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奥秘

第三节 汉字的奥秘

人们也许会问,汉字为什么会有上述五种独特功能呢?汉字的奥秘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汉字的奥秘恰恰就在于它的意音体制和方块形体。这两点是过去人们指责最多的地方,现在看起来却是汉字的优点之所在。

汉字是在表意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音文字体系,形声字的声旁是直音而不是拼音。这样,汉字的表意作用强而表音作用弱,人们不能做到据形知音。汉字因而被认为是表意文字或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根据文字发展三阶段(即象形——表意——表音)的理论,汉字当然被认为是落后的文字。但是,正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汉字的表意作用强而表音作用弱,所以才能容忍不同读音而不损伤字义,才具有了跨越方言、贯通古今的独特功能。

汉字的结构复杂,也曾受到人们的一再责难。结构复杂有难学难写的一面,却也有能在字形上区别同音词和同音语素、羡余率高的一面。能在字形上区别同音词和同音语素,是准确记录汉语所必需的;羡余率高,使汉字编码有可能非全息输入,大大提高了录入速度。

汉字方块形体,初学者难于掌握,因而曾被人嘲讽。但是,正是方块形体,使汉字的信息密度大、字形短、适于快速阅读。生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眼的视网膜有一个小凹,神经最多,反应最灵敏。物像落在上面,看得最清楚。汉字字形短,正好适合物像落在小凹上,所以能够快速阅读。汉字的信息密度大、字形短,使书写印刷同一内容的文章,汉字比拼音文字占的篇幅短。袁晓园曾不止一次讲过,她在联合国工作期间,发现任何文件都以中文本篇幅最短,人们可以单凭厚薄来确定哪一个是中文本。其实袁晓园的这个发现,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都可以观察到。同一商标用汉字和汉语拼书写,汉字占的篇幅短,汉语拼音占的篇幅长。原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的拼音读物,在字号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汉字与汉语拼音所占的篇幅比为2:3。这就是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本书用汉字印刷如果是1000页,用汉语拼音印将是1500页。安子介在《劈文切字集》中曾经指出:“在印刷上,就五十岁以上的人的视力而言,一般可读懂汉字的字体所用的篇幅,大约只要英文的二分之一,日文的三分之二。使用汉字省纸,有经济理由。”

上述汉字的五大独特功能,是客观存在,除汉字适宜快速录入一条是十几年来汉字信息处理研究的新成果外,其余四条早就存在,只是长期未被重视,以至视而不见。现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才从理论上加以说明,算是对汉字功能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