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内容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是在人均意义上讨论区域差异。由于基尼系数使用最为广泛(Sen,1997),因此,我们采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区域财政收入不平等。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第一,按照行政和地理因素划分区域,计算2003—2012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东中西内部和东中西部间的财政收入差异,分析其变化趋势。但是仅仅观察财政收入的基尼系数还无法明确判断财政收入的区域差异程度,所以我们还将比较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的基尼系数,以此做出正确研判。

第二,采用聚类分析,分别按照经济总体特征和经济结构特征划分出不同的经济区域,探讨这些区域之间的财政收入差异。为了更完整地反映区域财政收入差异,我们采用2012年数据,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成不同经济区域,计算2003—2012年他们之间的财政收入基尼系数。

第三,引入收入流动性概念,分析财政收入的区域流动性,对各区域财政收入的长期变化情况形成较为完善的结论。我们将分别计算2003—2006年、2006—2009年、2009—2012年以及2003—2012年四个时间阶段的省际、东中西内部和东中西部间的财政收入流动性。

2.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因素分解

财政收入差距直接形成于财政收入的来源,对此部分的研究能够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不同收入来源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根据基尼系数分解法,我们能够计算出各收入来源对总体差距的贡献,进而分析影响财政收入差异的关键因素。本书将按照不同项目、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财政收入来源对省际基尼系数进行分解。

第一,分析收入水平、地区排序及人口份额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对2003—2012年区域财政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按照收入水平(Gx)、地区排序(GR)和人口份额(GP)进行分解,探讨这三个因素对差异变化趋势的贡献。

第二,计算23项地方财政收入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

第三,计算三次产业财政收入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

第四,计算18类行业财政收入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中国税务年鉴2013》将税收收入行业来源分为18个门类,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1个门类,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等4个门类,第三产业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等13个门类。但各年分类有细微差别。

第五,计算10类所有制企业财政收入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根据《中国税务年鉴2012》,10类不同所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公司、私营企业、其他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经营。

3.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成因

第一,理清区域财政收入差异成因的传导机制。

第二,论证第三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是区域财政收入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我们将根据2012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相关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到区域财政收入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指标体系包括GDP增长率、第一产业人均GDP、第二产业人均GDP、第三产业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全社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7项。进而根据2003—2012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财政收入和第二、第三产业人均GDP的面板数据,构造面板数据模型,找到区域财政收入与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数量关系,进一步验证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

第三,论证房地产业及建筑业发展不平衡是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深层原因。根据预研,营业税是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关键因素。该部分将从营业税入手,计算2003—2011年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营业税基尼系数,从而找到营业税收入差异的主要方面是产业差距、行业差距还是企业差距。同时,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及建筑业,成为营业税增收的重要基础。为了研究房地产及建筑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营业税收入的区域差异,我们将选取2000—2011年区域间营业税收入基尼系数和房地产及建筑业总的营业税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找出二者间的长期协整关系。

第四,分析区位条件、人口数量、税源、分税制和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因果关系。

4.转移支付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调节效果

第一,建立转移支付效果最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讨论在中央与地方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中央对转移支付如何进行区域分配才能获得最大的补助效果。

第二,论述我国目前的中央转移支付现状。

第三,采用基尼系数构造补助效果系数对2003—2011年中央转移支付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调节效果进行评价。

第四,对2003—2011年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人均本级财政收入和人均转移支付进行非参检验,以此判断目前的转移支付区域分配结构是否合理。

第五,利用转移份额法,对影响转移支付区域分配因素的贡献份额进行分析,找到优化的方向和着力点。

5.房地产业调控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调节效果

第一,分析房地产业营业税及主营业务收入的区域差异。

第二,采用2003—2012年的省级数据构造面板模型,找出各类商品房销售价格、销售面积与房地产业营业税的数量关系。

第三,分析住房价格及其销售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预测2013—2017年未来5年住宅销售价格调控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调节效果。同时,预测地方政府在房价调控后的效用变化。

第四,简要分析房价与土地财政的关系。

6.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各章得到的研究结论,提出缩小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相应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