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题意义

二、选题意义

如此为国家铁路工程与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科学技术人才,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而胡栋朝逝世后遗留下大量手稿则为本研究提供了可能,这些手稿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胡栋朝手稿现藏于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由胡栋朝嫡孙胡仲化赠予本中心),主要由读书笔记、日记、信笺、电报、明信片、读书札记、报刊等组成,手稿记事起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止于1953年,历时56年之久,约十余万字,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回忆集》《来往书信》与《记事日记》。《回忆集》主要是作者对早年生活的追忆,包括早年学术著作如《中国铁路》《铁路教科书》《太极拳教授法》等,记录胡栋朝的学术成果;《来往书信》主要为胡栋朝求学时期的家书和工作信笺,家书主要记录作者求学生活、学习成绩、家族事务,而工作信笺主要为作者在川汉铁路、苏浙铁路、南京湘宁铁路、上海实业学堂、中山大学等工作期间的工作报告、求职信、同事书信、电报等内容,所记内容相对繁杂;《记事日记》篇幅巨大,主要记载作者游历欧洲的见闻、日常工作内容、铁路勘测报告、读书笔记、官方诰敕、剪报、太极拳、养生药方、第二届广东省人民代表会议记录等事项。胡栋朝日记涉及晚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多方面内容,对于晚清社会变迁中的政治、经济、教育、交通、国际时政、各国风情等均有独特见解,而对于铁路及近代教育记录尤细。整套手稿,以时间为序,以一个读书人的身份向我们展现出那段峥嵘的历史。

胡栋朝是清末有名的铁路交通人才,其在铁路方面的成就得到国际认可,据1906年《申报》记载:“(胡栋朝)得入美国工程总会发明造桥新法,工程总会特赠以金牌。”[9]铁路交通无疑是胡栋朝档案最耀眼的地方,而现存胡栋朝档案中铁路方面的记载也相当丰富。他生活的晚清,中国铁路被各帝国主义势力把持,胡栋朝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列强通过借款、不平等条约把持淞宁(吴淞至金宁)铁路、芦汉铁路、汉口至信阳铁路、关内铁路、天津至卢沟桥铁路、正太(正定至太原)铁路、粤汉铁路、广州至三水铁路、沪宁铁路、道清(道口至清化镇)铁路、津浦铁路(天津至镇江)、汴洛铁路等铁路的过程,深刻表达出对于收回路权的迫切之情,也为研究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交通史提供了有力佐证。

胡栋朝是川汉铁路正工程师,其在川汉铁路工作两年之久,先后测量了由成都起程经重庆至万县段以及万县至宜昌段。作为川汉铁路首批工程师,胡栋朝对于川汉铁路各项数据十分熟悉,其从人员选定、物资购买、工资发放到绘制图纸、上报数据均有参与,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川汉铁路各项预算、物资来源、参与工程人员名单及薪水以及修筑过程中的困境,如因经费有限,各方就筑路“有主先修宜万者,有主先修万渝者,有主由宜昌开工者,有主先修成渝者,有主先修宜万者,又有主先修万渝者,议论不一,莫衷一是”,又日记、书信中对于胡栋朝等留学生斗志昂扬入主川汉铁路到因川汉铁路公司官商意见不一、拖延办事、贻误工期以致胡栋朝失望辞职的描写十分丰富,暗示出晚清中国兴办铁路的种种困境。

除川汉铁路外,胡栋朝手稿中亦包含苏浙铁路、宁湘铁路以及潮汕新宁惠潮铁路等路线并各铁路区位分析及收支预算,这些都是铁路交通史研究不可忽略的文献。他在工作之余有感于中国铁路人才的稀少,专门撰写《勘路训条》详细介绍了铁路勘测、车辆及车站选定、路线铺设以及铁路沿线资源等内容,以便工人迅速掌握铁路技术。另外,这批档案中还保留了胡栋朝任职期间的部分勘路报告,详细记载其在江苏、浙江、潮汕等地工作期间实地测量所得数据,这对于近代铁路研究无疑意义重大。

此外,胡栋朝遗留的手稿对西学东渐研究也意义重大。西学东渐是近代中国研究不可回避的话题。学者熊月之研究认为,目前学界关于西学东渐研究中关于史料的发掘还存在很大缺陷,对于重要西书翻译员背景、翻译过程整理不足,且西学在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间影响研究不够[10]。胡栋朝自幼深受西学熏陶,年少时入香港皇仁书院、北洋大学堂新式学堂学习,后又留学美国,游历欧洲,具有十分丰富的西学背景,其遗留书信中也透露出效仿西方生活的理念,工作后他还大力在中国推进西方教育方式,使中国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这些史料昭示出近代西方文化如何一步步进入传统士大夫家庭,为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论证。

除此之外,胡栋朝还在日记中记载了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铁路利权的屈辱史以及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对铁路事业的影响,充分反映晚清政府政治上的软弱无能。另外,胡栋朝在日记中也提及铁路沿线资源的分布,他在《勘路训条》提到“倘山洞沟道挖出之土,内含矿苗煤斤,或有关系之石者,令公司搜出该各项一两样,分查明标志后,由委员及公司各送一分,呈邮传部”,勘测川汉铁路时,胡栋朝提及云南的资源——铜锡盐:“昆明之东北有会泽,有铜矿,昆明之东南有个旧县,有锡矿,皆最出名。云南中部多盐井,产盐极多,丰的时候,盐卤汁自然涌出,煎之则成盐。”这些自然资源的开发无疑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除自然资源外,铁路沿线的商业市场也是重要参考因素,胡栋朝提交给邮传部的信札显示海清铁路的开发对于当地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海清铁路专为输运北盐交通利便起见,板浦、西坝两处每年输运盐斤不下数百万包之多,两商贾贩运各货为数亦巨,如豆饼、油、糖、麦粉、杂粮、布、棉花,南货、洋货等物亦为大宗,且近年各处制造勃兴,创设局厂,如新浦之海丰面粉机厂、赣丰豆油机厂,将来铁路运输货物,自必畅旺,相因互利,不特盐斤为然也”。这些数据主要是胡栋朝向邮传部阐明海清铁路之重要,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苏浙经济发展之盛况。

除以上所列举内容,胡栋朝手稿中还记载了作者晚年对于拳术以及医疗卫生的一些心得体会,如作者自撰《太极拳教授法》《跌打药醋方》《刀伤埋口止血生肌散》《防饥救生四果丹》等创伤救治药方。这些医疗卫生知识无疑可以为工程人员野外工作提供医疗保障。

胡栋朝手稿以其纪实性而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胡栋朝作为晚清铁路工程领域举足轻重的工程师,他的日记以亲身经历为依据,深入记载了晚清中国铁路、教育等方面的弊端,对于近代政治经济亦有涉及,其可信度很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领域研究史料的匮乏现状,同时对新材料的发掘,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另外,对胡栋朝生平的研究,也为筹胡栋朝纪念馆提供了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