医生进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血(为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出血后,血液经口腔咯出)和呕血(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量较大时,血液可从食管或胃内反流至口腔及鼻腔涌出)。
(2)确定出血部位,结合前鼻镜、鼻内镜及(或)CT、MRI检查,判断出现部位。
(3)血常规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及怀疑为血液病的孩子必不可少。
(4)估计出血量,评估孩子当前循环系统状况,有无出血性休克,必要时尚须与相关科室会诊。根据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孩子的血压、脉搏、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出血量。
(5)排查全身性疾患。
五、治疗和处理
一旦发生紧急鼻出血,要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同时要送医院专科就诊。
(一)初期处理
1.忌惊慌 儿童年龄尚小,当出血突然发生之时,往往手足无措。此时,老师或家长首先要镇定,可引导孩子做缓慢而深的呼吸,以充分放松。
2.忌仰卧 鼻出血时不要让孩子仰卧。因为仰卧时血会从咽后壁流入食道及胃,这就掩盖了鼻出血的真相。要让孩子取坐位或半坐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血液经后鼻孔流入口腔,更要指导孩子把流入口腔的血液尽量吐出,防止血液咽下后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或孩子误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血液咽下后刺激胃肠道引起的呕吐物往往呈棕黑色,不要把这些呕吐物当成出血而惊慌失措。
3.忌用未消毒的纸卷、棉花乱塞 填塞部位不准确,不但起不到止血作用,不干净的纸卷及棉花反而会引起炎症。因儿童鼻出血部位往往在鼻腔中隔面的前下部,一般采用干净的医用棉球塞住并塞紧鼻腔前下部可以起到止血作用。
4.要紧压鼻翼 老师或家长要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压住孩子的双侧鼻翼。因为儿童鼻出血一般都在鼻中隔的前下部,压迫双侧鼻翼一般都可以止血。另外,可用冷毛巾敷在孩子的额头以助止血。鼻出血停止后要去医院检查,首先要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如果出血是因鼻腔黏膜破裂,小血管外露的话也可以及时处理,避免再次出血。
(二)预防处理
如果日常生活中儿童反复鼻出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性处理。
1.涂油预防鼻出血 鼻出血需要预防,尤其在干燥的季节,儿童鼻黏膜干燥或有糜烂炎症。可在孩子鼻腔干燥时用一些软膏,如金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或油脂(石蜡油)等轻轻涂布于鼻中隔前部。
2.控制儿童的剧烈活动,避免鼻外伤,避免挖鼻 儿童鼻出血不排除一些鼻腔局部的炎症所致,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剧烈活动会使鼻黏膜血管扩张,或者导致鼻腔发痒孩子抠挖而出现鼻出血。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鼻痒时不要抠挖。
3.注意饮食 秋冬物燥,饮食一定要注意。孩子切勿多吃炸煎及肥腻的物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注意多喝水或清凉饮料,补充水分,必要时可服用适量维生素C、B2。
4.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鼻腔局部的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以及在上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如果孩子患了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或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都会导致鼻黏膜的血管充血肿胀,甚至造成鼻腔黏膜糜烂、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因此,一旦孩子患上这些疾病应及时治疗。
5.及时就医 经常莫名其妙的鼻出血往往可能存在其他疾病,一定要去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