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高等实业学堂
宣统元年(1909)四月,胡栋朝勘毕铁路回沪,收到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以下简称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电文:“顺治门太仓馆许弼丞兄函计达,胡君如愿就,拟请作教务长,月薪四百元,可俟查路后接任,乞转敦请电复,再电部治文。宣统元年四月。[13]”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今上海交通大学)建校于1896年,其前身为南洋公学。1896年,盛宣怀上书光绪帝请求设立南洋公学以培养实业人才,由盛宣怀亲自担任督办,该学院创办之初分师范院(师范学堂)、外院(附属小学堂)、中院(中学)、上院(大学)四个学院,并聘请洋人教习英文。[14]1904年,南洋公学改隶商部,随后改校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清廷增设邮传部主管全国路、邮、轮、电事业,学校也随之改为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并设铁道工程班,次年九月唐文治接任学校监督(即校长)。
唐文治(1865-1954年),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其出身贫寒,其自幼聪慧,六岁入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八岁中进士后派任户部江西司任主事,1898年调任总理衙门章京,义和团运动后调任外务部主事,后官至农工商部尚书。唐文治此人对西学很熟,其在外务部任职期间先后两次前往日本和欧美,对西方各国文化教育有很深的了解。庚子赔款后,唐文治多次上书清廷请求变革无果后,1906年他毅然弃政从学,希望通过教育为中国培养一批新式人才,以实现国富兵强。唐文治到任后,首先改组的就是铁道工程班,他认为学堂现存铁道班太过简略,于是请求邮传部改组扩充:“接收实业学堂后,详考该堂上院专门设有铁道一班,唯其大加扩充。于是,他取铁道工程班扩充为铁路工程专科,订学制为三年。”[15]改组铁路工程科后,唐文治认为应该聘请专员管理,他奏请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推荐优秀铁路工程人员前来任教:
本监督接收实业学堂以后,详考该堂上院专门设有铁道一班,询属当务之急,唯其规制简略必须大加扩充,俾至详备,尤宜另聘铁道工程专门教员,分条讲授,庶可早就精深,但必须有熟谙铁道学之人,始能考核教员之程度。兹查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道天佑,精通轨政,现已函商该道,属其详加考核,选举铁道专门教员一名,来堂主讲,并经会商教务长,按照学生班次程度详细斟酌。[16]
这封信函书写时间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詹天佑当时尚在主持京张铁路,但其能力已经被国人认可,胡栋朝在给胡峻的信中就提到“詹君天佑为中国工程师之祖”,故唐文治请求詹天佑推荐优秀教员。詹天佑选举何员尚未可知,但光绪三十四年(1908)现任教务长[17]梁钜屏辞职,恰逢胡栋朝勘毕苏浙铁路回上海整理报告,绘制地图,且胡栋朝又被朝廷补授工科进士出身[18],加之当时留洋毕业生进入新式学堂担任管理者是常态[19],于是唐文治决定聘任胡栋朝担任教席,辅助办学。
宣统元年(1909)四月,唐文治即向胡栋朝抛出教务长的橄榄枝,为此他发电文给许弼丞,请求转达至胡栋朝,“顺治门太仓馆许弼丞兄函计达,胡君如愿就,拟请作教务长,月薪四百元,可俟查路后接任,乞转敦请电复,再电部治文”[20],五月,胡栋朝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21]唐文治提高了胡栋朝的月薪,并陈述了具体工作内容:“顺治门外太仓馆许弼丞兄,胡君允就,拟请作教务长,月薪六百元,教科每星期约二十点,诸凡支配功课,稽查教员勤惰,统请偏劳,乞切实面订电复,即行电部,敦请何时到校接任,乞定示文治元印。”[22]针对唐文治之邀请,六月十三号邮传部征询胡栋朝的意见,胡栋朝十四日回复:“电敬悉,查路差能即销,愿就教席,委员栋朝函”。[23]十九日,邮传部又致电唐文治:“上海唐侍郎鉴,胡庶常栋朝,铁路专门,本部拟俟其查路销差,派办路工,既执事相需甚殷,只可令其相助数月,襄办添班事宜,俟数月后再行商酌办理。邮传部巧。”[24]唐文治校长把邮传部的意见传达给胡栋朝,但胡栋朝仍向邮传部请示是否销去勘查铁路的任务:
北京邮传部堂宪鉴:顷接唐监督文治函称部允襄助学务数月,应否销去查路差,前就教席请示,三洋泾桥大安栈委员栋朝叩告。[25]
六月二十一日,邮传部明确回复了胡栋朝,就任教务长与勘测闽粤铁路并不冲突,着胡栋朝在起程勘路之前暂留上海襄办校务,然后前往闽粤:
上海三洋泾桥大安栈胡庶常栋朝电悉:唐侍郎挽留该庶常襄理学务,经本部酌允暂留数月,电复在案。惟该员前经奏派勘查闽粤各路工程,自应仍将该员差使办理完竣以重奏案,且预计勘查各路及途中往返不过需期一月,于校中事务万不致有所妨碍。现在原派会勘及查款人员约于七月半启程,屈计尚有半月宽闲,该员可□将校可一切事务料理头绪,届时仍同会勘人员前往勘查。除电知唐侍郎查照外,该员仰即遵照办理,邮传部养印。[26]
由此,胡栋朝接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教务长一职。胡栋朝在其任期内,改革学校制度及课程,为学校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栋朝收集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正门场景明信片(海珠区文博中心藏品,胡仲化先生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