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案例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幼儿园里好几个小朋友都“感冒”了,流清水鼻涕,打喷嚏,鼻塞。小雨小朋友发热了,体温39℃,他精神差,哭着说喉咙痛,张老师家长打了电话,在等待家长的时候小雨出现了抽搐,持续有半分钟左右,把张老师吓坏了,赶快打120。张老师想,如果她会一些简单的治疗措施也许就可以预防抽搐了。

分析:小雨是得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因为高热发生了抽搐,这种情况在幼儿人群中非常常见,幼教老师应该了解简单的预防知识和处理方法。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因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鼻咽部黏膜柔嫩,血管丰富,防御力差,易于感染该疾病,它通过侵犯幼儿的鼻、鼻咽和咽部,导致患儿出现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常统称上呼吸道感染。

一、临床表现

本病症状轻重不一,主要与患儿的年龄、病原和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婴幼儿较重,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减轻。

1.一般类型上感 年龄越小的幼儿,局部症状越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多数骤然起病,包括高热(>39℃肛表)、咳嗽、食欲差,同时可伴有呕吐、腹泻、脾气大等,常于受凉后1~3天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咽喉发痒、发热等症状;有些孩子可在发病早期出现阵发性的脐周疼痛,这时的腹痛可能与发热所引起的阵发性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应提醒家长及时就诊。一些简单的体检,如口腔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触诊时,有时可触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触痛等。若一些患儿有皮疹,可能提示是肠道病毒感染,需注意腹泻的发生。

2.流行性感冒 主要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如带养人感冒,或者玩伴感冒。一般全身症状比较重,如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

3.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系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夏秋季比较多见。起病比较急,主要表现为高热(>39℃肛表)、咽痛、因咽痛引起的厌食、呕吐等。口腔检查时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处有直径2~4mm的疱疹,周围有红晕。这一类型的感冒病程在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所致,春夏季比较多见,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流行。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多呈高热、咽痛、咽部刺痛、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即一侧或双侧眼白充血发红同时可伴有分泌物增多,耳后淋巴结肿大。其病程为1~2周。

二、并发症

年龄小的幼儿多见,因炎症波及临近器官所致。最常见的有中耳炎及鼻窦炎,前者患儿可哭闹不止,诉耳朵痛;后者患儿多诉头痛。须提醒的是,一些年长儿可因链球菌感染而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尤其是一些皮疹出现在关节周围的患儿应及时就诊。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不难诊断,但须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1.急性传染病早期 上感常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脊髓灰质炎等。应仔细询问患儿及家长,最近有无传染病接触史,以便及时在儿童集体机构内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

2.急性阑尾炎 上感伴腹痛患儿注意与此疾病进行鉴别。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腹痛症状常比发热症状出现得早,即先出现腹痛再有发热,腹痛以右下腹为主,且腹痛持续性存在,不能缓解。如考虑为急性阑尾炎患者须立即送医就诊。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多休息、多饮水、减少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呼吸道隔离,及时戴上口罩,预防并发症。

2.病因治疗 常用抗病毒药物为利巴韦林(病毒唑),疗程为3~5天。若病情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可加用抗生素,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疗程为3~5天。若证实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应用10~14天。须提醒的是,用药期间不应随便停药,以防病情加重,降低药物敏感性。

3.对症处理 高热可服退热药,亦可冷敷、温湿敷或温水浴降温。对于托幼机构,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热的幼儿。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擦拭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高热抽搐(热性惊厥)可予以镇静、止惊处理,但用药需遵医嘱。

五、预防和护理

(1)对上感患儿,要及早治疗,遵医嘱,规律用药。须注意问清患儿家长既往病史,若曾有风湿热、肾炎、热性惊厥和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无论症状轻重,即刻送医就诊。

(2)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增强幼儿对环境温度改变的机体反应力,如衣服不宜过厚过紧,随气温高低而增减;从小进行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的锻炼等。

(3)提倡合理化饮食,增加食物多样性,预防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缺乏造成的免疫力低下。

(4)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提供干净的饮用水。

(5)避免幼儿频繁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店、游乐场、电影院等,减少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机会;提醒家长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时,做好呼吸道隔离措施,出门戴好口罩。

(6)提醒家长平时注意开窗通风,雾霾等恶劣天气时减少幼儿外出或不外出;建议家长回家时要清洗双手,加强个人卫生习惯;若家中有人患感冒,尽量少与幼儿接触,戴厚口罩,勤洗手,以免传染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