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师大的改革

一、在北师大的改革

1923年,范源濂就任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关于范源濂就任北师大校长之过程,学界研究很多,兹不赘述[33])。胡栋朝于1923年1月进入北师大任教,“自十二年一月栋朝初入校……去年岁初,栋朝系专任教员,钟芷修为本系主任,迨至去夏,钟主任游美,而汪懋祖接替。汪主任南归遂凂栋朝暂行代理。栋朝学识浅薄,时虞陨越,好在本系各教员助手,皆能助理妥协,尚有振作之精神”。[34]1923年夏工艺系系主任汪懋祖因事离校,推荐胡栋朝代理系主任,恰逢北京高师改为大学,加之新任校长11月上任后决意改革,胡栋朝遂向范校长提出“筹备工艺系大学计划”,该计划于1924年刊登于北京师范大学所办《教育丛刊》第5卷第1期。

胡栋朝从课程标准、系所名目、班制、招生等方面阐述学校现存之弊病,并提出了改进办法:

查本校旧有高等师范学校十一年组织大纲,其工艺系四年科课程标准,杂乱无序,必须釐订,现在从事改编,至其第一、二年课程,仅有新制高级中学程度。其第三、四年仅有初级大学程度。今既改为师范大学,应以工艺系第一二年级改为职业教育预备科,以两年为期,然后升为初级职业教育大学。亦以两年为期,然后升为高级职业教育大学。两年毕业,然后给以学士学位文凭。其课程当以欧美日本大学科为标准,而参以中国情形,并教育宗旨为基础。此则课程标准之应宜改编者也。

旧有工艺系名目,似近太狭,今既改为师范大学,似宜稍具宏大旨,方合大学之规模。拟请改工艺系为职业教育系,内分五科,一曰建筑土木科,二曰机械电气科,三曰图画艺术科,四曰商业专修科,五曰农业专修科,前三科皆为工科,而各具独立性质,且参以中国现在情形,并教育方面,极为重要,而工业方面亦需材孔亟,故不得不另立一科以应时势之要求也。至于商业、农业,系近营业性质,而于教育方面,似可从缓。故拟请先办前三科而缓办后两科。此则本系之名称应宜改换者也。

查暂行组织大纲,以造就师范与中等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并研究专门学术为宗旨,故编订本系学科,当以普通、教育、专门三方并重。在预备科时期,普通学科应行多习,以养成大学人才之基础;在初级大学时期,教育学科应行多习,以养成师范及教育行政人才;在高级大学时期,专门学科应行多习以养成专门学术人才。而专门学科之中,又当以建筑、机械、图画三门应行并重,俾各尽所长。此则釐订本系课程标准之大旨者也。

照现在所拟办之学制,应设职业教育预备科两班,职业教育初级大学两班,职业教育高级大学两班。是则本系应有学生六班也。惟现在经济困难,似宜暂行从缓,而本系原有学生三班,应可仍因其旧贯,以后随时应有学生三班,若一班毕业,则当另招一班,此则班数之预为筹计者也。

向例招考新生,常以三十人为一班,惟中途辍业者,实属不少,以致毕业之时寥寥数人,不特成材无几,而经费亦属虚糜。拟请凡招新生当以四十人为一班,则毕业之时人数较多也。此则每班人数之预为计划者也。

招生地点本以北京为基础,然限于一隅似尚未能普遍,且通商大埠,人才辈出,拟请派员分赴天津、上海、广州三处,各招考职业教育预备科学生十二名,北京亦招考十二名,计正选共四十人,备选共八人,间或有正选生不就学者,亦可以备选生补充其乏。此则各埠招生之预为计划者也。

本系现有学生两班,工艺二年班程度与职业教育预备科生相等,拟请本年九月改为职业教育初级大学一年班。又照章职工专修班明年七月毕业,拟请本年夏间招新生一班。明年夏间招新生一班,以后隔一年招新生一班,则本系常有学生三班,倘经济充裕,然后添招三班,此则本年明年拟招新生之预为筹划者也。[35]

学校课程关于教学质量,胡栋朝十分看重“因材施教”,他认为当前教育系课程设置不合理,主张参考欧美和日本的大学课程设置。专业名目方面,目睹学校工艺系专业太少,他建议依托师范大学,扩大规制,改工艺系为职业教育系,内分五科:建筑土木科、机械电气科、图画艺术科、商业专修科、农业专修科,建议先发展前三科而缓办后两科。由于当时工科在社会上并不热门,时常有学生考上了也不来就学,亦有学生中途辍学,他建议扩展招生人数和地域,以保证充足的生源。

以上是胡栋朝就工艺系而提出的计划,这些计划进一步理清了课程和班制,主张结合实际情况,坚持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十分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从中可以看出,胡栋朝的建议是十分中肯且可行的,可谓是一份较为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