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荣光 科技的澎湃与烛影
早上醒来,忽然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需要几步?第一步,打开手机;第二步,连上网络;第三步,预订食宿行。动动手指,即刻启程。
20年前,这样的生活方式难以想象。手机和互联网均未普及,“移动端”闻所未闻。借由科技之力,说走就走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新事物如大爆炸般喷涌而出。4G、5G更新换代,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把世界拉到我们眼前,天涯若比邻;飞速发展的交通系统,送我们去到向往之地,相隔千里也能一日往返;机器人愈加智能,解放了危险环境和重复劳动中的人类……科技延伸了时空,让有限的个体能够触碰无限的可能。
挣脱樊笼,未来会怎样,每个人都更敢想、更敢为。哪怕不是科学家,我们也天马行空地构思着:是否有外星文明,基因编辑走向何方,未来寿命将有多长。科技跑得如此之快,一不留神,思维就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转速。终生学习,不断思考,如呼吸般自然。
其中,反思的力量不容小觑。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上帝造人到物种进化,从地球是平的到地球是圆的,历史上,每一次科技的高歌猛进,都离不开认知的革新,自我的推翻。人类历经艰辛,扯下蒙昧之布,才逐渐认清世界的模样。每当科学技术迈前一步,又会再次激发思想的震荡。
围棋,基于人脑智慧的体育竞技,当人工智能击败职业选手,人们在惊叹之余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潜力,并逐渐警惕。《寂静的春天》里,作者“临摹”出骇人的景象,人类在实验室研制出人工合成物,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渗进土壤、流入河水、植于作物、生于动物,对一切生命构成威胁。《单向度的人》中,发达工业社会里,技术的“中立性”难再维持,而人也将异化,为物质而活。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技术革新与制度设计、便捷与懒惰、智能与反智……反思如缰绳,勒住走偏的势头,确保路径的健康。
科技与人文两股力量纠缠上升,随着每一次思想的地震,世界的奥秘展露出更多精彩。“神舟”“嫦娥”“天宫”“玉兔”……航天事业的发展,让我们冲破大气层的束缚,在浩渺宇宙端详这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从古至今遥寄的离情别愁,终可抵达。“雪龙号”载我们挺进极地,“蛟龙号”带我们潜入深海,青蒿素的密码助我们抗击疟原虫,拯救无数生命。当硬核科技带着人类上天入地、上下求索之时,人们自古以来美好柔软的想象与期许,也被带进太空与深海,融入世间万物。
星辰大海,花叶虫鸟,无不留下文明的印记。漫漫长路上,面对巨大的未知,怀着敬畏与感恩投石问路的人类,也在期待着世界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