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意义
自学考试已走过了三个十年,历经1981年至1992年的学历教育补偿期,1992年至2001年的学历教育补充期和2001年到现在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期。它从城市逐步走向农村,深得农村青年和在职职工的喜爱,它为当地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开展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创新研究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农民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主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自学考试扎根农村,帮助农民学文化,促进农民学技术,造就千千万万素质优良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切实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就一定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
(二)开展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创新研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农村安定和谐是国家安定和谐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要首先促进农村和谐进步。只有深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推进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创新,使之满足大众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进而大力培养新型农民,使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勤劳致富蔚然成风;遵纪守法、清洁卫生、爱护环境变成习惯;摒弃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崇尚文明成为时尚,才能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三)开展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创新研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未来五年要使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三农”问题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农民素质不高、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依然是诸多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因素中的最主要根源之一。只有深化农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探索适宜农民致富需要的自考之路,培养新型农民,不断增强农民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技能。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劳务收入与政府扶助并举,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四)开展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创新研究是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对自考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发展机会。人的一生不可能固定在某个工作岗位上,职业的变更和人员的流动,迫使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获得终身教育。作为应对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一个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而自学考试是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一个载体。因此,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创新研究,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让人人享有良好的教育机会,促进考生全面发展,从而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同时,自考者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考试,其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地更新和提高,才智得到不断开发,个人价值也可得到最好的体现,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五)开展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创新研究是自考本身发展的需要
在自学考试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也逐步深入,普通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不断扩招,电大等成人高校和网络远程教育发展迅速,民办院校大量兴起。高等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学考试的发展面临新的考验。而自考制度本身建设不够完善,机制不够灵活,开拓创新观念不强,一些具体做法未能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办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展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创新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探索、研究、实践,以期寻找到一条最现实、最快捷、最广泛的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从而在拥有全国80%人口的农村开创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