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见闻及其影响
晚清留美学生赴欧洲游学并不罕见,留美学生为了寻求更高的学术追求,在接受美式教育后,又前往欧洲继续进修。与胡栋朝同一期前往美国的王宠佑即是如此,他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纽约州立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结束后,于1904年至1908年前往英、法、德国学习。[48]事实上,胡栋朝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也有赴欧洲进修的打算,可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给张元济的书信中看出:
学生自旧年六月毕业后,业经在铁路局历练者已五越月,现在桥梁局练习American Bridge Company in ambridge Pa,桥梁铁路各样事宜皆身履目睹,颇有把握,拟西二月一号前往汽车局厂Baldwind Locomotive Company in Phila,拟五月[49]一号前往建筑局厂Construction Company in Chicago,拟五月一号前往测量水道局厂United State Lake Survey in Detroit,六月尾起程往欧洲,路经各国拟入英、德、法、比四国探望考求铁路、桥梁、汽车各等局厂,以与美国诸厂比较。今我中国铁路初兴,择各国之长者而从,将来于铁路检计,必大有裨益也。九月回广东省城,十月往上海拜谒先生,月尾赴北洋考验,十一月前往四川,此乃学生今年游学之大略情形也。前所历各厂已由各局工程师给回文凭,拟入各厂可也……惟可惜者学费支绌,不能周旋,盖与各工厂工程总办人等往来费用自是不少,由旧岁十一月至今已经借贷七百余元之多,且由兹而至夏尚有数月,况行色怱怱,借贷匪易,欧洲诸国往来车费较昂,由此核算,尚需千余金,方能毕事回国也。虽然所费用者不过一二千金而所得益无穷,故敢请先生再商于聂中臣(聂缉椝)、汤京卿(汤寿潜),仍将该款拨给学生作为前往欧洲考求铁路之费。他日回国,学生虽在四川,而于浙江全省铁路一切事宜可会商,学生当必竭尽心力以扳厚德。如蒙俯允,即请电汇交下录之地步,栋便可妥收,不必经由上海道钦差至多转接延误也。倘其疑而未定,则请先生代栋设法筹借美银一千二百元迅速汇来,以应急需。异日回国,自当奉璧面谢,栋之敢请者,知先生爱我也。[50]
此信于光绪三十二年元月十二号胡栋朝在美国实习期间写就,其目的是请他设法说服浙江巡抚将原拨给胡栋朝的被驻美大使梁诚以“胡栋朝已受四川之聘未便再受他省”而退还的两千两华银重新汇给他以供他游学欧洲之用。信中主要陈述了作者的实习经历,表达出作者希望在铁路工程方面广泛交流、取长补短的心愿,也表现出作者囊中羞涩的无奈,故希望浙江方面支持求学,以待学成归来报效苏浙父老。从六月十二号胡栋朝又写信给上海道台聂缉椝来看,这笔款项并没有到账,此时胡栋朝已经回到中国,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游学的愿望,1908年在川汉铁路工作期间,川汉铁路公司议定先修宜万一段,胡栋朝目睹该段“层峦叠嶂,施工最难,虽铁路学有法可施如美国西省之崇山,瑞士小国之峻岭,其难修之处,比川路更大,而今已成轨道矣。然恐测路日长,筑路日久为可虑矣。而况更有他虑者乎?既有此虑,则更恐不能见信于人,亦常恐难以自信。既不能自信,故每欲请假游学欧洲历练一两年以坚阅力”[51],该段耗费日长是胡栋朝无法接受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胡栋朝初次接受如此艰巨的工程内心不自信所致,故希望前往欧洲学习复杂地形下建设铁路的经验,然而因邮传部急于勘测苏浙铁路,故这次游学欧洲的计划再度作废。
宣统元年,苏浙铁路勘测基本结束,胡栋朝接受上海高等实业学堂邀请,就职教务长,该校新任校长唐文治锐意改革学堂,胡栋朝是其得力助手(改革之内容后文会做专述),然而虽身在学堂,胡栋朝一直对欧洲游学充满向往。宣统二年(1910),学堂各项事务初定,胡栋朝遂向邮传部提出辞职旅欧:
派充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教务长以来,夙夜兢兢,惟恐陨越,幸赖监督之指导,教员之赞助,方免业脞之讥,至今将及一载,大局稍具,规模举凡,功课之预算,教科书之选择,教员之支配等事,皆已悉心筹划,勉副堂宪大人作育人才之至意,但栋朝奉命之初,原有一年后赴欧洲游历之议,今既届一年,窃拟实行初志,敝省乡父老电邀栋朝充粤路领袖工程师,栋朝亦已婉却,俾得成行用是,敬恳俯准于六月底销差,以便束装就道,不胜屏营待命之至。除恳商监督外,合同大部陈明,伏候钧示![52]
书信中胡栋朝恳切地陈述了游历欧洲的决心,当前学堂步入正轨,客观上为游历欧洲提供了外部条件。此外,当时清廷实行地方自治,唐文治因就任江苏自治总理而有离校之意[53],胡栋朝遂致电邮传部:“闻唐监督隐退,学堂进步大有阻碍,顾念大局,恳切挽留。教员等胡栋朝、梁业、李士元、温镜仁、徐田、□品茅、俞庆恩、张谔印寒。[54]”唐文治“因地方自治无领袖,颇为危险,爰往就职[55]”,与此同时,胡栋朝致信唐文治:“弟之所以恳请销差者,亦系实在情形,特修芜函,再申前请,敬你俯赐允准,不胜翘祷之至,再如敝省铁路风潮尚未大定,栋亦未敢冒昧□手,栋当赴欧美游历一二年,以资经验,知关锦念,特此奉闻![56]”可见,胡栋朝因时局动乱,更坚定了出国游学的意愿。他在日记中亦有相关记载“迨至去秋变乱事起,迫于时势,暂作周流。游历欧洲,原为素志,于是因势乘便……[57]”,游历欧洲之计划遂得以成行,出行时间定于民国元年(1912)三月,其日记记载如下:
民国元年三月初一日礼拜五,即壬子正月十三日
早起写次缉信一件,饭后到胡耀廷、关逵轩处辞行。午后三点钟落小轮船,工程共济会程君贯如、张君洛农等七八人来送行,林君瑞书、李君月泉亦先后继至,重友谊也。四点钟起轮,旋到大轮船,房舱四人同居,亦可讲究。搭客甚少,晚在仓中用膳,菜颇丰,每日饭钱一元半,系同房俄国友人与管侍说合也。七点倦极早睡。[58]
民国元年三月初一,胡栋朝从上海起程游历欧洲,前行之前他先向胡耀廷等家人好友辞行,临上船之际,工作同事亦前来送行。此次航行历时弥远,“晚间行程单知由上海至海参崴,约计三千七百里[59]”,上海至海参崴途经日本长崎,到达长崎后胡栋朝在此小驻,他看到:“长崎地方虽小而规模整饰,街巷洁净,雇一东洋车载大衣并引路,车夫能说英语,亦征日本之教育也。[60]”稍作停留之后,胡栋朝继续踏上海参崴之旅,计划中的路线是由海参崴搭车至莫斯科进入欧洲。三月初六日到达海参崴,休息半日后即购买“由海参崴至磨士高(莫斯科)埠二等车票[61]”前往莫斯科,这次游历欧洲历时九个月,全程途径十余国:日本、俄国、瑞典、罗威、丹麦、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瑞士、吉隆坡、星加坡(今新加坡)等国。
其出国游学之际,正值晚清末年风雨飘摇,时势动乱,胡栋朝不免产生郁郁不得志之感。通过游学,他感觉自己“情随事迁,志气日高”[62],重新振作起来。游学过程中,胡栋朝最为关注的当属欧洲的路桥建设及城市规划。其对德国柏林的街道尤为赞赏:
十点搭车往德国京城,名曰柏林。十一点钟开行,过海两次,火车载在船上,中国所未观者也。到德国境内,见其田畴齐整,阡陌纵横,屋宇则红瓦白墙,士女则峨冠盛服,入其境而知其富且教也。在船上读德文两页,晚九点钟到柏林城,入旅馆,每室一元二角半,此为沿途所经各埠旅费最廉者也。旅游行大街一次,见其街道宽广,屋宇华丽,电灯辉煌,行人杂沓,其景象之大观,向来梦想所不到,繁华美丽,如瑞典京、黄旗京者亦其后也。街道用煤渣砌成,全街一致光滑如镜,汽车千百乘,如梭织锦。电灯两三千行,璨若明珠。村俗如予者,骤见之饶,若登天堂、入寒宫,不禁身轻心醉,其喜扬扬者矣。[63]
……傍晚游行大街一次,树林隐翳,花卉丛集,一街之中有路五六条:有行人路,有马车路,有单车路,有电车路,有汽车路。另有大树四行集于其间,花卉草地铺于其下,询大观已。将来我中国当于古城之左右,择地另建新城,先行布置街道,应依此都为式。[64]
4月22日,胡栋朝,先拜访了中国驻德国的全权公使梁诚,然后到留德中国学生会见留学生陈之达、吴配基、胡子久、戴恩基等人,前二者皆籍隶广东并学铁路专业。胡栋朝在交谈中得知,“留学生之在德国者,有百数十人之多。因中土扰乱回国者,十之六七。而现在柏林者,仅留二三十人而已”[65]。胡栋朝这天的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他不仅跟中国留学生畅谈时事与专业,傍晚专门考察柏林大街布局,还专门购买了一张柏林西里西亚门火车站景观明信片(见下图),在上面记录了历史性一刻:“一九一二年四月廿二日,胡栋朝到留德中国学生会,栋志。”
1912年柏林西里西亚门火车站景观明信片(海珠区文博中心藏品,胡仲化先生捐赠)
胡栋朝身在国外,始终心系祖国,时刻希冀将已所学报效国家,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说:
游学期间,他处处留心欧洲各地的路桥建设及城市规划,收集了众多欧洲街道及路桥方面的明信片,作为自己回国参与建设的资料素材,部分明信片得以留存至今,如下图的德国“汉堡易北河隧道”景观明信片。
1912年德国“汉堡易北河隧道”景观明信片(海珠区文博中心藏品,胡仲化先生捐赠)
胡栋朝还重点参观了各国的博物馆,通过游览大量博物馆了解西欧各国文化。用他自己的话讲:“先生(唐文治)之国文讲义,洵为国文之博物院也。栋日则游观科学博物院,夜则游观国文博物院,近已细读一遍,似有手舞足蹈之意。”[66]换言之,胡栋朝把游览博物馆与读书学习等量齐观。
在胡栋朝日记中,有大量关于他在欧洲参观博物院的见闻,其中有很多是关于古迹器物、钱币、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博物院,如:
早膳后游观(黄旗国)国家博物院,此院共分四部,今日所观者仅古器一部而已,上古之时,以革为帐,以石为鼎,以骨角为利器,以毛羽为衣服,人为万物之灵,古今无异。古人之才志,似不逊于今人,惟所作之器具,有精粗之分,所用之精力,有迟速之别而已。院内所藏古器,五洲各国皆有,而我中国之物亦不少,其最精细者则有雕花象牙塔数座,雕花象牙球数枚,又有明朝六龙御天图一幅,清朝光明正大殿朝觐图一幅,皆画工精巧者也。又有对联云:忠孝传家国,诗书飨子孙。中国之物于此见之亦奇事也。[67]
晨七点半钟起练身一次,记昨日事,游观(黄旗国)国家博物院钱币部,各国所用币制,古时多用铜用银,而今年则多用金矣。各处钱币制造精良,令人钦羡不置。旋参观议事院,壮丽阔大,不惜工本,登临高塔,眼界顿开,俯视全城,目空一切,洵旷观也。闻此塔高有三百余尺,塔内有本塔信柬出售,兼付邮资,购送邮筒,藉报平安,甚便捷也。下午游观花草博物院,万花荟萃,百卉丛集,划地而植,列牌而名,齐整悦目,盖美观也。[68]
九点钟起练身一次,游观(德国)古迹博物院,有水缸系四千年前古人所用者,其余石器、瓦器、二三千年前者,不知凡几。又有名手油画一幅,架室情形阴阳分明,玲珑凹凸,令人观玩不置。[69]
游观(德国)教堂古器博物院,有数百年前之通花玻璃织锦帷帐、雕花枱椅、雕花象牙器,又有珍珠玩器之属,画花瓷器之品,极其精良,诚贵重器也。[70]
游观德国属土博物院,陈列各处属土人物、器具、土产、矿辎。南美洲所产树胶能制各种适用之物,所生土人其黑如漆,亦奇怪也。[71]
20世纪初,欧洲军事力量仍然占据优势地位,而德国军事水平,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胡栋朝日记中就有他参观德国军事院的记载:
早饭后往游(德国)陆军博物院,刀枪剑戟林立,盔甲军衣山积,有各色腊人以表古人之装束,各色地图以显炮台之布置,各色飞船以备观战,各色形模以表战阵,又有墙上图画数十幅以表德法历年之战役,室中旗帜千百枝以备游客随时之观览。至于各色枪炮,各色车马,不知凡几。参观两点余钟亦不过观其大概而已。德国军容之盛素所著名,今观其陆军博物院,则知其研究有素也。中国自今以后,盍亦究心于军备乎?[72]
有的博物院主要陈列船政器物,展现船政发展,直观地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如德国船政博物院、邮政博物院、电政博物院:
早起游观(德国)船政博物院,不收游费,兵船、商船各种模形不一而足,船中机器、海上灯塔、鱼雷、水雷各种制造法,有图画以表明之,有模形以显现之,又有海中土产,龟鱼之属,水草之类,奇形怪状,观之不厌,水中之大观。[73]
十点钟起练身一次,游观(德国)邮政博物院,各种飞船,邮便火车,邮政局所,邮票邮柬,邮船邮役,又有各种电报、电线、机器,各国转运器具,极有趣味。中国迎娶花轿亦有一座,惜两点钟闭门,未能尽观也。又游观大礼拜堂,广阔幽雅,可谓大观。[74]
游观邮政博物院,电政博物院亦在其内,电气传信,飞艇传信,极有可观。购目录表一本,内有飞船相片,寄回南洋大学堂,以备有志者研究。又游观王宫博物院,古器甚多,赤体美人偶像亦不少。[75]
工程建筑类博物馆是胡栋朝首要关注的,也是他前往欧洲游历的重点所在:
九点半钟起,往观柏林大学堂建筑科博物院,屋宇模形、教堂图画排砌成列,不知凡几,有志学建筑科者,此其地矣。[76]
游观(德国)铁路工程博物院,各种火车模形、铁路图画、车站形式、运河模形、桥梁模形精细异常,极资研究。其最当注意者:火车轮船,值潮水高下时,其接轨埗头,亦能随意高下。其法有二:一法用铁桥两座,桥端以机器高下之;第二法用长桥一座,两端亦用机器高下之。至于巴拿孙运河之形图,大山铁路之形图,极有趣味,且增见识。研究三点钟,困倦异常,仍未观毕。[77]
往游(德国)矿务博物院。开矿机器、镕矿机器,极有可观。各种矿产、矿中禽兽、树木遗体,排砌成列,分门别类,足供研究,学矿之渊薮也。[78]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20世纪初欧洲先后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但是农业依然受到重视,在诸多博物院中,农业也占有一席之地:
游观(德国)农务博物院,各种耕锄、各种植田机器、各种六畜、各种六谷,极资研究。有地球一枚,山水浮凸,真良工也。又游观禽兽遗体博物院,有一兽十余丈长,地球中极长大之兽也,惜今无其种耳。海鳅、大象、海马、犀牛,其次焉者矣。又有一猿,形大如人,熊羆、海狗,形大如牛,其余飞禽走兽、昆虫水产,甚有趣味,四点钟闭门,未能遍观。[79]
农业博物院中不仅陈列有六畜,也展出了20世纪初欧洲农业生产的方式方法,为此胡栋朝特意抽时间再次去观摩:“晨八点起练身一次,记昨日事,游观农务博物院,其间机器以水力运柴之法,以水力锯木之法,无不齐备,又海产博物院各种网鱼之法,蓄鱼之法,及其精良。”[80]值得说明的是,当时欧洲已经出现动物园,胡栋朝在日记中描绘了当时欧洲动物园美妙绝伦的盛况:
下午游观(德国)动物院,内有各色虎、豹、熊羆、狮子、大象,各色飞禽走兽、六畜,各色猿猴、鼠兔之属,又有各色班马,又有犀牛、海马、海獭等类,此不常见者也。亦有初覩特别者,此院所筑之楼台、房舍皆依土产各物、风土人情而筑之,如大象係印度所产,傍边所建之室则其材料形色皆为印度之式,禽兽为非洲所产者,则其室为非洲形式是也,此其特别者一也。所筑之室各分内外,夏日天气炎热,禽兽必居于外,游客可以在外面观之;冬日天气严寒,禽兽必居于内,游客可以在室内观之,此其特别者二也。室边花卉齐整成列,各分其色,堪以悦目,此其特别者三也。有音乐以悦耳,有茶寮以小憩,游客随意游观,随意坐立,此其特别者四也。抚景流连,乐而忘返。[81]
一般认为现代博物馆起源于欧洲,胡栋朝的日记也反映出当时欧洲博物院事业十分发达,除了以上专业博物院外,还出现一些综合性博物院,如德国风俗博物院,其馆内陈列了世界各国风土民情,“各国文物制度、日记器具,无不齐备,中华、日本器皿尤多,土耳其国贵家女子粧束甚奇雅,印度人之神像极离奇,非利加洲风俗之朴野,皆极有趣[82]”;身体博物院则以展现人体生理卫生、医学等为主,“身体博物院,内藏五洲各国美女形状,孕妇生存情形,并各种花柳,疾病情形,古时惨酷刑具情状,刀伤外科割剖情状,观之悚慓,然大开眼界矣[83]”;皇家博物院则包罗万象,“午后游观皇家博物院,楼台华丽,陈列齐整,海产部中有大龟,形如图案桌。又有海象、海马,大比犀牛,矿产部钻石宝石矿苗矿产极多,尤为悦目[84]”,等等,此外,还有天文博物院、学校博物院等供民众参观。可见,这些博物院涵盖了民众日常生活,有利于国民快速认识本国文化发展水平,提高国民的生活幸福感,也成为旅游人员了解欧洲文化的捷径。
作为游学的中国人,胡栋朝前往欧洲很大目的是开阔自身眼界,学习先进技术,以助本国发展,故他在参观博物馆时,对于一些本国发展不足的专业类博物馆,诸如铁路博物院、船政博物院、陆军博物院等往往十分用心,多次参观,并购置了相关书籍如铁路、船政博物院的《目录图说》等寄回国内供相关学者学习研究,以期望促进本国工业之发展。
游览博物馆之余,胡栋朝亦不敢放松对国学的探究。诚如胡栋朝所言,欧洲各国工艺为科学博物馆,而唐文治先生之讲义,洵为国文博物院,而其国文学习主要来自唐文治先生的讲义。笔者认为,胡栋朝之所以能够拿到唐文治之讲义,与他和唐文治先生的师生情谊分不开,茆萌在研究唐文治年谱时有这样一段记载:“夏,请胡君振廷名栋朝为教务长。胡为美国康奈尔大学铁路科博士,相见后,欲从余治国文,因执弟子之礼,亦难得之士也。[85]”唐文治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经师从大儒沈曾植、帝师翁同龢,可谓熟读经史,胡栋朝进入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即蒙唐文治聘任,他在欧洲期间经常保持与唐文治联系,丝毫不敢放松对国学的学习,每日归寓,必定研读国学若干。旅欧三个月后,他在日记中记载到自己学习的成果:
由三月初一日至五月三十一日,三个月共读英文一百九十八页,德文二百二十七页,法文二十七页,路学十九页,国文三百零五页,写字一千一百二十个……连上共读西文四千八百九十页,连上共读中文六千二百页,连上共写字六万二千九百九十个。[86]
其所读国文主要是《训俗遗规》《国策》《国文大义》等书本,且常在日记中附上读书心得,如:
四月念三日,读国文三页,《国策·苏秦说秦惠王》,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厚,盖可以忽乎哉!”予于十年前读之感泣,今日读之,更为悲悼矣。[87]
五月六日,读《训俗遗规》三页,吕新吾先生曰:耕读传家,俭勤兴家,忍让安家,淫暴亡家。休存猜忌之心,修听离间之语,休作过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张文端公敦复曰:“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又曰:“致寿之道有四:曰慈,曰俭,曰和,曰静。适意之事有三:曰富,曰贵,曰多子孙,然是三者,善处之则为福,不善处之反足为累。”诚为不易之论,惟人善取之而已。[88]
类似旅欧期间的读书心得还有很多,这些国学均引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显示出胡栋朝学贯中西的品质。胡栋朝在欧洲游学途中即向唐文治校长致函提出当前南洋公学办学的问题,并改进经验,后文有专述。他回到上海后,再次被唐文治聘请为教员。胡栋朝把欧洲游学的日记整理成集,唐文治阅读后特作序言以示鼓励:
胡君振廷游历欧洲日记序(唐蔚芝先生作)
番禺胡君振廷,曩曾问字于余,余告以人生当世,立品为重,授以陆桴亭先生《志学录》,并语以书所为,夜必书之之法。振廷力行之,不稍懈。壬子岁,振廷游历欧洲,阅岁归国,出其日记眎余,且言曰:某记此数册,命意有二。研精学问,崇尚节俭,俾吾国学子,有志游欧者,不至因学费艰巨,相率裹足,庶几负笈往欧其一也。余受而读之,不禁喟然曰:有是哉!振廷之至诚也。人生当世,当转移天下之风气,而不当为风气所转移。今之人动云,时世之英雄,又云时世所造之英雄。夫时世所造之英雄为风气所转移者也。造时世之英雄,转移天下之风气者也。自政体改革而后,怐愗之辈,昧厥本原,相与掊击前贤,菲薄孔教,举中国数千年,五常名教所以维系于无形者,一切破坏其藩篱,由是礼义廉耻,扫地无余,四维不张,国事益不可问,况乃欧美道德,毫末未有所输入,呌嚣之余,习为浮薄,偶有一二老成,研究国学,师法先民,则相与讥笑唾侮,以为大诟。当此之时,苟非有贞固强毅之士,大声疾呼,以挽救之,世道人心,正未知所底止。振廷往者毕业于美国,专精西学,独能力排群议,提倡国文,蒙世之大不韪,而不以为耻,且将出其所学,递相传嬗,倘所谓造时世之英雄,而能转移天下之风气者耶!惟余更有为振廷进者,人生当世,无日无时不在读书力学之中,即无日无时不在修身植品之中。观孔子自述,自十五至七十,皆在读书力学中也。自志学至从心不踰矩,皆在修身植品中也。桴亭先生之日记,名曰《志学录》,盖谦言学识之幼稚之徒日益夥,此其一也。吾国政治风俗与泰西不能强同,居中国而求治平之道,必精通先生之法制典章,古圣贤之遗经载籍,而于西文科学,复能登峰造极,会而通之,乃成郅治,古语有之,百年树人,预储种子,吾党之责,故是书于提国文,不惮三致意焉。此又将以日记为读书力学、修身植品之初基也。今振廷亦当以是书为初基,进而不止,锲而不舍,毋移其初心,毋诱于势力,行见天下之有志求学者,皆被我之教育;天下之有志敦行者,皆受我之裁成;天下性情之偏激者,我以真性情感动之;天下志节之萎薾者,我以真志节振兴之,庶几乎?时世由我肇造,风气由我转移。振廷,振廷其尚勉之哉!其尚勉之哉!民国二年夏五月太仓唐文治谨序,胡栋朝四十二岁甲寅年一月念九日抄。[89]
这篇序言中,唐文治充分肯定了胡栋朝虽饱受西学,但不忘国粹的态度。序言中表达了胡栋朝写作旅欧日记的目的:发扬风气,为后辈游历欧洲之学子提供经验以及重新唤起国人对国学的重视。诚如唐文治所言,辛亥革命之后,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拥护封建帝制的孔教受到抵制,这对于深受儒学熏陶的唐文治来说是十分难以接受的,他在《茹经堂文集》中写道:“世道之诪张,人心之迷谬,风俗之庸恶,士品之卑污,上下历史史史无有甚于今日者……读经为救世之第一事也。[90]”唐文治认为当前治国不能完全倚靠西学,国学能够培植民性,于国有大益,故当他在日记中目睹胡栋朝每日研习国学时,十分欣慰,这也表达出唐文治希望藉此启发民智、涵养民性、复兴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望,早年的求学经历中可以看到胡栋朝国学基础并不显著,但其晚年关于国学方面的心得大量见诸于日记,笔者认为这与唐文治的勉励不无关系。
综合来看,胡栋朝的求学生涯中,中西教育伴随其始终,早年香港皇仁书院、北洋大学均重视国学,这也在客观上造就了胡栋朝学贯中西的品格。俗话说,学无止境,即使工作期间,胡栋朝仍手不释卷,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学习的价值。作为生活于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的读书人,胡栋朝在追寻科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对国学的追求,这对于他后来的工作教育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胡栋朝游学期间照片
【注释】
[1]《胡栋朝家谱》,胡栋朝嫡孙胡仲化先生提供。
[2]胡栋朝:《教授太极拳序即自传》,1951年4月25日。
[3]方海兴:《简评建国初七的农村冬学》,《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4]胡栋朝致序东、礼廉信,九月二十日。
[5]胡栋朝:《教授太极拳序即自传》。
[6]邓城锋:《中央书院学制分析》,《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7]胡栋朝:《教授太极拳序即自传》。胡栋朝在自传中均采用虚岁,按此推算他应该是在1893年考入皇仁书院。
[8]吴伦霓霞:《教育的回顾(上篇)》,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第435页。
[9]胡栋朝:《教授太极拳序即自传》。
[10]王玉国:《丁家立与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1]胡栋朝:《教授太极拳序即自传》。
[12]王杰:《北洋大学堂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缘起》,《高教史研究》,2008年第6期。
[13]王玉国:《丁家立与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4]胡栋朝:《太极拳教授法自序》,手稿,未注明年份。
[15][清]麦仲华辑《皇朝经世文新编》卷五上《学校》,收录于《广州大典》57辑,集部总集类,第七册,广州出版社,2008,第376页。
[16]胡栋朝家书: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初五日付上第十四号家信。
[17][清]麦仲华辑《皇朝经世文新编》卷五上《学校》,收录于《广州大典》57辑,集部总集类,第七册,第376页。
[18]胡栋朝家书: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初五日付上第十四号家信。
[19]胡栋朝家书:十月初一日第二十一号信。
[20]胡栋朝至母亲信(未写日期)。
[21]胡栋朝家书:光绪廿四年正月初二日第廿四号信。
[22]胡栋朝家书:光绪廿四年三月廿三日第二十六号信。
[23]胡栋朝家书:五月初十日付上第十六号家信。
[24]胡栋朝家书:光绪二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付上第三十五号家信。
[25][清]麦仲华辑《皇朝经世文新编》卷五上《学校》,收录于《广州大典》57辑,集部总集类,第七册,第376页。
[26]胡栋朝家书:光绪二十五年九月初二日付上第四十四号信。
[27]胡栋朝家书:光绪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付上第四十一号信。
[28]胡栋朝家书: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十一日付上第四十二号信。
[29]胡栋朝家书:光绪二十五年八月十五日付上第四十三号信。
[30]胡栋朝家书:光绪二十五年九月初二日付上第四十四号信。
[31]胡栋朝家书:光绪二十五年九月初七日付上第四十七号信。
[32]胡栋朝家书: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付上第五十一号家信。
[33]胡栋朝家书:光绪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九日付上第五十三号信。
[34]胡栋朝:《太极拳教授法自序》。
[35]胡栋朝家书:光绪二十六年二月十六日付上第五十四号信。
[36]胡栋朝:《回忆集》第十二段。
[37]胡栋朝:《太极拳教授法自序》。此文献中的“加厘宽利亚大学校”及下文提及的“嘉利宽大学校”,即为今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音译。
[38]胡栋朝:《太极拳教授法自序》。
[39]胡栋朝:《太极拳教授法自序》。
[40]胡栋朝:《太极拳教授法自序》。
[41]胡栋朝:《太极拳教授法自序》。
[42]胡栋朝:《教授太极拳序即自传》、《太极拳教授法自序》。
[43]胡栋朝:《中国铁路指南》,《广州大典》第三十七辑第四十四册《史部地理类》,第539页。
[44]胡栋朝:《太极拳教授法自序》。
[45]此毕业证由美国富布莱特学者Eric Jenkins-Sahlin向康奈尔大学申请补发(2015年5月7日)。Eric 的外祖母Nora(英国籍)与胡栋朝同时就读于康奈尔大学,两人交情颇深。Eric于2016年10月由美国回到广州,带回此毕业证书,并向笔者展示了胡栋朝写给Nora的珍贵信件,让我们得以了解他们百年前深厚的异国情谊。
[46]胡栋朝:《太极拳教授法自序》。
[47]胡栋朝:《太极拳教授法自序》。
[48]徐友春:《民国人物大辞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49]此处有笔误,应为三月或四月。
[50]胡栋朝致张元济信,光绪三十二年(1906)元月十二号。
[51]胡栋朝致陆耀廷信,十月初一日(未写年份,应为光绪三十二年)。
[52]胡栋朝致邮传部徐尚书函,宣统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53]茆萌:《唐文治年谱新编》,第171页。
[54]胡栋朝致邮传部电。
[55]唐文治著、唐庆贻补:《茹经先生自定年谱正续编》,收入沉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第81页。
[56]胡栋朝致唐监督书。
[57]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四月十六日。
[58]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三月初一日。
[59]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三月初二日。
[60]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三月初三日。
[61]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三月初六日。
[62]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四月十六日。
[63]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四月念日礼拜六即壬子三月初四日。
[64]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四月廿二日礼拜一即壬子三月初六日。
[65]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四月廿二日礼拜一即壬子三月初六日。
[66]胡栋朝日记:五月念九日。
[67]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四月十六日。据日记全文内容可知其当天在“黄旗国”(今丹麦)。
[68]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四月十八日。
[69]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初八日。
[70]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十五日。
[71]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念六日。
[72]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四月念六日。
[73]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初五日。
[74]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初九日。
[75]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十七日。
[76]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初七日。
[77]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初十日,巴拿孙运河,即巴拿马运河。
[78]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十四日。
[79]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十八日。
[80]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六月十五日。
[81]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四月念一日。
[82]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十三日。
[83]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六月初九日。
[84]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六月初十日。
[85]茆萌:《唐文治年谱新编》,第191页。笔者按:茆萌认为胡栋朝是民国元年担任教务长,但从笔者据胡栋朝来玩书信、日记与《交通大学年谱》的记载,胡栋朝担任教务长是在1909年夏天,且胡栋朝学历应该是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但茆萌认为胡栋朝执弟子礼一事应该可信。
[86]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三十一日。
[87]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四月念三日。
[88]胡栋朝日记:民国元年五月念六日。
[89]唐文治:《胡君振廷游历欧洲日记序》,民国二年夏五月。胡栋朝甲寅年(1914)一月念九日抄录。
[90]唐文治:《茹经堂文集》二编卷五《中学国文新读序本》,《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二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第798-8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