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的演变

第三章 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笔势和体态的变化,一般称为形体的演变;一是笔画组合的变化,一般称为字形的发展。这两方面虽然有时交织在一起,但本质上属于两个问题:前者是字体问题,即字的书写方法问题;后者是结构问题,即一个字由哪些笔画组成的问题。

汉字形体的演变一般分为古文字阶段和近代文字阶段(有人称为隶楷阶段),先后出现了形态迥异的多种字体:甲骨文、金文、籀文、篆文称为古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称为近代文字。秦末汉初是汉字发展两阶段的过渡时期。

引起汉字形体演变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应用范围的扩大,一是书写工具的改变。文字应用范围的扩大,要求书写速度加快;书写工具的改变(由刻刀和甲骨改为毛笔和纸),为字体的改变提供了方便。引起字形变化的因素,则是快速而又准确地记录汉语的需要。为了快速,就要尽量简化字形,形成大量异体字;为了准确,就要适当分化多义字,形成很多古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