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税源差异

(三)税源差异

2012年,东部地区第三产业的财政收入超过东部财政收入总额的68%,第二产业财政收入占比不到32%;而中部和西部第三产业财政收入占该区域财政收入总额的不到60%,第二产业占比却达42%左右。另外,东部的人均财政收入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2.17倍和1.83倍,东中西部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基尼系数也达到0.182 0(见表3.2)。可见,税源差异能够直接影响区域财政收入的差异。税源差异从本质上说源自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不同。西部地区以基础产业为主,原材料产品居多,价格受国家控制且处于较低水平,附加值高的成品加工业不发达。三产比重不合理,主要以重型产业为主,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采掘工业、冶炼、石化、装备制造业等重工业所占比重大。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西部省市支柱产业主要集中于农产品及相关加工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品及旅游业等,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缺乏竞争力。同样,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以农业、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附加值较低。第二产业集中在黑色及有色金属、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等,加上国家长期对煤炭、电力等上游产品进行价格管制,影响了中部整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东部地区则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较高,整体经济效益远远高于中西部。各地区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不同,致使税源差异显著,所以,我们应该继续优化各区域的经济结构,带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税源增加,缩小各区域的财政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