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栋朝的晚年生活

第六章 胡栋朝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胡栋朝虽年老力衰,然亦回到家乡尽力发光发热,他在自传中写道“自五十一岁,由北京辞去师范大学教授之职,回到广东为广东建设厅公路处,韶平公路(由韶关至平石)第一段修建工程司始。五十二岁为中山大学教授,五十三岁为广州工务局设计科科长,其后又为建筑科科长,五十七岁为岭南大学工学院院长,五十九岁为广东建设厅技正,六十岁为广九铁路总理局局长[1]”。1924年至1933年间,他经由北京回到家乡广州,辗转于大学校园与政府部门之间,现存日记对于这一段时间的记载也相对模糊,仅在自传中提及。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广州也迅速受到日军侵袭,据记载1937年8月31日,日本六架飞机首次空袭广州,频繁狂轰滥炸,广州各大、中学校和部分群众纷纷迁徙,至1938年6月,日机空袭广东达2000架次以上,空袭广州超过800次,投弹1万多枚,死伤民众5000人以上,炸毁民房数千栋。[2]日军的暴行造成广州人民妻离子散,胡栋朝也因此背井离乡,“自六十二岁,为广东省政府技正始,六十三岁投入商业界,为广东士敏土厂管理委员会委员,六十四岁又为广东建设厅纺织厂监理,其后寄居广州市,飞机从天而来,间或产生从未见遇之怪蛋,翱翔而下,世人以为怪物,各皆惶恐,于是家人离散,老弱转乎沟壑,少壮转而之四方,余则走黄埔乡,走绍庆县,走东莞县,流离数百里,六十五岁在香港二年,六十七岁居上海,又二年,六十九岁卒抵北京之故居,蛰伏不出,日夜读书写字,以自娱乐,打太极以强体魄,回时亦作修建房屋的买卖,差堪自慰,乃不谓。七十一岁之时,粮食飞涨,百物腾贵,蝇头小利,无以为生,不得已而再作冯妇,入南京建设部技术厅为技监[3]”,广东士敏土厂建于清末,因1928年民国铁道部为修筑粤汉铁路,需要巨量士敏土,于是省府令其与河南士敏土厂合并为广州西村士敏土厂。[4]胡栋朝此前是工程系出身,对于铁路工程见解很深,故可能被委任为该厂委员。在士敏土厂工作一年,胡栋朝又被调回广东省建设厅,然而时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轰炸广州,引发了民众极大的恐慌,胡栋朝也因此离开家乡。建国前夕,胡栋朝再度回到广州,并在黄埔村定居,其虽已耄耋之年,然而仍十分关心家乡建设,在被推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后,他积极地为家乡建设献言献策,提出了一些颇有建设性的议案,且对于强身健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充分运用闲暇时间研习太极拳,以教人身强力壮,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