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汉字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汉字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前面讲过,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们书面交际的工具。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用文字记录的。因此,人们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必须先学习文字,对我国人民来说,就是必须先学习汉字。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应该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给学生日后深入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搞好汉字教学,努力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前一时期,人们对此重视不够,不少中学教师甚至完全忽视了汉字教学,造成了严重的后果。1979年底,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曾对中学毕业生的语文水平进行过广泛调查,发现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之低令人怵目惊心。他们的调查报告在谈到中学毕业生使用文字的情况时指出:

(一)书写混乱

目前学生的书写很成问题。一个班上五六十人,写字合乎规范的,寥寥无几,大多数都写得不像样子。不少人字迹了草已成习惯,写出来的字叫人无法辨认。成都一个中专生写一份说明书,全文一万来字,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能看清楚,其余部分联系上下文也猜不出是什么意思。福建某大学一个实习生写了一份教案,指导教师看了几遍,也看不懂,经过几个人一起“会诊”才大致弄明白十分之一左右,老师们说:“看这种作业,实在教人头痛!”

(二)错别字惊人

现在很少有学生不写错别字,连一些比较简单的常用字也经常写错,一个师范毕业班去实习,板书人人有错。一个实习生把“休息”写成“体息”,小学生说:“错了!”他看了半天,还不知道错在哪里。有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在作文中把“生疏”写成“生蔬”,把“念”写成“念”,把“晚”写成“”,把“阴谋诡计”写成“英盟规计”。还有一个学医的大学生写的实验报告,全文只有四百四十个字,其中错别字就有五十五个,占总字数的八分之一。另一个大学生在门诊实习时写诊断书,竟把需要切断“食指”写成“十指”,幸亏被指导教师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次医疗事故。”

这是一份发人深省的调查报告。它举出的例子虽然是个别的,但它提出的这个问题却具有普遍性。从七九年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情况虽有所好转,但并未根本改变。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把“沛”误作“”的占59%,把“讯”误作“”的占59%。把“缎”误作“”的占41%,把“眈”误作“耽”的占57%,把病入膏肓的“肓”误作“盲”的占96%。造成这种严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决不能简单地去责备学生。汉字本来数量多,结构复杂,初学时困难较多。十年动乱期间,教育工作受到了严重摧残,这自然都是重要原因,但是长期以来汉字教学被严重忽视,大部分中学生和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文字知识和书写训练,不能不说也是个重要原因。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只能是重视汉字教学,加强文字训练。这就是说,要明确认识汉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把它摆到应有的地位上。

汉字教学之所以必须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

(一)学生识字量不够:

据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可掌握2500—3000个汉字。掌握近三千个汉字就可以阅读一般的报刊书籍,有人因此就认为识字关已经过了,识字教学在中学已无关紧要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汉字中的常用字有三千八百个左右,加上次常用字有六千七百多,只掌握近三千个汉字决不能满足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下面的常用字统计表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常用字统计表

这就是说,只掌握2400个常用字,在一百字的一般性文章中就会有一个生字。就是掌握了5100个常用字,在万字的文章中还会有一个生字。小学毕业生识字量少,自然会在阅读与写作方面遇到很大困难。而且,这里指的还是一般性文章,如果去读古典文学或其他专业书籍,五千常用字就又不够了。

(二)学生对字的形音义掌握不全:

汉字形音义的关系比较复杂,一字多形,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现象相当多。不掌握这些,就必然影响阅读与写作。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太窄,理解能力还不强,教师不能把这些复杂的情况都讲给学生。到了中学,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形音义的复杂关系,就不但有了必要,而且有了可能。例如“时”字《新华字典》列了五个义项:时间、时间的一段(如“古时”)、现在的(如“时事”)、经常(如“时有所闻”、“时时提醒”)、有时候(如“时阴时睛”),学生未必都能掌握,就是都掌握了,遇到“时不再来”、“时不我待”、“失时不雨,民且狼顾”等,还是看不懂。再如“折”,共有zhē、zhé、shé三种读音,共有十三个义项,在小学教师不可能都教给学生,但如果他们不掌握这些,就会把“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孔乙己》)中的“折”误读成zhé,就会弄不懂折本、折服的意思,就会影响对有关文章的理解。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结合课文分析和作文讲评进行汉字教学,让学生对多音字多义字了解得更多一些。

二、汉字教学的主要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汉字教学的内容已有规定,主要是:

(一)扩大识字量:现行语文教材出现生字一千四百多个,分散在各册书里。教师一定要重视生字的讲解,争取让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能认识四千多常字。

(二)讲解多音字多义字的字音字义:多音字在汉字里约占10%,多义字占得比例更大。让学生全面掌握它们的字音字义,是提高他们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千万不能认为这个字学生已经认得,多掌握一个少掌握一个字音字义无关紧要。必须把课文中出现的字音字义都教给学生,并应设法让他们掌握得牢固一些。

(三)纠正错别字:因为汉字数量繁多、结构复杂,形似字、同音字较多,学生偶而出现一两个错别字是难免的,无须大惊小怪。但是,如果错别字太多就无法正确表达思想,影响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大力纠正。不但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写是对的,怎样写是错的,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是对的,那样写是错的,即让他们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四)介绍文字常识:介绍一些文字常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能力,有利于纠正错别字,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几篇讲文字的知识短文,应该充分利用,如果不够,还可适当增加。根据需要和可能,还可引导学生用文字知识去辨析多音字、多义字、形似字、同音字,培养他们查阅字典、词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