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章小结

六、本章小结

本章从房地产业营业税的视角探讨了房地产业调控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调节效果。我们通过分解基尼系数,考察了房地产业各类主营业务收入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发现商品房销售对我国房地产业营业税的区域差异影响最大。而商品房销售与房价和销售量紧密相连,所以我们运用2003—2012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讨论了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销售价格以及销售面积与房地产业营业税的数量关系。结果显示,房地产业营业税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住宅销售价格。于是,按照2013年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楼市调控的“国五条”要求,即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增幅不高于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我们预测了2013—2017年住宅销售价格调控前后的区域间财政收入的基尼系数。我们发现,调控住宅销售价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区域财政收入差异,并且这种作用在逐年提升。但是,在构造并预测房价调控对地方政府效用影响的指数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房价调控给地方政府效用带来的影响是负的,也就是说,房价下降带来的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缩小对地方政府的效用增加小于因为房价下降导致的财政收入减少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效用损失。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将抑制高房价地区的房价上涨作为长期政策目标,这不仅能够缓解人们的购房压力,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在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使民生问题得到大力改善,还能够缩小区域财政收入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其次,在抑制房价的同时,为了减少地方政府因为房价下跌而导致的效用损失,也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对控制房价的地区进行适当补助,如税收优惠、转移支付、优先投资等。

【注释】

[1]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到。

[2]数据来源:根据2011—2013年《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计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