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家务的实践

第二节 整顿家务的实践

胡栋朝入学北洋大学堂之后,在求学过程中逐渐拓宽了视野。他虽然远在天津求学,然而对于家庭事务十分关心,每月均要寄家信给母亲告知学习情况,另外也通过家信提出一些整顿家务的措施以期重振家风。概括来看,胡栋朝的家庭建设思想主要从工作劳动、家庭卫生、家庭礼法等几方面展开。他首先倡导家族成员废除女性缠足习俗。早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胡栋朝给母亲的信中,专门关心家族女子的缠足问题。他问及侄女亚新是否已开始缠足,并告知母亲,“近日上海四处立了一会名曰‘不缠足会’,入会者,子不娶缠足,妇女不缠足。盖缠足不特一人受苦楚,且所生子女亦瘦弱也。如果三细嫂喜欢与他(她)缠则缠可也;如果三细嫂亦中意与他(她)不缠,则不缠更佳也。闻本学堂王总办有二女已经放脚去学医也”。[8]此时胡栋朝已在北洋大学堂学习两年多,对社会各种新鲜信息触觉敏锐。显然,他对于上海新成立的“不缠足会”持支持和欣赏的态度。他信中提及北洋大学堂王总办支持两位女儿不缠足并去学医的事例,亦是希望母亲接受不缠足的思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胡栋朝即将从北洋大学堂毕业。北洋大学堂作为公办新式学堂,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办学目标,故学堂很多外国专家和教授,学堂日常即有翻译西文的传统,故新式思想在学堂传播十分便利。胡栋朝通过四年的学习,对西方文化有了较深的理解,“男读西国书并观新闻纸,略知西国风俗、人情,比之中国实远胜矣。其所以胜之道,笔难尽述,待男明年回家详细禀知乃可”[9]。胡栋朝通过西方译著与报刊知悉西方风俗,认为西方的风俗更加注重人性,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故在二月二十五日第三十六封家信中专门关心其侄女胡淑宜的缠足问题,并鼓励她学习针绣、制衣等职业技能:

淑宜姪现学针绣甚好,但造衣服乃女子当能之事,故须要学晓造衣服,然后至好学绣花也。至于缠脚不必要太细,以免辛苦有伤身子……[10]

淑宜是胡栋朝大哥胡焯焜的女儿。从以上两封家信来看,胡栋朝已经充分意识到缠足损害身体,因此一再关心两位侄女的缠足问题。三月份,他给母亲的家信中再次坚定地主张女子不宜缠足,“西国妇女皆不缠足,行动易,造事快,无脚痛脚烂之苦,其胜中国多矣,故谓。男谓新侄女不宜缠足,亦此故也”[11]。他认为缠足影响妇女行动,并且具有脚痛脚烂的隐患。笔者认为,胡栋朝之所以这次坚定地让新侄女不缠足,与他想在家庭中推行妇女工作一事有关。

胡栋朝认为中国妇女极少参加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缠足所累”,这从他三月份给母亲的第三十八号家信中可看出:

西国妇女各执一业,除男子出门贃[12]钱之外,妇女在家或织纺或理羊毛,用以织绒,穷困者或听人使唤。西国酒楼、书店多用妇女听使唤,务必自己做工夫取钱以资自费,不专靠男子养也。故民家丰裕者多,一家之中,男女皆能贃钱,其国之富强,未必不赖此也。而我中国妇女缠足者多,富家者全不做街工夫,穷家者做街工夫亦少,日日闲坐不能少资自费,实可惜也。然为缠足所累,亦难怪也。英国妇女织纺,有每日贃一二元者,即顺德县妇女采桑、采茶亦有每日贃数百文者,可惜吾黄埔乡无此等手艺也。

但凡为妇女者,亦宜造些街工夫,无论贃多贃少,亦可以助自己使费,故男谓母亲宜吩咐四嫂嫂并三位嫂嫂、淑宜侄女等每日造些街工夫,或造花,或造衣服,或珠鞋口,或珠袜底,或造别等轻易之工夫,如此一则可以助些自己费用,二则可以为乡间造街工夫。□倡实盛举也。譬如有亲朋到来,见各人咁勤力造街工夫,未必不欲效犹也。苟使各亲朋回家,又勤力造街工夫,是岂非为我家所倡导者哉。西国每逢七日,名唤礼拜即安息日也,是日无论男女皆不造工夫,其意以为各人一连六日勤力造工夫,须要安息一日也。故吾家亦宜行此法,但乡间知礼拜者甚少,究不如用中国日子为好,每逢初七、十七、二十七等日作为安息日,各人不宜造工夫,宜安息快乐,故男谓此等日宜倍加菜,如平日每飧买菜钱一百文,此等日每飧宜买菜钱二百文之款,以犒赏安乐之。苟各人能遵此而行,则家道兴矣,风俗开矣。一家之中,无论男女总宜勤俭,此乃富强之本也。苟一家勤俭则一乡会勤俭,苟一乡勤俭则一国会勤俭,故男请自吾家始也。耑此,余容续禀。敬候万福金安,并请三位嫂嫂近安。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付上弟三十八号家信。[13]

这段话主要讲胡栋朝向母亲论述妇女“造工夫”[14]的重要性。自工业革命后,西欧纺织业飞速发展,大量女工进入工厂从事纺织业,胡栋朝认为西欧男女皆参与工作是其国家富裕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妇女多缠足,女性被极大地禁锢在家中而不从事工作,胡栋朝认为这是很大的人力浪费。故他主张妇女应该“造些街工夫”,所谓的街工夫即造花、造衣服、珠鞋口、珠袜底等一些轻巧之活,这种习惯一方面有利于贴补家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地方倡导起人人勤俭劳动的美好风气。为了与西方社会接轨,胡栋朝还主张在家实行一周六天工作日、第七天全家休息的风俗习惯。之所以在自家首先推行人人劳作的习惯,其固然有满足家用的考虑,但更高层次的原因,胡栋朝认为希望通过自家的勤劳工作行为带动乡里,从而推及地方,乃至国家层面,从而实现一种良性的发展。

“造街工夫”事关重大,胡栋朝对此事十分上心,他在三十九、四十六号家信中多次提及配合“造街工夫”实行一系列奖励措施,以规范工时,鼓舞人心,“古人与西人皆以时候为紧要,故设时晨钟以何时应造工夫,以何时宜安息,皆有一定之规。吾家亦宜买八角钟一个,悬于神厅,俾知时候,大抵平常八角钟价银四五元一个,托人在省买也可,在香港买也可,或修整好旧时之座钟亦可,各人宜晨早六点钟起身,八点钟齐到神厅造工夫,晚上九点钟各归房,九点半齐熄灯睡。神厅宜点大洋灯,各人围大圈枱造工夫,不可各点油灯,如此则可节俭些也。”[15]西洋钟早在明代已经传入中国,购买西洋钟一方面有利于提醒众人合理分配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够节约资源。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胡栋朝认为应该给表现优秀者一些奖励办法,为此他致信母亲:

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男前写信回家言及整顿家务,造街工夫,料必各人甚勤力,不待言也。凡事有比较然后雄心生,有赏励然后雄心愈生,此西国所以工艺兴旺,国家富强也。故吾家亦宜行此法,每月二十九日查各人于月内造工夫若干,何人最快最好,何人贃钱至多,求母亲寄字示知,由母亲奖赏或一元,或五毛,看其工夫如何为率,其银由母亲发派亦可,由男在津寄回亦可,总之男女内外合力振兴家务为要。[16]

在工作劳动方面,胡栋朝充分参考西方的考核机制,提出给予每月赚钱最多的人一元或者五毛的奖励,具体的奖励标准他在九月份第四十六号家信中有详细的记载:“其余十元作为母亲赏与三位嫂嫂并四嫂等勤力造街工夫的赏银,须以造街工夫最多者为第一,其次为第二,其次为第三,再其次为第四。第一应赏银三元,第二应赏银二元半,第三应赏银二元半,第四应赏银二元。造工夫固然要勤力,但不可太过有坏身体。每逢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或二十九等日作为安息日,不可造街工夫,但其余等日子就不可阙满。屋中四处都要整到干洁,葢污秽气息不但有失观瞻,而且有坏身体,故楼上楼皆要干洁也。[17]”这封信是恰逢胡栋朝母亲生日时寄回,主要告知母亲查收他从天津邮寄回去“果子金”,信中专门提及了胡栋朝拿出十元钱作为造街工夫的奖金,其第一名奖金高达三元之多。另外,信中也提醒大家劳逸结合,适当休息,注重家庭卫生。

对家庭卫生的重视,是胡栋朝整顿家务的另一项重要举措。他在第三十六号家信中就细陈家庭卫生的重要性:“男读西书,知洁净为人生最紧要之事,凡污秽之物,内藏不洁净之气,此气之中有微细小虫,人不能见者,生于其间,故不洁净之气多则人生疾病,不洁之气密则瘟疫出焉,不可不慎也。惟中国之人习惯而不觉耳。男谓家中各处地方,无论楼下[18]、楼上须要洗扫干洁,所有无用之物,须一概毁弃,以免生污秽之虫也。[19]”胡栋朝坦陈对于家庭卫生的灵感来源于书本的启发,至于他所讲的不洁之气中的微细小虫,笔者推测很可能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细菌,细菌学说当时已经在欧洲提出,胡栋朝进一步把它推及家中,并且针对家庭卫生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方案:

但公众之事,懒惰者则置之不理,勤力者又独力难持,故须分派开,每人须做少许,然后公事乃能毕干也。如本学堂中之事然,各教习每人值日一天,所有堂中事务全归该教席办理,轮流值日,故堂中事务必妥当。男谓家中事务亦宜照此法做,母亲宜吩咐四嫂及三位嫂嫂轮流值日,每人一日,所有家中事务,自朝至夕,全归值日者办理,如晨早起来冲茶、扫台、扫地及朝晚二膳皆归值日者婢子去做,神厅、门官、厅内外皆要干洁,一则可免疾病,二则可壮观瞻。值日者须时常在神厅坐,则亲友到来可以迎接,婢子二三人亦须轮值,每一婢子须根随值日者左右,则使唤可以应手也。至迟二更可打发婢子去睡,以免他睡不足,则明日精神不足,有碍使唤也。家中各人需要和睦,眼界要阔,则家道自然兴旺也。[20]

公众之事,独木难支。家庭的环境卫生需要家人共同努力,鉴于此,胡栋朝建议母亲效仿北洋大学堂的规制,安排家人轮流值日,负责家庭日常琐事,如此既避免了婢子懒惰而荒废卫生,又能使人人保持充沛的精力,可壮观瞻。

在家庭礼法方面,胡栋朝认为个人礼法应徇礼法规,以恩待人,晚辈早晚宜向长辈问安。对待神灵应该“诚心奉待”,而对于“香烛、元保、蜡烛”等祭祀用品,他认为其“乃虚文,以之奉侍徒费钱财矣。但风俗如此,不能尽废,故各处神位早晚宜注脚香一枝足矣,不用点灯也。初一、十五亦不宜点蜡烛、烧金保纸,大神与祖先二处点蜡烛,烧金保各一对足矣,此又可以节些无用之费。男料母亲八姑等开訾必大惊骇,但此事须待男回家详细讲明亦可,且男观西国并无用香烛元保等物,即天津人亦不用此等物也”。[21]欧洲风俗敬神不点香烛,胡栋朝认为中国风俗如此,不能完全废弃,但香烛耗费靡多,故主张少用,因此事涉及祖先神灵,胡栋朝也意识到如果完全抛弃太过于惊世骇俗,恐家人无法接受,故建议待他回家时详细禀报。

综上所述,胡栋朝主要从妇女缠足、妇女工作、家庭卫生、礼仪等方面整顿家务,其具体的内容主要是借鉴西方社会流行的风俗习惯,考虑到一些措施对于中国人而言太过于惊世骇俗,胡栋朝也做出了一些改变,颇有中西结合的意蕴。这套措施主要围绕家人“造街工夫”而展开,他认为男子宜在外工作赚钱,女子可在家做手工赚钱。总之,他主张男女内外合力,共同振兴家务。结合当时胡栋朝家族窘迫的生活状况,这套整顿家务的实践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从胡栋朝数月连续致信询问造街工夫之事与寄回奖金来看,他的这些措施应该是被母亲所采纳,然而因部分书信缺失,笔者无法推知具体的实行效果,但这些措施仍然呈现出晚清社会变迁中,新式学堂的学生如何运用所学西学改造传统封建风俗礼法,推行一些解放人性的思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