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规范化
第八章 汉字的规范化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人们书面交际的工具,在形、音、义三方面,应该有确定且统一的标准。就是说,一个字应该怎样写、读什么音、当什么讲,全社会最好统一,否则不利于交际。但在实际上,由于使用文字的人非常多,他们的文化水平、所受教育、书写习惯等差别又很大,所以文字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混乱。因此,实现文字的规范化,便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要实现汉字的规范化,有两项工作必须做好:一是制定汉字的规范,二是宣传汉字的规范,纠正人们使用汉字中的习惯错误。
制定汉字的规范是实现规范化的前提,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从秦始皇的书同文,到清代敕修《康熙字典》,都是旨在制定汉字的规范。建国后,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就是对现代汉字制定的规范。《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就是根据这些规范编写的供人们查阅的工具书。
宣传汉字的规范,纠正人们使用汉字中的习惯错误,是实现汉字规范化的根本保证。由于这项工作涉及的人非常多,情况复杂,任务便相当艰巨。但这项工作又必须做好,否则汉字的规范化将无法实现,祖国的语言文字将长期受到严重污染。
当前,制定汉字规范的工作已取得很大的成绩,而纠正人们使用汉字中习惯错误的工作却成效甚微。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汉字使用中的混乱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认识问题,认为这是小事一桩,无关宏旨,不想下大力去解决;另一方面是缺乏文字知识,分不清是非,无从解决。
对纠正用字混乱的重要性,前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曾在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当前社会用字比较混乱,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甚至随便写错别字,这是一个教育的问题。乱造简体字,搞得谁也不认识,只有他个人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对两个文明建设是很不利的,已经引起国内外各方人士的关注,纷纷提出批评意见。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预和纠正。”(《语文建设》1986年1、2期)我们应该以生活中用字混乱造成危害的具体事例,深入宣传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
对因缺乏文字知识而导致用字混乱的人们,则应通过多种渠道向他们介绍文字知识。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向人们介绍关于繁简字、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的知识。为了促进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