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朗读

朗读是凭借声音语调,领会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作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朗读不仅可增强阅读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而且可以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培养语感,陶冶情感。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做到语音和语调的规范化,语音方面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音质自然,音量适中等,语调方面要求高低适度,强弱适中,快慢适宜等;流畅,做到声音连贯,不漏字,不落字,不改字,不颠倒,不重复等;有感情,做到感情充沛,节奏鲜明,恰当地传达作者的感情。

朗读技巧的练习应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个方面。

(1)重音。重音包括词重音和语句重音。词重音是指多音节词里哪些重读的音节。语句重音是指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短语甚至某个音节的重音。重音在词句中出现,是体现语意的重要手段。例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我特地起个大早。”“燕子飞倦了。”重音的确定还要根据作者的着眼点和表情达意的重点。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一词反复出现,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之情,均应重读。“近”字重读,突出春天临近大地时给人带来的亲切感。

(2)停顿。朗读中的停顿,不单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表情达意的需要。一般地说,停顿有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感情停顿三种。语法停顿基本上是与段落、标点符号一致的,逻辑停顿是揭示思想逻辑或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作的停顿。在表示激动的感情时,可以延长或缩短语法停顿的时间。这种停顿也就是感情停顿。

(3)语调。用来表情达意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调子叫语调。语调有四种类型:平直调、上扬调、下降调、曲折调等。朗读叙述性的句子或比较严肃的内容,一般用平直调;表示疑问、惊喜、命令、号召等感情,多用上扬调;下降调多用于表示坚决、自信、祝愿、感叹、心情沉重;曲折调常用来表示惊讶、幽默、含蓄、讽刺等。朗读前要仔细琢磨文章中的语言含义,是悲、是喜,是豪迈、雄壮,还是婉转、细腻,朗读时才能控制好语调,读出情感来。

(4)节奏。节奏指的是朗读全篇作品过程中所显示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奏的把握应立足于作品的全篇和整体。首先应该考虑层次、段落的区别和联系,并落实于语气的衔接和转换。其次考虑声音的力度和速度,还要考虑句子的停连和转换等等。朗读时运用节奏应从具体作品、具体层次、具体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入手。课堂朗读的要求没有那样艺术化,一般来说在节奏上只要能控制速度,不要忽高忽低,忽快忽慢,读得从容镇静就可以了。