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字学的目的

第二节 学习文字学的目的

学习文字学,是为了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了解汉字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汉字观。进而提高我们认识汉字、运用汉字的能力。具体说来,基本目的有四个:

一、树立科学的汉字观

汉字是世界上众多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它不仅在字形上独具一体,而且造字法则也与拼音文字迥然不同。一方面,它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东方文明的繁荣,起过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它现在仍是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通用文字。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包括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妨说,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且其本身便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但是,近百年来,它却被许多人视为难学、难写、难用的落后文字,被戴上妨碍教育普及、妨碍科学进步、妨碍国际交流、妨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罪名。到现在,社会上依然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汉字观。由于汉字是我们工作学习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对它的不同评价就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涉及亿万人民的生活。因此,学习文字学,应该树立科学的汉字观,为汉字的存在和发展,做出自己的供献。

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我们阅读古书,常常感到有些地方读不懂。这有多种原因:缺乏历史知识;不了解有关名物典章制度;不懂得文言语法等等,但最常见的是没有通过文字关和词汇关。有些字我们不认识,有些字即使认识,字音字义也往往对不上号。这是因为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文字在形音义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对这些变化不了解,按照今天的字音去读古诗(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可以的),有时就会不押韵;按照今天的字义去读古文,或者把通假字当作本字,就会讲不通,甚至会弄出笑话来。如果我们把《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间”理解为挑拨离间的“间”,就无法读懂原文。如果我们把《关雎》中的“窕淑淑女,君子好逑”的“逑”,理解为追求之“求”,则远离了作者的本意。如果我们不懂古文字,我们就不会理解,为什么古代有人会把“晋师已亥渡河”理解为“晋师三豕渡河”。(在古文字中,“已”的竖笔如果刻得不清,容易误以为“三”,“豕”与“亥”是形似字,容易误读。)学习文字学,懂得了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演变,懂得了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同源字的相互关系和区别,将有利于我们阅读古文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写字规范化水平

汉字同音字多,一个音节可能有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字形。这本来有利于在字形上区别同音词,增强汉字记录语言的准确性。但弄得不好,则容易写别字,影响表达思想。汉字数量多,字形复杂,稍一不慎,就可能出错,特别是其中的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如果不懂得它们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写错。现在,社会上写字不规范、用字混乱、写错别字的现象十分严重,甚至报纸书刊也难免出现用字不当的错误。要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最重要最有力的措施是普及文字知识。学习文字学,将从根本上提高我们运用文字的能力,提高写字规范化水平。

四、提高汉字教学的能力

汉字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又要让学生掌握常用词的各种常用义,还要教育学生正确区别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纠正学生写字中的种种错误和不良习惯。可是,汉字教学既容易被忽视,又容易讲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汉字教学能力,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一般说来,文字知识比较多的人,汉字教学能力就比较强,效果也比较好。十几年来,黑龙江北关小学和北京景山学校,利用汉字的由独体字组成合体字的特点,搞集中识字的实验,加快了小学生的识字进度。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推广了他们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的中学教师结合课文分析字源,结合作文讲评辨析形似字、同音字,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所有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本书将在“汉字教学”一章,根据汉字的特点,对容易写错用错的繁难字的教学方法,作一些探讨,力争在提高汉字教学能力上,向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