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苏浙铁路
光绪三十四年(1908),胡栋朝离开川路,计划出国游学,却因接到了新的勘测任务,原游学计划暂时搁置。胡栋朝接到的新任务跟各省铁路亏空有关。五月,光绪皇帝曾就各省铁路亏空,下令邮传部彻查:
五月二十七日上谕铁路为交通大政,绅商集股请设各公司奏办有年,多无起色,坐失大利,尤碍交通。著邮传部遴委妥员分往各路确实查勘各路工程应分几年告竣,公司股本能否按年接济等因,钦此![50]
铁路效率低下,与当时腐败的官场环境息息相关,以川汉铁路为例,1907年度支部主事杜德舆在给都察院的《为川汉铁路事呈都察院代奏折》明确显示,川路内部人员生活腐败,肆意挪用公司股本:“今又逾年矣,路事毫无头绪,惟闻公司及各局所经营亭台楼阁,鱼鸟花木之是图,而委员劣绅等,但有恒舞酣歌,以打麻雀牌爲对付薪水之天职。去年局中犯赌,构讼有案无惑乎?销费至一百五六十万而滋民疑惧啧啧然,大有烦言也!”[51]川汉铁路从1903年筹办至1907年尚未开工,效率之低与当时官绅合力贪腐不无关系。
针对这种散漫风气,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二十四日,邮传部正式派遣专员前往各路核查:
由军机寄信前来当经遵拟勘路查款大概办法,并派分省补用知府李大受等先行查勘川汉铁路股款工程先后分别奏陈在案。查商办铁路臣部已立案者共十七处,势难同时往查,拟分别最要、次要列为三起,除川汉铁路业已查勘外,洛潼、西潼、同蒲、江苏、浙江为最要为一起,粤汉、潮汕、新宁、惠潮、广西、福建次要为一起,滇、蜀、安徽、江西再次要为一起。现先查第一起计洛潼、西潼、同蒲三路,拟派调部差遣翰林院检讨陆梦熊,铁路总局科员周明泉二员稽核款项,铁路总局工程顾问沙海昂,汴洛铁路监工唐乃仓,铁路总局译员林兆璠三员考验路工,其江苏、浙江两路则拟派臣部候补佥事何葆麟、员外郎苏舆二员稽核款项,工科进士胡栋朝、臣部主事察传奎二员考验路工,均饬令即日起程,遵照臣部前次奏定办法确切查明报部以凭核办,其第二三起派员再行奏明办理。[52]
邮传部把全国立案之十七条铁路根据次要分为三类,苏浙富庶之地无疑占据最要,其派遣勘路人员为进士、主事及员外郎等,可见朝廷对苏浙之重视。工科进士胡栋朝恰从川路辞职,拟回家省墓,收到邮传部调令后立即着手前往,“十月初一日合同期满,前经缕点总公司辞去工程师之职,未蒙允准,后蒙准假一月藉以来京引,并欲回想省墓谒祖,经已奉商桥总理,拟先着副手程锡培细勘成万以重路工,惟昨奉邮传部札,派前往江浙考验路工,亦系顺道”[53]。
所谓奏定办法,即邮传部颁发给供勘路人员的工作手册——《勘路训条》,这在胡栋朝的日记中有详细记载:
勘路训条
第一款 勘路
一、测勘路线所需路图已否完竣:平面图、侧面图、路旁地形高下图并总图;
二、用何缩度绘画路图;
三、购地图已否完竣;
四、全路共若干里共分几段;
五、山洞若干;
六、小桥若干;
七、大桥若干;
八、已否测勘几次;
九、自定年限若干;
十、造路一切材料就近购买易否;
十一、附近地方工人多否;
十二、询问修造桥梁涵洞是否用三合土用石用砖;
十三、倘用碎石石弹小石子或泥土铺垫轨道者,各该项性质如何务须记载;
十四、将已勘路线绘具侧面图呈送邮传部。
第二款 车站
一、路线左右所有紧要城市镇村并至少距路五里之城市等名一概记出;
二、登记各站名;
三、此站与彼站相距若干;
四、每站停车与该站取名之地约距若干;
五、每站自换轨进站处至换轨出站处轨道是直是曲,轨道顶面是平是陂;
六、预料何站日后应造支路以便客商;
七、该路开车后约计搭客平均中等之数若干;
八、日后该站出口货物何者大宗;
九、日后该站每日装运二十吨货车若干辆;
十、该站地方需用进口货何者大宗,该处每年需用盐煤大木各若干,进口布匹铁铜煤油及别项粗重货物各若干。
第三款 铁路各站分别事宜
一、登记车站数目每站长短;
二、每站地亩曾否购买曾否给价;
三、已给地价自贵自贱每亩若干;
四、将地价歧异原由查明揭出;
五、每站已迁坟墓若干应需迁费若干;
六、地方官曾否请给官地公塚地价;
七、每站土工进步若何砌筑工程已否开办;
八、每站一切工程何时可竣何时开办铺枕轨;
九、与包工所订合同如何办法每合同包价约共若干;
十、每日土工所用夫役并桥梁涵洞所用瓦匠各若干名;
十一、尚未开工路线若干里。
第四款 湾轨
一、登记每湾轨半径及长短;
二、查明湾轨半径是否不到半里;
三、查出湾轨半径不到半里者,禀报邮传部,饬令停工;
四、查出湾轨半径不到半里者,询问该公司何以不用较大半径,立即禀报邮传部;
五、倘两湾轨彼此联属一向左一向右者,查勘两湾轨中间相距处是否至少三百尺,否则立即禀报邮传部。
第五款 轨道倾斜
一、将一切倾斜湾轨并如何倾斜概行登记;
二、傥查路线内一处倾斜,每长一千尺,高至十五尺者,禀报邮传部;
三、傥路线各段倾斜处,每长一千尺,高逾十尺者,令该公司解释,立将该公司解释各节禀报邮传部;
四、查路线经过高处上坡后即须下坡者,两坡中间平处是否至少三百尺长;
五、傥一车站内倾斜处,每长一千尺,高逾一尺者,禀报邮传部;
六、傥未到车站前先应下坡者,将脚至进站最近之换轨处中间相距若干予登记。
第六款 垫道
一、傥路线沿河沿溪修造者,将该线至离开河溪处记出,相距若干并问大水时是否水到轨旁下脚;
二、查明垫土是否在路线高处一面取土,否则令该公司解释,并将该公司解释各节禀报邮传部;
三、查明垫高轨道两边之土道宽阔若干,高处一面土道是否宽不到四法尺,低处一面土道是否宽不到两法尺;
四、查明取土处是否挖深十尺以外;
五、傥一溪水灌注垫高轨道下脚者,查明该轨道侧面应否用石砌筑,或仅用石堆堵;
六、傥路线穿过一壑或穿平原易受水淹者,查明向来最涨时是否水与轨道顶面相齐;
七、垫道时高度是否比侧面路图所标高度更高;
八、垫道已否经过多次大雨,已否压坚;
第七款 沟道(即高处开出轨道)
一、沟道尚未开挖以前,查明是否并无过平坦之沟道;
二、正在开挖沟道时,查系胶泥湿石或片石者,务将土性登记;
三、沟道倘已完工,将已经倒坍各处及该公司使用何法防范倒坍各节一概记出;
四、查明水沟宽狭是否能令雨水流泻;
五、沟道旁坡倘有山水流泻,查明已否用石堆堵;
六、沟道高处一面并无水沟及水沟低处一面无小堤者,令该公司解释;
七、严禁所挖沟道之土,不得堆放轨道高处一面之沟坡上面;
八、倘委员照上条禁止后仍在轨道高处一面堆土者,令将该土挑去,堆在离开沟尾较远地方。
第八款 铁桥
一、登记铁路经过若干行船河道;
二、登记铁路经过各河内何处河道旱时无水;
三、公司修造大桥令照向来河水最涨时更高;
四、查明一切大桥是否两岸正对穿过河上,否则令该公司解释;
五、大桥基址深浅若干;
六、访问砌筑大桥桥基以前公司曾否勘视地中泥土;
七、前项基础所用木椿是软是硬,何处所产;
八、登记公司使用何项塞门土,并令在委员面前实验该土;
九、所购塞门土是否装桶或装袋;
十、当地石灰好否,是否著水坚硬;
十一、是否公司有意先造暂用木桥;
十二、询问暂用木桥能否抵御盛涨;
十三、水面以上之桥柱桥基是否用三合土或用砖用石;
十四、当地有无好石。
十五、冬天是否严冻,考察砌筑工程是否冬天所办;
十六、铁桥油漆已刷几层;
十七、铁桥造成后,勒令公司用装满车头在委员面前实验。甲用车头两辆,对面紧接,放在每堍中间,乙用车头四辆,均各生火,并不拖带别车,前后相距三十尺,每点钟十五里速率,登记每次各车头重量并铁桥大梁之暂时弧弦,将实验结果禀邮传部。倘车头过后弧弦仍旧弯曲者,著明验尺弯曲分数,禀报邮传部。
第九款 小桥涵洞
一、公司修造小桥涵洞是否用塞门土或用石灰;
二、查明每逢垫道一段是否修造涵一个;
三、将相距最远之各两涵洞一概记出;
四、查明中数垫道一里不算大桥外,应有通计中数涵洞至少长十尺,否则令公司解释;
五、查明穹窿涵洞下面地上是否堤石,两头地下是否砌石防坍;
六、查明每涵洞上面是否垫土至少厚三尺;
七、询问涵洞外面周围是否涂刷塞门土一层,及每涵洞所涂塞门土其厚若干;
八、须入各涵洞内确查砌筑工程无裂缝;
九、不准公司砌筑一二尺宽涵洞,谕令公司每涵洞至小三尺宽;
十、遇涵洞小桥工程不敷时,谕令公司重筑。
第十款 山洞
一、山洞内有水否;
二、公司是否用黑火药或用油甜炸药开凿山洞;
三、山洞开后及山洞内砌石后是否均用木架支撑;
四、山洞内曾否倒坍,登记因何缘由倒坍;
五、即使公司以为山石坚硬绝无意外之虞,务令山洞里面一概砌石;
六、倘遇山洞损坏,洞顶开裂,勒令即用木架支撑,并就即将倾坍处在下面洞底用石墁砌如仰瓦形;
七、倘山石湿潮,勒令公司在山洞外面周围涂刷塞门土一层;
八、山洞穹窿之上及洞顶泥之下是否用石堆堵或石砌;
九、登记每山洞长若干,共需造费若干;
十、倘山洞内已经铺轨,勒令公司用极易折断木条照车辆高低阔狭做成木架,自此洞口至彼洞口,在洞内驶行。
十一、倘上项木架被洞内凸出处碰损者,令公司铺低轨道,倘轨道铺底仍不合用,勒将山洞穹窿下面一切不合式处概行重筑。
第十一款 矿
一、倘山洞沟道挖出之土内含矿苗煤斤或有关系之石者,令公司搜出该各项一两样分查明标志后,由委员及公司各送一分呈邮传部。
第十二款 安定料件
一、登记水塔数目及各水塔相距里数;
二、登记车头厂数目及各厂相距里数;
三、何处车站有活桥或有水法将军柱;
四、枕轨是木是铁;
五、倘系木枕,购自何处,该项木枕是硬是软,该项木枕曾否照化学法预备是否灌有药水,该项木枕两头锯截处曾否钉有S式钢搭,该项木枕通址长若干,此枕与彼枕相距若干,该项木枕所付价值若干,公司剔去木枕每百日内若干;
六、量轨条长短秤轻重;
七、轨条是否钉在枕上或钉在枕上之铁板上;
八、是否用曲头搭或用螺丝拴钉轨;
九、鱼尾片螺丝钉是否四只或六只;
十、何厂制造轨条,各轨是否钤打制造年分;
十一、铺轨好否或走样否;
十二、所铺石子面上是否匀平;
十三、轨枕是否显露或有石子遮盖;
十四、石子是否一尺半厚。
第十三款 车辆
一、何项车辆系由订购外洋,令公司钞给每车每机图样、定购合同、试验验收章程及价值;
二、将每辆空车头装满,车头及车头大轮上面三项轻重,装造车头人姓名、单开价值一律记出;
三、上项单开每车头价值是否订定送至发运海口或送至交付海口;
四、各车头是否由公司自己装配或由制造人所派装配工头装配;
五、登记使用之闷车、客车、货车三项总数;
六、询问何国何厂供给客车;
七、对轴或寻常轴货车是否装配压气轮制,有无手运轮制,各车如何配罣;
八、有无邮政车;
九、客车夜间有灯否,并用何法点灯。
此《勘路训条》由邮传部颁发给各路勘路专员,训条共十三款,每款十条左右。其内容涵盖勘测铁路的各项要求,对于铁路取材、沿途环境、物资采购、沿线区位、资源、路轨标准等都有细致的要求,工作人员只需按部就班操作即可。这部训条被邮传部严格执行,胡栋朝等在勘测铁路时也确实照训条进行,这从胡栋朝提交给邮传部的苏浙铁路勘测报告中可以看出,胡、蔡二人于十月初六日抵沪,“北京邮传部堂宪钧鉴,进士于本月初六日抵沪,昨晚始接晤苏、蔡两司员,今日移二洋泾桥大安栈同寓,以便接洽”[54],胡栋朝与川路合同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初一日期满,故上述文献“十月初六”亦为光绪三十四年。胡、蔡两人接洽拟定先江苏后浙江的勘查方案,“现拟于十九日先勘南线工竣,随赴杭州,将浙省全路勘毕,再行回沪接勘北线”[55],所谓南北二线均为江苏铁路各段,其中“北线为清海、清徐,南线由沪至松江”,而从胡栋朝所撰《江苏铁路勘路报告》来看,江苏铁路分为五条,分别是:上海至枫泾以达嘉兴的沪嘉线;苏州至三里桥以达嘉兴的苏嘉线;由海州经西坝至清江浦的海清线以及由镇江之瓜洲至清江的瓜清线。[56]学者王晓华等研究认为,江苏铁路北线除清海、清徐外,也包括瓜清线,而南线主要是沪嘉与苏嘉二线。[57]可见,江苏铁路北线以清江浦为中心,而南线以嘉兴为中心,这两地均为交通枢纽。嘉兴在上海西南,其沟通苏浙,而胡栋朝等之所以先南后北,笔者认为可能出于南线临近上海,二人由上海前往较为便利所致,另一方面当时南线已经开工,“南线由沪至松江已通车六十里,由松江达枫泾与杭枫接轨,计五十里在建桥铺轨,年内可期竣工”,而“苏路北线之清海、清徐均未动工,应否履勘,乞示遵办等情”,胡、蔡二人就是否履勘尚需请示邮传部。
南线的勘测具体情况,胡栋朝在日记中并未详细说明,仅仅记载了里程与工程进度,当然这不排除笔记遗漏的可能,但从现存的日记来看江苏北线以及浙路,胡栋朝关注有加,不仅认真记录每条铁路的里程、进度,并且对当地区位优势,也毫不吝啬笔墨。如苏路北线,其对江苏十分重要,但迟迟未能开工,从胡栋朝日记和往来书信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两点,其一洋人插手铁路引起股东不满,爆发浙路风潮,“海清路线公款支绌,现由恽守毓昌兴荐信,洋行议有借款合同及荐信,承办路局应用物料合同各一件,嘱公司研究等语,当时远近股东闻之纷纷函电诘责,公司当即电陈督帅在案,嗣接赵运司电,力持不借洋款之说”[58]。洋款是导致当时股东纷争的主要原因,而苏路公司成立之初即是为了抵制洋人。仲一虎认为,自1905年起外商插手江苏铁路,激起了苏浙商人反对,1906年王清穆、张謇等人积极推进自筑本省铁路以保全家乡利益,并成立了江苏省铁路有限公司。[59]故洋款事件的暴露,引发了股东的恐慌。其二,公司内部就路线未达成共识,“自板浦至西坝一带,此路屡经官绅议办,其间各执所见,日久未定”[60],可见股东之间的分歧也是海清线无法开工的原因。
然而,海清铁路事关江苏盐业贸易。海清铁路途经盐场,“创办海清铁路专为运输北盐交通利便之计,路线起点南自清江,浦经中正、太平埝二盐场,北抵新浦,即临兴场,以上三处皆产盐也。西壩至杨荘另须修筑枝路。现时由产盐场西壩之盐均装船,由盐河南运抵西壩,再换牛车装至清江江运码头,或由西壩起驳,再装船由淤黄河运至杨荘,此项转运盐数甚巨,每年至少须逾三百四十万包,约合二十万四千吨[61]”,盐包运输历来走河运,损失很大,“盐由河运弊窦甚多,节其数端显著者言之,一如河运私贩混迹期间,透漏繁夥,一盐河冬令水涸,行船率多不便,故盐河所经之东西各水道每年均须筑壩以阻水流,此项壩工费款甚巨,一上下船装盐包常有损破,所不如车运之妙者,蓋盐宜近干远湿也”。鉴于海清铁路承担盐运重任,此路的修筑刻不容缓:
海清干路自清江浦至新浦,延长一百二十二号,每号即一千法尺,合华里两里,枝路自杨荘至西壩六号半,清江浦至江运码头一号半,共长一百三十号,合二百六十里。杨荘枝路接洽之处在西壩市西,路线四号半。清江浦直达杨荘约共十一号,合华里二十二里,此路运输之品必丰缘。自清至杨运河行船艰险异常,涌流急湍,越壩维难,兼之壩上夫役索诈多端,商人受累不一而足,故造路之益,枝路之筑便利无算,实为紧要不可缓者也。[62]
“丰缘”说明清江浦一线商业发达,但河运“涌流急湍”使得水路风险增大,加之沿河夫役敲诈,商业发展受到很大阻碍,而铁路通车后,这种状况将得到有效缓解,极大地满足了江苏盐业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清海铁路是为了运输盐包,那么江苏铁路清徐线则是为了苏皖客货便利,徐州不仅为江苏农产品供应地,“徐州地多,平阳出产以黄豆、大米、小麦、花生、金针、高粱酒、豆油、牛羊皮、蒲包等物为大宗,从前烟土最旺,近年禁种,市面颇受影响,若就土,宜改种他物,利益虽不及烟土,然亦无弃地之虑”,也是手工业重镇,“且近日机厂渐开,如宿迁之耀徐玻璃公司,厂地宽广,厂屋百余间,公司职员艺徒数百人,制玻璃产沙地辽阔数十里,每日可出平面玻璃四万尺,日得价洋二千四百余元,是诚大利。将来铁路开通,其所消货消煤均须转运,斯亦铁路营业上之一大关键也”。根据胡栋朝等撰写的勘查报告,可知当时徐州商业十分发达,但长期以来的水路运输远远无法满足商业发展的要求,清徐路线从清江浦起点直达于徐州府城外,约长五百零七里,由清江至宿迁一带路线沿旧黄河堤而行,由宿迁至徐州路线经行大道,水路只由清江以通至宿迁,宿迁以上虽系平阳,然人烟稀少,旅客运货均极艰难,且由宿迁至徐州水道不通,敷设铁路自不容缓。[63]由此来看,清徐线必定能够改善其交通闭塞的局面,为江苏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宣统元年元月十八日,江苏铁路南线勘毕,胡栋朝、蔡传奎等依计划前往杭州勘测杭甬线。杭甬线素来是苏浙铁路风潮之起点,英商多次借口插手,1906年苏浙两省铁路公司成立试图自办铁路,英国指责自办铁路妨碍在华利益,以此恐吓和威胁清政府。[64]英国的行为引起苏浙人民的不安,各界纷纷掀起爱国拒款运动反对清廷向英国借款修路,“是年(光绪三十四年)浙路风潮甚急。先是商部奏请建设沪杭甬铁路,派王君丹揆为监督,山阴汤君蜇仙名寿潜为经理。蜇仙,余壬辰同年也。至是英公使言与外务部,谓沪杭甬路与沪宁路并线,按照沪宁合同,应归英人承造,不得由中国人自造。浙人大愤,蜇仙争之尤力。余为之疏通。幸庆邸坚持,仍由中国商人集股自办,以保主权[65]”。面对英国与苏浙人民双重压力,清廷做出一定妥协,要求铁路由中国自办,但须聘请英国人为总工程师,并且向英国订购外洋材料等合约,风潮才得以平息。[66]可以说,杭甬铁路是清廷与苏浙绅商、英国等各方妥协的结果,胡栋朝所存留日记中明确显示出当时清廷对内欺骗、对外迎合的丑陋一面。
事实上在胡栋朝履勘杭甬之前,该路由英国工程师富尔德料理,光绪三十四年十月,邮传部铁路局梁士诒曾密函胡栋朝就苏浙局势相机行事:
振廷仁兄大人阁下,现英使来文,谓总工程司抵沪两月,尚未得有办事之权,须设法图维,俾该工程司速承其事等语。刻下苏浙公司已将富尔德合同底稿咨呈到部,其第一款内有专为料理工程勘筑路线字样,第二款内有专办测勘建筑及一切路工应办之事字样,具按合同言总工程司应有办事之权也。本部经已电复公司速即签字。阁下到后先将该总办与工程司现在情形随时电知,并设法劝公司按照此两款授权与富尔德,俾其得尽所长。其中操纵由阁下相机立言,惟万万不可声明出系朱使来文,且断断不可声明出系本部授意。兹寄路密一本,以后来往各电,均用此码专布。顺颂日祉。梁士诒顿首,十月初六。[67]
这封密函的时间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中英双方已就路事达成一致,从苏浙公司方面迟迟不肯签订合同来看,派遣富尔德担任总工程司受到苏浙绅商的抵制,而清廷摄于民众的压力对此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命令苏浙公司依英国要求照办,清廷只能暗示苏浙公司妥协,而绅商其实现铁路自办,掌控铁路的目的也已达成,诚如学者研究那样,20世纪初的浙路风潮中绅商既充当了反对殖民者掠夺路权的主角,呈现出一定的斗争性和革命性;同时又对清廷心存幻想,具有妥协性。[68]在多种力量的压迫下,绅商最终做出让步,聘任英国总工程司富尔德来勘测杭甬铁路:
查杭甬一线,前经浙路公司初勘具,有草图,系由杭州闸口车站之六和塔渡江,经门前山、定山、湘湖,沿河边至牛头山,复由牛头山经行义桥、柯桥镇、绍兴城白塔、洋东关镇、曹娥镇、上虞城、余姚城、高桥镇以达于宁波,路线约计三百四十里。此次复勘,按照原图并洋工程司拟改路线履勘一周,系由钱塘江东岸泥鱼嘴起勘,经门前山闻家堰湘湖所前之金鸡山、山棲(栖)岭、柯桥镇、绍兴城、东关镇、曹娥镇、百官市驿亭镇、五夫镇、马渚镇、余姚镇、丈亭镇、慈溪城以达宁波城,路线约计四百二十九里。该路现在正经洋工程司富尔德派人分途细测,大致已定……。[69]
这段勘查报告是胡栋朝根据苏浙公司所提供的草图和英国工程师富尔德的设计方案分析判断而得出,而具体的勘测任务则由富尔德负责。从“该路正在分途细测,大致已定”来看,胡栋朝覆勘时杭甬一线并未完全勘毕,故胡栋朝的勘测报告也仅仅提及铁路沿途山川地形。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杭甬铁路穿山越湖,横跨钱塘江、曹娥江等大江大河,这就意味着施工的成本大大增加以及工程难度成倍增长。这一点,胡栋朝在勘查报告中有详细陈述:截至胡栋朝覆勘,杭甬铁路尚有三处“未能规定者”,这三处之所以如此棘手是因为施工难度大,成本高:
一曰钱塘江建桥起点之处。若由杭城外之六和塔渡江至对岸之泥鱼嘴,乃系该江水面最窄之处,宽约三千余尺,深约四十余尺,惟此处西岸均系岩山,水暴发时与江潮合并,则上下冲突之力甚大,桥墩虽至坚固,仍恐受力大巨。若由六和塔上流数里,则水势稍缓而西岸之山亦略低,惟江面较宽,离城较远耳。此钱塘江桥基未定之情形也。
一曰由湘湖至柯桥镇之线。查湘湖宽广约四里,西首襟带江河,东首毗连山岳。若越湖而过,直穿山棲(栖)岭以达绍兴之柯桥镇,则路线直捷而填湖建桥开洞工钜费浩。若沿河边经牛头山绕道钱青镇,则路线绕越而费用亦大。又有一路沿湘湖旁边,经临浦,跨夹山头以达于柯桥镇,则更觉迂远,惟南连江西,铁路亦为便道。现在分班详细测量,此湘湖路线未定之情形也。
一曰宁波建设车站之处。查宁波城外新江桥边,系人烟繁盛之区,市场荟萃之地。惟房屋毗连,坟茔丛垒,将来购地迁徙房坟颇不易易。至于距离新江桥二三里之外,益智学堂之右,此处坟茔房屋稀少,建筑较省,而往来旅客转输货物均云不便,现正筹商研究何者为宜。此宁波车站之未定情形也。[70]
以上充分呈现杭甬线各段存在之困境,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水路交错,修筑铁路难免跋山涉水,在此筑路必须兼及环境与成本。胡栋朝根据这些特点,结合铁路沿线实地情况,分杭甬为三段,以便邮传部择其费用最省且最利于商业发展的方案施工:
杭甬一线全路可分作三大段,又钱塘江经湘湖、山棲(栖)岭、柯桥镇以达绍兴为一大段,工程最难,钱塘江之架桥,湘湖之填基,山棲(栖)岭之穿洞,均系工钜费浩,必须多验土,宜多测路线以相比较何者为宜。从宜而择,乃能尽美,此钱塘绍兴一段之大概情形也。
由绍兴至曹娥江为一大段,此处地势低洼,河道四通八达,桥梁涵洞数目为多,工程费用二者自是不少。此绍兴曹娥一段之大概情形也。
由曹娥江至宁波城为一大段。此段沿途所经地势平坦,河道不多,工程最易,费用亦省。此曹娥宁波一段之大概情形也。
以营业而论,土货以蚕丝、棉纱、棉花、绸缎、茶叶、豆、酒、麦、米为大宗,洋货以布匹为大宗,以设站而论,则绍兴城百官市驿亭镇,余姚、慈溪、宁波诸大城镇均可布设车站。此勘查杭甬路线之大概情形也。[71]
上述材料表明,杭甬线肩负着苏浙商品集散转运之责,虽工程浩大,但建成后其利润也不容忽视,故胡栋朝从地利出发,充分考虑到铁路开通对苏浙商业贸易的影响,因地制宜,以获取最大收益。
相较于江苏,浙江铁路线更加密集。胡栋朝在勘路报告中记载,浙江全省铁路均分九线:
(一)江墅线
起钱唐(塘)江闸口,讫湖墅拱宸桥之间,计正线三十四里四,站线二十三里,包山石宕支线三里,入城支线十二里六,共七十三里。
(二)杭嘉线
起杭州艮山门过笕桥,临平长安周王庙斜桥硖石王店,讫嘉兴,计正线一百七十六里二五,站线二十里,共一百九十里二五。
(三)嘉枫线
起嘉兴过嘉善至枫涇与苏路接轨,计正线五十六里七五,站线五里,共六十一里七五。
(四)杭甬线
草勘已毕,正在详测。约在杭州闸口以上起,择地建桥渡江,过闻堰义桥、临浦所前钱清柯桥,绍兴东关曹娥镇渡江过百官驿亭、马渚、余姚县大亭,讫宁波,约计正线三百四十里。
(五)杭赣线
草勘已毕,即将详测。此线由诸暨县过枫桥镇,接杭甬线一面由牌头镇过浦江县白马桥镇入义乌境大陈至县,由佛塘至金华府兰溪县,再由兰溪过汤溪境之扬埠,至龙游县过安仁街达衢州府,过航埠镇至常山县,经草坪太平桥至玉山县,约计正线六百四十里。
(六)善乍线
草勘已毕。起嘉善,过钟埭平湖,讫乍浦,约计正线五十八里。
(七)嘉广线
尚未勘完。约起嘉兴,过湖州泗安,接皖路于广德,约计正线二百五十里。
(八)衢浦线
尚未勘完。约起衢州,过江山达闽之浦城,约计二百六十里。
(九)湖宁线
尚未勘完。约自湖州起,过长兴建平,入宁省过潥水至江宁,约计浙段路线二百里。
已成已筑路线,计江墅线七十三里已成,杭嘉线一百九十六里二五已成,嘉枫线六十一里七五已筑,共计三百三十一里。以华里三里三合一英里,共计英里一百里三。
已勘将筑路线,计杭甬线三百四十里,杭赣线六百四十里,善乍线五十八里,共计一千零三十八里。
计画路线,计嘉广线二百五十里,衢浦线二百六十里,湖宁线二百里,共计七百十里。[72]
浙路既连接江苏,又交通江西,路线四通八达。之所以如此设计,胡栋朝等在给邮传部的信件中提到:“江浙本系水乡,河道四通八达,惟建路定线,自以交通市镇为地利,以取近节省为要图。两省路线经过之区皆为商集萃聚之所,虽苏路经斜塘、圆洩泾等处,桥工较为艰难,浙路绕硖石镇一隅,取线亦稍弧曲,然一为商船所必经,一则为米商所屯聚,是则限于地势,便于营业,有不得不然在矣。”[73]可见,浙路更多地兼顾商业,水路并举,充分发挥江浙的商业优势。
苏浙两省为平原水乡,修筑铁路时桥梁必不可少,胡栋朝给邮传部的报告对此也有详细的说明:
江浙地势平衍,并无山洞钜工,惟河道既到处交通,则桥工尤特宜注重。浙路共计大小桥洞一百五十余座,以杭嘉线内王店站之莲花桥长六十尺为最大。苏路共计大小桥洞四十余座,内如斜塘桥四百四十尺,圆洩桥四百尺,六定桥二百尺,北姚泾桥一百尺,日晖港、龙华港、小普陀山、雪水泾各桥各长六十尺,委员等趋赴上下游察看,水性颇急,河面亦宽,既难奂工,尤难取直,其现在筑桥各处,则水势稍杀,河面较小,土性亦坚,是其建桥地面合宜,桥梁大者购自外洋,小者制自上海桥墙,均用三合土、塞门灰填筑,是其建桥材料合宜,已通车者如履平地,未通车者在建筑桥面则邪许之声不绝,桥下则篙橹之声相闻,并见有小火轮经行,放汽与抽水机声相和于水面,绝无妨碍,是其工程司布置合宜。至如涵洞高下宽狭,湾曲弧弦轨道倾斜均皆合法,惟垫道石子间有粗大未平,尺半不足之处,然工程未竣,已嘱其随处匀加,将来自当合法,此遵查两省工程之情形也。[74]
铁路跨河而建,对于建筑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浙江铁路在采购材料时即考虑到对国货的支持,也注重物美价廉以节约成本:
他如钢轨铁料均由汉阳铁厂购制,颇称合用,轨下枕木购自奉天者,体质较坚,来自东洋者质松价贱,江浙路湿,似非所宜。据工程司言亦只拟暂用二三年,随当换用硬木,并查看得轨道两傍,宽展正好种相宜之树,既可储为枕木,兼以坚固路基,又如机车客车工料坚实,惟形色长短未能整齐。浙公司在英、比各国购制车底数十辆,自行装配车身,将来自能客易改良以归一律,此则考验两公司应用料件之大致情形也。[75]
汉阳铁厂为洋务运动中张之洞所建官督商办钢铁企业,采用汉阳铁厂的钢轨,既有利于民族企业发展,也减少了铁路修筑的成本,而为了进一步减少材料浪费,苏浙铁路所有物资均据实采购,据胡栋朝手稿可知:“各线地亩均已购齐,未动工者则均尚未购。”
苏浙铁路尚未勘毕,邮传部有着令胡迅速南下闽粤勘测福建、潮汕、新宁、惠潮铁路。经过川路与苏浙铁路的洗礼,胡栋朝在中国铁路工程界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